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黨參12g,枳實10g,厚朴9g,青蒿9g,檳榔10g,連翹15g,蒲公英12g,地骨皮10g,陳皮9g,梔子6g,生大黃4.5g,焦三仙各15g。
功效:清熱導滯,消食和胃。
主治:小兒胃腸積滯導滯發熱。
症狀:以下午夜間熱甚、腹脹納差、口渴便干、五心煩熱、睡臥不安、轉碾翻側或腹痛、舌紅苔白厚或淡黃少津、脈數。
加減運用:①伴外感時加柴胡12g,葛根10g;②伴腹痛甚時加白芍15g,甘草6g;③伴噁心嘔吐時加竹茹10g,砂仁4.5g;⑤伴舌苔厚膩時加茵陳10g,半夏4.5g;⑥伴睡眠不安時加蟬衣9g,燈芯草6g。
用法用量:以上用量是7至14歲小兒用量,7歲以下小兒用量減半,每日1劑,煎煮2次,2次煎藥液合併稍加冰糖,分2~3次溫服。
方解:小兒積滯發熱是兒科臨床常見疾病,該病多由飲食不節或暴飲暴食,停積胃腸郁而化熱所致。參梔清熱消積湯是由黨參、枳實、厚朴、青蒿、檳榔、連翹、蒲公英、地骨皮、陳皮、梔子、生大黃、焦三仙組成,方中黨參扶正祛邪能調動機體陽氣津液的調攝功能,透表達邪外出;枳實、厚朴、檳榔、陳皮、焦三仙,具有消積和胃理氣之功用;青蒿、連翹、地骨皮、梔子、鮮蒲公英、大黃,清熱解毒、通腑涼血之功,諸藥相伍,共奏清熱導滯、消食和胃之效。
驗案舉例
秦某,男,7歲。2015年4月15日來診。患者以間斷髮熱夜甚3天來我院就診,體溫37.8~39℃,納差,腹脹不適,便干,舌紅苔黃厚膩,脈數。服參梔清熱消積湯3劑,加生石膏20g,每日1劑水煎服。4月18日複診:服上藥後燒退,體溫36.5℃,大便1日1次,舌淡紅苔微厚膩,上方去石膏加茵陳15g,半夏6g。3劑。水煎服。4月21日複診:患者家長訴說諸症俱除,後給於王氏保赤丸調理善後。(劉洪峯 項苗苗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