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蕭何真急了,大有一言不合,拂袖而去的架勢,劉邦表示,雖然自己並不看好韓信,但是看在你蕭何的面子上,就讓韓信做個將軍吧。 沒想到蕭何並不買賬,搖搖頭,表示不夠。蕭何認為,要想留下韓信,必須讓他做大將軍,將漢王手下的兵將都歸韓信調遣才行,否則,還是留不住韓信。劉邦皺着眉頭答應了。 沒想到還沒完。蕭何繼續提要求:『漢王您一向不在意禮節方面的事情,很多時候甚至可以說是簡慢無理。如果您這次任命韓信為大將軍這件事,還是像對待一個小孩子那樣敷衍潦草可是不行。漢王您如果真的誠心要用韓信,必須挑選良辰吉日,自己事先齋戒沐浴,然後搭起一座高台,按照最隆重的金台拜帥的儀式辦理,這樣才可以。』 劉邦聽的是皺眉咧嘴,感覺真是麻煩,不過一是為了自己的霸業考慮,二也是真怕不答應的話,蕭何甩手不干,只得捏著鼻子同意了。 劉邦命人開始搭建拜將台。營中眾將聽聞,議論紛紛,功勞、本領都排在最前面的幾位更是暗暗興奮,猜測這個大將軍的職位能不能落到自己頭上。 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大家發現登上拜將台的居然是韓信,無不大吃一驚。怎麼?很多人都認識啊,這不管後勤的那位嗎?怎麼是拜他當大將軍呢? 實際上,直到這時為止,劉邦心裏還是忐忑不安的,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舉動是對是錯。 韓信倒是不在意在場諸公的心理活動,終於登上時代大舞台的韓信,意氣風發,終於可以大展宏圖了。 拜將儀式結束,劉邦迫不及待的向韓信詢問爭霸的策略。怎麼?大將軍都拜了,無論如何得稱稱這個大將軍的斤兩啊。 韓信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先是反問劉邦:『和項羽相比,不論是兵力的數量、精銳程度,還是將領的本領、悍勇程度,漢王您認為,您和項羽誰強誰弱?』 劉邦再狂妄,也不敢說自己比項羽在這些方面強大啊,沉默良久,還是不甘心的承認,自己不如項羽。 當然,韓信不是來打擊劉邦的,所以,韓信話鋒一轉:『漢王不用擔心,雖然項羽有這些優勢,但是他也有很多致命的弱點。』 『項羽為人勇猛無敵,一聲怒喝,能嚇得千人皆廢,但是卻不能慧眼識人,不能舉賢任能,所以只是匹夫之勇而已,不足為懼。』 『項羽有時很善良,對人恭敬仁愛,語言溫和,看到別人生病,能同情的落下眼淚,也能把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但是對於自己的部下,卻不能做到賞罰分明,有時部下立下足夠的功勞,應當分封爵位時,他卻小氣的不得了,即使官印都做好了,他卻不停地把玩着官印,以致於官印的稜角都磨光滑了,還捨不得給人家。這只能說是婦人之仁。』 『而且,項羽為人剛愎自用,心胸狹隘,任用私人,殘害義帝,暴虐兇悍,殺戮無度。所以天下人無不痛恨他,只是在他的淫威之下勉強屈服而已。只要有人登高一呼,必然群起而攻之。』 『而這正是漢王您的好機會。您只要反其道而行之,舉賢任能,任用天下勇武之人,何愁敵人不被消滅?將天下的土地分封給手下有功勞的臣子,何愁臣子們不心悅誠服?率領一心盼望打回家鄉去的士兵出征,何愁敵人不被打敗?』 『項羽將章邯、董翳、司馬欣三個秦朝降將,封在關中為王,卻不知關中之地的秦人早就恨這三人入骨,根本不會擁戴他們。而您當初進入關中之時,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深得民心,關中百姓無不想擁戴您為關中之王。所以只要您起兵向東,三秦之地,可傳檄而定也(一紙檄文、一聲號令就可以平定、收復)。』 這就是韓信對劉邦的『漢中對』,其精彩程度,不次於四百年後,諸葛亮與劉備的『隆中對』。 當然,這裏面也有多處是韓信為了鼓舞劉邦,刻意貶低項羽的話,未可全信。 劉邦聽後,大受鼓舞,鼓掌大笑,對韓信是怎麼看怎麼順眼,頗為後悔,怎麼早沒有發現韓信。 韓信當然不光是嘴上的功夫,練兵、用兵也是當世無敵的將帥之才,絲毫無愧於蕭何『國士無雙』的盛讚。漢王手下士兵,在韓信的操練下,軍力迅速提高。 劉邦更是喜出望外,對韓信是言聽計從。 接下來,劉邦與眾人開始準備,正式出兵東進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