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每個人都有"上火"的經歷,比如吃了上火的食物後口舌生瘡、大便乾結,口臭便臭出汗,還有肝火旺的人脾氣急躁、內熱大,久病之人"陰虛火旺"等。 中醫將"火"分為實火和虛火,實火的治療是用清熱、降火的瀉法,虛火則是用補法。 只要是實火,現在中醫最常用的各種清熱、解毒、降火的藥和西醫的消炎藥都是對症的,連吃三天肯定降火。但是現在單純有實火的人已是越來越少了,多數都是虛火。 【黃帝內經】裏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這裏指出了寒為熱病之因。若寒邪過盛,身體內表現出的就是熱症、熱病,也就是說虛火實際上是由寒引起的,本質上就是寒的體質。 還有一種是陰虛引起的火旺,可以試試九制地黃: 為什麼寒重反而會引起"火"呢? 身體內的寒濕重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傷腎傷脾,引起腎陽脾陽不足、腎氣虛,造成各臟器功能下降,脾氣虛,造成直接消化吸收能力差,所以拉大便會看到便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時間久了,光吃不長,血液虧虛。 腎在中醫的五行中屬水,水是灌溉、滋潤全身的,當人體內這個水不足時,就如大地缺水一樣,身體會幹燥。臟器也是一樣,每個臟器都需要工作、運動,這種運動如果缺少了水的滋潤,就易摩擦生熱。 最典型的是肝臟,肝臟屬木,最需要水的澆灌,水生木,而一旦缺水,肝燥、肝火就非常明顯。如果給肝臟足夠的水,讓肝臟始終保持濕潤的狀態,它就不可能幹燥,就不會有火。 還有頭面部也是最容易上火的部位。因為火是升發的,所以虛火一定要漂浮在頭部的,而很多人能感覺到上熱下寒,造成失眠。 因為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腎陽不足、腎氣虛時髓海就空虛,遠端的頭部首先出現缺血,也就是"缺水"了,自然反應的就是乾燥的症狀,如眼睛乾澀、口乾、舌燥、咽干、咽痛等。 再加上口腔、咽喉、鼻腔、耳朵又是暴露在空氣中的器官,較容易受細菌的感染,當頸部及頭面部的血液供應減少後,這裏的免疫功能就下降,會出現各種不適,這樣患鼻炎、咽炎、牙周炎、扁桃體炎、中耳炎的概率就會增加。 又由於沒有充足的血液供應,各種炎症很難治癒,就會反反覆覆發作,成為各種長期不愈的慢性病,如慢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牙周炎、慢性中耳炎等。 對於虛火,普遍存在,現在上火絕大多數是虛熱居多,當然也有實熱,還有虛實並存的。 當大量寒濕正悄然進入你體內,自然腎火就越來越不足,真正的腎火就守不住,往頭面部跑,寒濕越重,虛火就越來越大。 而如果錯誤的採用瀉火、清火、降火的寒涼藥物進行治療虛火,這就使得寒上加寒、虛上加虛,越治火越大。 而當有虛熱干擾時,除了上面所說的症狀,還會出現入睡慢,睡覺質量差易醒,容易被嚇到,多夢甚至夢話,大便干色黑,小便清長夜尿多,動則汗出(冷汗),感冒總是連發扁桃體腫大甚至腺樣體腫大,中耳炎,牙周炎,反覆性口腔潰瘍等等。 下面這款膏藥對痛症效果很好: 岐黃小廣告 只想說一句,市面上膏藥有很多種,但這個膏藥我實際用下來效果最顯著、最好的!良心推薦!疼痛的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 祛寒濕的方法: 1、首推艾灸法 艾灸最初主要是用於治療寒症的。 如【素問·異法方宜論】曰:『北方者……風寒冰冽,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焫』。用這種艾灼療法治療『藏寒生滿病』是頗有療效的,以後逐漸發展為治療全身不同性質的多種疾病。 艾灸的熱力和藥效可以直接作用用病灶處,把寒濕排出去。艾灸時,若灸出水來(濕乎乎的),或者水泡,也說明體內寒濕比較重,堅持艾灸一段時間就好轉了。俗話講,寒濕一除,百病消! 艾灸首選如下艾柱,簡單方便效果好: 【灸療取穴:太溪、血海、足三裏、三陰交、湧泉】
艾灸方法:可用艾條懸灸或艾灸儀灸,用艾條懸灸每穴施灸10-20分鐘,每穴施灸20-30分鐘。 2、揉臍法 揉臍具有簡單易學,直接作用於病根(腹部是寒濕集聚地),容易堅持等特點,長期堅持會健康長壽,體力充盈! 3、拍打拉筋 針對由於受寒濕引起的腰腿疼等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拍打可以直接快速排出體內的垃圾以及寒濕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