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江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隨着新出土簡帛文獻的不斷增加,對古代中國哲學和思想世界展開一定程度的整體性研究,不僅可能而且也越來越有必要。【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這部著作就是在相對整體的視野之下所展開的一項研究成果。 大量的新出土文獻以及所承載的廣泛信息,首先促使學術界重新認識古代中國文明的多樣性。為此,這項研究提出了一個新的古代中國文明的概念,即『簡帛文明』(也可稱為『簡帛時代』)概念,用它來指稱古代中國以竹簡、木牘和縑帛等為書寫材料而保存和傳承下來的豐富多彩的古代中國文明。比起『青銅時代』這一概念來,『簡帛文明』是一個更加廣泛和綜合的文明概念,它承載的歷史、文化、知識和思想信息比其他任何載體都要大,它奠定了後來中國整個歷史的基礎。 面對失而復得的許多古代哲學史和思想史珍貴『佚文』,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哲學和思想世界比我們已知的世界要廣、要大,比我們已知的東西要豐富、要複雜。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簡、湖南長沙馬王堆帛書、河北定州八角廊漢簡、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湖北荊門郭店楚簡、上海博物館藏楚簡等許多新的哲學史和思想史文本出發,結合傳世文獻,這項研究對古代中國哲學和思想世界達到了一些新的認識。 從傳世文獻看,早期中國的宇宙生成論主要由老子開創,但在老子之後它是如何演變的,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謎。郭店楚簡的【太一生水】、上博簡的【恆先】和【凡物流形】等佚文,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們解開了這個謎,在這裏我們看到了周秦宇宙生成論的演變和新的模式。這些新文獻還進一步證明,在諸子學中,道家是宇宙這部『天書』的最熱心的窺視者,因此,他們就成為中國『自然哲學』的最初的奠定者。關心宇宙起源的道家,可能從動物和人類的生育中獲得了啟發,他們推想宇宙和世界也是孕育和產生出來的,這就使他們把宇宙整體上看成是『有機的生命體』。這種宇宙觀更可以稱之為『生育式宇宙觀』,它為建立一種新的『生態形而上學』提供了悠久的源頭。 孔子作為儒學的開創者,在他之後,他的那些著名弟子們是如何傳承和光大他的精神和思想的,這對我們來說疑點重重。根據郭店戰國楚簡【性自命出】(上博簡題為【性情論】)、【五行】(還有帛書【五行】)、【尊德性】、【六德】、【窮達以時】等資料,我們認識到,早期儒家從孔子開始對『人』的高度自覺和創建的人文精神,在之後所經歷的演變,整體上是對人的內面性的發現和對自我實現的執著。他的弟子們提出的性情論,既不是典型的性善論,也不是典型的性惡論,而是一種過渡形態。在早期儒家的簡帛佚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儒家的經典詮釋學在東周時代已經誕生。早期儒家通過學習經典、稱引經典、詮釋經典,把『六經』經典化和權威化。佚文中對『六經』意義的概括,證明了當時『六部』經典已基本定型,也證明了傳世文獻記載的可信性。 中國人在意識上從『三代』到東周的轉變一般被視之為從宗教到哲學的轉變,特別是從儒、道這兩大思潮來看,東周時代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人文主義和自然主義興起的時代,但當時思想界的第三個最有影響力的學派墨家,其強烈的宗教信仰就約束了這種歷史『單線論』。依據上博簡【魯邦大旱】、【鬼神之明】、【三德】、【凡物流形】等文獻,東周時代的信仰也在經歷着變化,這不僅反映在孔子的人文主義與超驗信仰並行不悖,『三代』的宗教信仰和祭祀禮儀仍受到孔子的傳承,而且反映在東周鬼神觀的多樣性上,反映在【黃帝四經】和【三德】也引入了超驗的天神信仰。 大致從戰國中期以後,誕生了一個具有高度融合性甚至是綜合性的學派──黃老學,但它是如何融合諸子學的,它的基本形態又是什麼,過去我們的認識比較抽象;另外,一般把秦國看成是單靠法律統治的國家,但根據【黃老四經】和【為吏之道】,我們對黃老學的真正形態和秦國的政治倫理獲得了新的認識。【黃帝四經】融合了儒法等思想,充分發展了老子的社會政治理念,是一種高度關注社會和政治生活的社會政治學派;【為吏之道】使我們知道在秦始皇之前,秦國的政治生活實際上受到了儒家政治倫理的明顯影響,它對官吏言行的一系列倫理要求基本上都來自儒家,這促使我們修正以往對秦國政治生活單一性的印象和看法。 總之,這項成果主要運用把新出土文獻跟傳世文獻結合起來的方法,大致確定了這些文獻在周秦思想史中的恰當位置並克服了以往根據通行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同時,這項研究努力究明出土資料為中國古代思想世界帶來的變化,關注這些新的思想資源對重新認識中國古代文明、對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比較和對話的意義。
目錄
導論:『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新知
一 古代文明形態與『簡帛文明』
二 簡帛文本與思想史文本新知
三 古代哲學和思想記憶的復活
第一編 簡帛文本與古代宇宙生成論
第一章 【太一生水】的宇宙生成模式和天道觀
一 宇宙原初『統一體』:『太一』與『一』
二 『主輔』生成機能:從『水』到『天』和『地』
三 『相輔』生成機能:從『神明』到『歲』
四 作為原理的『太一』和『天道觀』
第二章 【恆先】的宇宙觀及人間觀的構造
一 『恆先』:宇宙的『原初』及其『狀態』
二 從『域』到『氣』:宇宙的演化和天地的生成
三 『始』和『往』:『萬物』的生成、存在和活動
四 『天下之事』與人間行為的尺度
第三章 【凡物流形】『一』的思想構造及其位置
引言 :『一』與【凡物流形】和黃老學
一 作為生成者的『一』與不同的宇宙生成模式
二 『一』與『萬物』存在和活動的根據
三 『一』與『聖人』和政治原理
四 『一』與『心靈』修煉和『貴一』
結語
第二編 從『三代宗教』到東周時代的信仰
第四章 『災害』與『政事』和『祭祀』──從【魯邦大旱】看孔子的
刑德觀與祭祀觀
一 『災害』與『政事』
二 『御災』與孔子的『刑德觀』
三 『御災』與孔子的『祭祀觀』
第五章 【鬼神之明】與東周的『多元鬼神觀』
一 『有鬼』、『無鬼』之辨別與【鬼神之明】
二 【鬼神之明】』與『鬼神』的『善惡賞罰』
三 【鬼神之明】與『鬼神』之『力』及其限制』
第六章 【三德】的自然理法和神意論──以『天常』、『天禮』和『天神』為中心的考察
一 『天常』:自然理法和『天時』
二 『天禮』:行為規範和禁忌
三 『天神』:宗教神意論
第三編 心性、美德和境遇
第七章 【性自命出】的人性模式及人道觀──『性』、『情』、
『心』和『道』等概念釋義
一 人性『有善有惡』與【性自命出】
二 作為『情感』之『情』的形態
三 『心』的不同層面及其關係
四 『道』和『禮』、『樂』
第八章 『身心合一』之『仁』與儒家德性倫理
──郭店竹簡『 』字及儒家仁愛的構成
一 『身心合一』之『仁』與『同情心』
二 『身體』與『事親』之『仁』
三 『推己及人』與『愛民』、『愛人』之『仁』
四 『萬物一體』之『仁』與『推人及物』
第九章 【窮達以時】與孔門的境遇觀和道德自主論
一 【窮達以時】與傳世文獻記載的異同
二 【窮達以時】與孔門的『境遇觀』
三 道德『自主性』和『自我反思』
第十章 簡帛【五行】篇的『悳』觀念
一 『悳』:『悳行』與內心『養成』
二 『悳』與『和』及『樂』
三 『悳』與『天道』和『天』
第十一章 早期儒家的『慎獨論』與『為己之學』及『公共關懷』
一 作為內在道德本性的『獨』
二 『慎』與『慎獨』的層次
三 『道德安身主義』:『慎獨論』與『為己之學』
四 『公共關懷』:『慎獨論』與『內聖外王』
第四編 經典、詮釋和意義
第十二章 儒家經典詮釋學的起源
引言:經典與文明和傳統
一 『六種』文本的編定和趨同
二 『六種』文本的經典化和權威化
三 理解和詮釋:經典整體意義的化約
四 『經典』的相對物──『述』、『解』、『傳』、『說』
第十三章 上博【詩傳】與儒家【詩】教譜系新知
一 上博簡【詩傳】的作者
二 『篇題』和【風】【雅】【頌】的編次
三 【詩傳】與儒家【詩】學
四 『德』、『王』與『命』
五 『性』、『情』和『志』
第十四章 道與事物的自然:老子『道法自然』實義考論
一 『道法自然』通常解釋的源流及問題
二 『自然』與『萬物』和『百姓』
三 『無為』與『道』和『聖王』
四 『道法自然』與老子哲學的構造
第十五章 【老子】的『大器晚成』考證
一 『大器免成』或『無成』的持論
二 『大器晚成』與【老子】不同傳本和解釋
三 『曼』與『晚』及『免』的讀法和語義
四 『大器晚成』與老子哲學中的『成』
第五編 共同體生活與公共理性、規範和政治倫理
第十六章 【唐虞之道】與王權轉移中的多重因素
一 『禪』與『傳』的二分及折衷
二 諮詢、推舉和試用
三 政治繼承與命運
四 禪讓與退休和養生
第十七章 【凡物流形】的『貴君』、『貴心』和『貴一』
一 『貴君』:政治目的與政治權威認同
二 『貴心』:統治的內在根據
三 『貴一』:政治主體的客觀化
第十八章 黃老學的法哲學原理、公共性和法律共同體理想
──為什麼是『道』和『法』的統治
一 『道法』:『實在法』的『自然法』基礎
二 『人情論』和『因循論』:法律統治與人性及合目的性
三 『法律』統治與『公共性』和『客觀化』
四 『法律共同體』理想及其『德治』與『法治』
第十九章 睡虎地秦簡【為吏之道】與秦國的儒家式政治倫理
一 『以吏為師』、『吏道』與秦國的政治倫理
二 『為吏』與『民心』和『表率』
三 清廉、公正和寬惠
四 恭敬、謹慎和忠信
五 仁慈和孝
六 秦代文化與諸子之學及儒家
第二十章 睡虎地秦簡【語書】的『法律』意識
一 法律的起源和本性
二 法律與習俗和行為
附錄一 【凡物流形】的生成和自然思想
附錄二 郭店竹簡【老子】略說
附錄三 【從政】重編校注
附錄四 【凡物流形】重編新知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