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是指清朝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人士發動戊戌變法時,被慈禧太后所逮捕並處死的六名變法派人士,分別為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與康廣仁。 120年前 1898年 夏曆戊戌年 六位維新志士 捨生取義 史稱『戊戌六君子』 他們學識淵博 文筆出眾 書法功底深厚 1895年4月,日本逼簽【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發動在北京應試的1300多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痛陳民族危亡的嚴峻形勢,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主張。『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但戊戌變法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的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人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譚嗣同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別署東海褰冥氏,湖南瀏陽人。他是改良主義運動中的激進派,為變法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譚氏富有文學才華,詩文都寫得有氣勢,有詞采。詩作表現了豐富的時代內容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所謂『拔起千仞、高唱入雲』(譚嗣同【報劉淞芙書】),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特色,入獄時有詩一首:『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譚嗣同【七言聯】行書 紙本水墨立軸 書簡 致劉淞芙書 譚嗣同 (局部) 楷書扇面 康廣仁 康廣仁(1867—1898),廣東南海人。康有為胞弟。自少鄙棄八股科考,認為國家弱亡皆由八股錮塞人才所致。曾納貲為小吏,深感官場黑暗,掛冠而歸。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2月和徐勤等在澳門創辦【知新報】,宣傳維新變法。 楊深秀 楊深秀(1849—1898)字漪邨。1889年(光緒十五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1897年底授山東道監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為己任』。次年3月和御史宋伯魯發起關學會,講求變法。 百日維新期間請明定國是,請釐正科舉文體,廢棄八股,改試策論;請議遊學日本章程,派遣近支王公遊歷;請籌款譯書。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 林旭 林旭(1875—1898),舉人出身,好為歌詩。1895年針對簽訂【中日馬關條約】,上書請拒和議。1898年創立閩學會,與粵、蜀、浙、陝各學會相呼應,推動維新運動。 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戊戌政變前夕,曾把光緒帝的密詔帶給康有為,共商授救光緒的辦法。戊戌政變時被捕,遇害,年僅24歲。 楊銳 楊銳(1857—1898)字叔嶠,舉人出身。1889年(光緒十五年)中日甲午戰爭時,主張集精兵猛將大舉北援,保衛津沽。在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 與康有為相交,但變法主張多有不合,攻擊康『多謬妄』,聲稱要對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變時被捕,張之洞營救不及,被害。 行書七言聯 書法對聯 釋文:鑑古不迷三裏霧,抗懷宜薄九霄雲。 劉光第 劉光第(1859—1898),家貧,勤讀,於光緒九年(1883年)中癸未科殿試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授刑部候補主事。任京官期間,雖生活清貧,但廉潔自律,一塵不染。敬業勤慎,政績甚佳。 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