元豐四年(1081)①蘇東坡貶謫黃州,其友章質夫(楶)作【水龍吟】一首寄東坡,詠楊花。蘇東坡乃作【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寄給章質夫:
蘇軾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絲)。
縈損柔腸(長),困酣嬌眼(艷),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
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春色三分——
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此詞是以象徵主義手法寫成,以楊花為象徵物也。前人以此為『詠物』之詞。如王國維【人間詞話】謂:『詠物之詞,自東坡【水龍吟·詠楊花】為最工。』②王氏所謂『最工』不知何意?殊不知天下本無物可詠,詠物實皆詠人也。
此詞所詠之主體,是虛擬一個與愛人分別,而在守望中的女性(『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以她的眼睛和感情看楊花;在哀婉中詠訴着柳絮楊花,其實是在哀詠着自己身不由己遭遇了貶謫的東坡自己。
茲解譯之如下:
像花又不是真花,不被憐惜、竟任憑它飄零墜落
不幸遠離家鄉依傍着道路,想念着,無情卻令人牽掛
受傷的柔腸婉曲,睏倦的嬌眼淒迷,才睜開又閉上
夢魂中隨着風飄萬裏,要尋找那情郎去處
卻又被,黃鶯的啼叫喚醒
不在乎這柳花飄散,只可惜那西園中滿地落花已難回綴舊枝
清晨新雨打過,看可還有它們的蹤跡?
池塘中飄着細碎的浮萍,莫非春色已分為三——
二分化作塵土,一分化入流水
細看吧,那花不是楊花,點點飄動的卻是別離人之淚!
細解如下:
1.古言『楊樹』與今所言之『白楊』非同種樹。古人說的楊樹是柳樹中的異種。柳樹有兩種,一種枝條上聳者,稱『楊』(揚),一種枝條下拂者,稱柳(撩),合稱『楊柳』。
楊柳春季開花,花落即成楊花柳絮。庾信【春賦】:『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落滿飛。』
隋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着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2.次韻:用原作之韻,並按照原作用韻次序進行創作,稱為次韻。
3.章質夫:名楶,蒲城(今福建蒲城縣)人。時任荊湖北路提點使,蘇東坡時在湖北黃州,.章質夫經常和蘇東坡詩詞酬唱。
4.從教:任憑。
5. 無情有思:言楊花看似無情,卻也自有它的愁思。思:心緒,情思。思者,絲也,雙關語,喻柳絲,又系也,牽繫。韓愈【晚春詩】:『楊花榆莢無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飛。』這裏反用其意。此詞中多用雙語,包括下文之『腸』,『眠』。
6.縈:縈繞、牽念。柔腸:柳枝細長柔軟,故以柔腸為喻。柔腸,喻柔長也。
7. 困酣:睏倦之極。酣者,深也。酒深曰酣,深睡亦曰酣。
嬌眼:美人嬌媚的眼神,比喻柳葉。古人詩賦中常稱初生的『柳葉』為『柳眼』。白居易【楊柳枝】:『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如柳枝。』
8.『夢隨風萬裏,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三句,化用唐代金昌緒【春怨】詩:『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9.恨者,非憎恨、仇恨;是愛之恨,憐惜也。不恨,即不惜。落紅:落花。
綴:連結。此意象雙關微妙,言舊情已去難復綴合矣!
10.碎萍:古人傳說謂楊花入水後可化為浮萍。所謂『水性楊花』,語源即出此。蘇軾【再次韻曾仲賜荔枝】:『楊花著水萬浮萍。』自注云:『柳飛絮落水中,經宿即為浮萍。』
又註:關於楊柳
今言『楊樹』,與古人所言楊樹非同種之木。今言『楊』,指小葉楊、胡楊。為落葉喬木,葉子互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柔荑花序,種類很多,有銀白楊、毛白楊、小葉楊等。
古之楊樹,乃柳樹之同種,枝葉上揚者。【詩經·陳風·東門之楊】:朱熹【集傳】:『楊,柳之揚起者也。』
【玉篇·木部】:『楊,楊柳也。』【爾雅·釋木】:『楊,蒲柳也。』
【文選·潘岳<閒居賦>】:『長楊映沼。』劉良註:『楊,柳樹也。』
【文選·王巾<答顏延年>】:『楊園流好音。』呂向註:『楊,柳也。』
附:章質夫【水龍吟·詠楊花】原詞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柳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
【宋史】(列傳第九十七)記:章楶,字質夫,建州浦城人,與章惇同族。早年參加科舉禮部考試獲得第一。歷任陳留知縣、歷提舉陝西常平、東轉運判官、提點湖北刑獄、成都路轉運使,
入為考功、吏部、右司員外郎等職。元佑初,以知慶州、渭州時,臨危授命,兼與西夏作戰的前線指揮,統率三軍。此前,北宋對西夏戰況一敗塗地,宋神宗五路伐西,五十萬大軍無功而返,永樂被西夏攻陷,又死傷無算。當章質夫用兵後,出奇制勝,通過環州之戰、平夏之戰,智擒敵將,以致『夏自平夏之敗,不復能軍,屢請命乞和』。『徽宗立,請老,徙知河南。入見,留拜同知樞密院事,俾其子縡為開封推官以便養。逾年,力謝事罷,授資政殿學士、中太一官使,未幾,卒。贈右銀青光祿大夫,諡曰莊簡,賻恤甚厚』。
(1988年9月,讀書筆記)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據孔凡禮【蘇軾年譜】,劉崇德:【蘇軾楊花詞系年考辨】。
② 【王國維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上部,【人間詞話】(三十八),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