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習俗 共同的佳節】吃什麼?
中國的地域遼闊,自然環境複雜多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區域,也形成了相同又不同的風俗習慣。東西南北中,各地雖然有着不同的度過春節的形式,卻在不知不覺之中傳達着同樣的內容,寄託着同樣的希望。在這個春節,我們隨機採訪了五位來自不同地域不同省份的人,問了他們五個問題,看看在這樣的佳節,他們是如何度過的。 東部代表:浙江大楷 西部代表:陝西李楠 南部代表:海南李靜 北部代表:黑龍江王凱凱 中部代表:河南梓帆 民以食為天。過年的一大主題就是吃。從除夕的年夜飯開始,一直到初六初七,可以說天天都有好吃的。俗話說每逢過節胖三斤,就是因為吃得好睡得好。那吃些什麼?以年夜飯為例,一般都認為年夜飯要吃魚,表示年年有餘;要吃紅燒肉,表示紅紅火火;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好……
還有廣為人知的是北方過年少不了餃子。舊時的風俗是在除夕子時以前將餃子包好,等到子時吃。這個時候正是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到來的交替之時,吃餃子就是取『更歲交子』之意。同時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因此寓意着招財進寶。有些地方還在餃子中包上硬幣、棗子、花生等,有吉祥之意。至於具體吃些什麼,不如聽聽小夥伴們的回答。 吃什麼?浙江大楷: 吃什麼,這個可以說的多了去了,說幾個比較特色的。我們這裏招待客人,會上烘豆茶,用土話說是『老底子』(很久以前)就開始的。烘豆是青豆,這個早在秋天就已經開始準備了,剝青豆、煮青豆、烘青豆,做好之後密封儲藏。除了豆子,還得做配料,用橙皮、胡蘿蔔、芝麻、鹽之類的調製好後也放進罐子。泡茶的時候放一點烘豆、放一點配料,還可以加幾片茶葉。客人一進家門,我們就泡烘豆茶,算是一種待客之道吧。過年之前我們還會打年糕、做青團,小的時候很喜歡跟着大人去打年糕,剛出來的年糕軟軟的白白的,直接吃都能吃一大塊。我們一般會打很多年糕,一直吃到年後,所以過年招待客人一般會有螃蟹炒年糕這道菜。青團也是,裏面會包各種餡兒,捏一個小揪揪的是蘿蔔絲的,捏一個耳朵的是薺菜的,等等。做青團的時候左鄰右舍都來幫忙,十幾號人一起,還挺熱鬧。雖然說都是為了吃,不過每次一到打年糕做圓子的時候,就能意識到要過年了,很有過年的氛圍。 陝西李楠: 除了必不可少的團圓飯、餃子以外,很多傳統的陝西關中人在走親戚時必不可少要吃一碗陝西特色的臊子麵。更有講究的是在招待親友時,上午吃一頓臊子麵,下午吃一頓『席』(僅吃菜喝酒)。此外,在關中農村逢年節都要蒸製花饃。春節蒸大饅、棗花、元寶籃;正月十五做面盞、還要做一些面羊、面狗、面雞、面豬等送給小孩子。這些饃已經超越了『吃』的範疇,可以稱得上是民俗工藝品了。 海南李靜: 我們這裏,即使在早些年物資不太豐裕的時候,大年三十也要擺上一桌自家飼養的雞肉、豬肉,現在條件好了,牛、羊、海鮮等更是都不在話下,家裏還會自釀香噴噴的椰子酒或糯米酒。家中團圓飯一般在年三十中午吃,因為大家中午會祭祖,擺好雞肉豬肉拜了祖先大家就一起吃飯。到了晚上,算好時辰和方位就準備『迎神』。大年初一早上第一頓飯叫做『搬貨』,這頓是不吃葷的,只有豆角茄子粉絲等,其中的豆角和茄子,海南話諧音為『都比別人好』,期盼新的一年更進一步、更好一點。 黑龍江王凱凱: 吃的話還是得從除夕說起吧。大年三十中午或者晚上這頓飯是大團圓飯,一般有6個或者8個或者10個菜,一般都是雞鴨魚肉,雞代表大吉大利,魚代表年年有餘,豬蹄代表刨錢(刨食),這些都是常備菜。三十晚上的餃子和大年初一早晨餃子一般不一樣,是當天下午或者晚上新包的,而且要提前在戶外凍一下。下鍋之後要注意不能煮破。當然,餃子餡兒也是有講究的,芹菜餡象徵『勤』,韭菜的表示『久財』。有時候裏邊放一兩個硬幣,吃到的預示新年發財,家裏的大人就要給紅包慶賀。 河南梓帆: 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年的『吃』,要從臘八開始說起。臘八當天除了吃臘八粥,還會用醋醃製臘八蒜,農曆新年到來時啟封,蘸着餃子吃,別有一番風味。此後,家家戶戶還會趕在春節之前蒸棗花饅頭、煮肉,炸些甜麻燙、肉丸子、焦葉,豐富年節的餐桌。
老家以麵食為主,餃子、饅頭是老家過年期間最常出現的食物。除夕夜要吃餃子,大年初一早上要吃包了硬幣的餃子,大年初一中午要吃包有硬幣、大棗、核桃的甜大饃,再配上一桌豐盛的菜品。大年初一吃到錢餃子、錢大饃的人,新的一年裏也會運氣旺、福氣滿。
正月初五也叫『破五』,這是『送年』的一天,早飯也要吃餃子。不同於一些地方正月十五吃元宵的習俗,我們老家的正月十五吃得比較有特色。正月十五晚上要『打茶下扁食』,將用面、花生、芝麻等原料炒制而成的油茶煮一煮,再放入餃子,就成了元宵節當天的晚餐。正月十六的早上則要吃『金絲纏元寶』,其實就是餃子和麵條。一些講究的人家,二月二早上還會再吃一頓餃子,標誌着年節的正式結束。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施希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