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陽貨篇第20章】孔子怎樣對孺悲行『不屑之教』?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孺悲:魯國人,曾向孔子學習士喪禮。『辭以疾』,就是推辭有病,不接見。『將命者』的『將』字,指傳達。『將命者』,就是傳話的人。『出戶』,指走出房門。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孺悲求見孔子,孔子以生病為理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走出房門,孔子就拿過瑟來彈唱,故意讓孺悲聽到。 孔子既然以生病為由不見孺悲,為何又『取瑟而歌,使之聞之』呢?【論語】對此沒有說明。朱熹【論語集注】說:孺悲有過,求見孔子。 孔子認為他不能自愛上進,因而先是以生病為由推辭不見,後又取瑟而歌,故意讓孺悲知道是有意不見他,希望他能因此感悟而自我省思改過。孟子說:『教亦多術(方法)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孔子對孺悲採用的方法,古人稱之為『不屑之教』,雖然沒有直接指出他的過錯,卻含有惕勵之深意,委婉地促使其警惕,戒懼,退而思過。 孔子教人,講究針對性,因人而異。或注重啟發,『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或唯恐不盡,『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子罕】);或視其不足,『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論語·先進】);或行不言之教,『予欲無言』(【論語·陽貨】);或如本章,行不屑之教。凡此種種,足見其誨人不倦的良苦用心。 附: 【原文】 孺悲①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②。將命者③出戶④,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注釋】 ①孺悲:魯國人,曾向孔子學習士喪禮。②辭以疾:推辭有病,不接見。③將命者:傳話的人。將,傳達。④出戶:走出房門。 【譯文】 孺悲求見孔子,孔子以生病為理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走出房門,孔子就拿過瑟來彈唱,故意讓孺悲聽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