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婉拒別人的請求時,我們習慣說敬謝不敏
在表達見解時,我們常說敬陳管見
翻開歷史的長卷,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印記,隨處可見。在婉拒別人的請求時,我們習慣說敬謝不敏;在表達見解時,我們常說敬陳管見;假如三觀不合,那就敬而遠之,要是不好意思推辭,乾脆『恭敬不如從命』,可要是有人不知好歹一意孤行,那他一定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一個敬字,幾多變化,內涵豐富——既有謙遜內斂的品格,也有豁達果決的氣度。
假如三觀不合,那就敬而遠之
敬是會意字。古體的『敬』字由『茍』(jì)和『攵』(pū)組成。茍有自誡、自省之義,攵有用棍子敲打之義,二者合一就體現了敬字的本義。【說文解字】中說:『敬,肅也。』敬字本義為審慎、恭敬、端肅。如【論語·學而】:『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後延伸為敬重,有禮貌地奉上,如相敬如賓、敬而遠之等。【釋名】中說:『敬,警也,恆自肅警也。』敬也有警戒、警惕的意思。郭沫若先生說:『敬者警也,本意是要人時常努力,不可有絲毫的放鬆。』 什麼是敬?敬,可以是發自內心的欣賞:白居易【贈內】中說『黔婁固窮士,妻賢忘其貧。冀缺一農夫,妻敬儼如賓。』黔婁出身貧寒,妻子卻從未嫌棄,冀缺雖只是農夫,卻得到了妻子的敬重——只有發自內心的欣賞,才能成全夫妻間的和睦深情;敬,也可以是謹慎穩重的態度: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說『有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做事要善始善終,這是魏徵對唐太宗的諫言,也是普通人應當遵從的警訓。工作中、生活中,敬己、敬人、敬業,這是應有的人生態度。
要是不好意思推辭,乾脆『恭敬不如從命』
敬己,即正確認識自己、尊重自己,既不小覷、低估自己,又不自驕自傲自大自滿。【荀子·天論】中說:『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意謂君子敬重自己的努力而不指望自然的恩賜,所以天天進步。敬己,是個人自我修養的起點,是為人的基本姿態和良好開端。
有人不知好歹一意孤行,那他一定是『敬酒不吃吃罰酒』
敬人,即尊重他人、敬重他人,這是維持良好社會關係的前提。孟子說:『敬人者,人恆敬之。』持君子之道敬重他人,則自己也受他人敬重,最基本的社會文明由此得以形成。而一個人之所以尊重他人,不應存在功利性考慮,不是說『你尊重了我,我才尊重你』,也不是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它應當是自發的,作為一種內化於心的美德、一種良好的思維觀念、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由此來追求自身的向善向好。
敬是會意字
如何敬人?敬人者,首先需有敬人之心。【孟子·盡心上】中說:『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弗敬,獸畜之也。』對他人僅提供食物而不給予關愛,無異於餵養牲畜;而只給予關愛而不尊敬,無異於飼養寵物。這就很形象地說明了內心裏尊重別人,才是真正地尊重別人。但這並不是說只要對他人言語恭敬、行為謙讓,就可將其歸為『敬人者』——倘若為了獲得好感而對達官貴人噓寒問暖,為了個人提升而對頂頭上司奴顏婢膝,為了趨炎附勢而對社會名流頂禮膜拜等,這便算不上一個『敬』字。敬人者必須有發自肺腑的敬人之心,這不僅是一種淺層次的、社交場合的禮貌,更是一種發自內心深處最真切、最純粹、最質樸的對他人的尊敬、理解、關愛。
古體的『敬』字由『茍』(jì)和『攵』(pū)組成
敬人者,還需尊敬眾人。我們對於父母、親友、師長、領導等,可能能夠予以尊敬,但能否真正尊敬身邊的人、普通的人,甚至地位不如自己的人呢?在這方面,周總理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一次他坐車外出,路經一段積水的街道,車輪激起的水花濺到了路邊的行人身上,周總理發現之後,立即請司機停車並下車親自向行人道歉。這雖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卻體現出他時時刻刻作為『敬人者』的高貴品格。
【說文解字】中說:『敬,肅也。』
做到了敬己、敬人,還需敬事——敬事即敬重自己的事業。荀子在【議兵篇】裏指出:『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那麼如何做到敬業呢?朱熹說:『敬者,主一無適之謂。』主一,就是專心致志於一事;無適,就是無雜念、不分心,心無旁騖。專注於工作,對工作抱有認真、尊重的態度,就是敬業的態度。成績高低是能力問題,而敬業與否是態度問題。個人對工作持有怎樣的態度,便將從工作中領回同樣的態度,如果不能給工作以專注投入的決心,工作就無法給人以根深葉綠的回報。所以朱熹才說:『敬字工夫,乃是聖門第一義。』 有仁義者需尊重別人,持禮儀者需恭敬別人,古代如此,今天亦然——敬己、敬人、敬事,學會了、做到了,人的心靈境界便能得到提升,人的胸襟便會更加寬闊。(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郝思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