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1|回覆: 0

[國學觀點] 形與影的關系所引發的文化思考

  [複製連結]
雪峯山人 發表於 2011-10-24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形與影的關系所引發的文化思考
雪峯山人(xsjgsgu@sina.com

     列子本人及【列子】一書的真偽歷來多有爭論,本文僅從【列子】一書關於形與影的關係談一談其中的文化思考。

  形,事物的內在本質;影,事物內在本質的外在表現。【說符第八】曰:形枉則影曲,形直則影正。然則枉直隨形而不在影,屈申任物而不在我,此之謂持後而處先。外在表現是服務與服從於內在本質的,是內在本質的一個載體。

  魯國的施氏有二子,一子好學,一子好兵。齊侯好學,好學者投之,楚王好兵,好兵者投之,祿富其家,爵榮其親。施氏之鄰人孟氏,同有二子,所業亦同,然而好學者投到了好兵的秦,好兵者投到了好學的衛侯,結果一子被宮,一子被刖。孟氏父子責問施氏,施氏曰:凡得時者昌,失時者亡。子道與吾同,而功與吾異,失時者也,非行之謬也。

  秦穆公要求伯樂推薦一個相馬能手,伯樂推薦九方皋,九方皋花費三個月時間尋得一好馬,曰:牝而黃。穆公使人往取之,牡而驪。穆公不說,責備伯樂薦非所人。伯樂喟然嘆息曰: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者,乃有貴乎馬者也。馬至,果天下之馬也。

  淡化對事物外在表現的研究,追求事物的內在本質,唯有嚴格恪守事物內在本質的要求,才是真正解決形與影關係的根本。

  楊朱之弟曰布,早上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楊布怒,將撲之。楊朱曰:子無撲矣!子亦猶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豈能無怪哉?這是將外在表現凌駕於內在本質之上而必然出現的笑話。

  宋國有個人用三年時間將玉雕琢成形態逼真的楮葉,遂以此技巧在宋國過上了好日子。子列子聞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葉,則物之葉者寡矣。故聖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在【列子】一書看來,智巧是不值得推廣和推崇的,反映在社會生活之中,勢必引發社會的種種醜惡現象。【黃帝第二】提出的社會理想便是佐證: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夭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社會統治者少干預,少索取,令人民回歸到一種樸素的生活狀態,這就是【列子】一書認識到的事物內在本質在社會生活的外在表現。

  鄭國來了一個神巫季咸,能知人死生、存亡、禍福、壽夭。壺子斥之,在季咸和列子面前顯露出四種人生形態:一、示之以地文,季咸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可以旬數矣。二、示之以天壤,季咸曰: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三、示之以太沖莫朕,季咸曰:子之先生坐不齋,吾無得而相焉。四、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季咸立未定,自失而走,曰:已滅矣,已失矣,吾不及也。

  同樣是一個壺子,神巫季咸卻給出了四種不同的預測結果,其實就是形與影關係受到扭曲的結果。列子自以為未始學而歸,三年不出。

  在對生命本質的認識過程中,【列子】一書得出了一個令人怪異的結論,也是以孔孟為主流的文化非常不認同的。【楊朱第七】曰: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愚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後?進而提出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天下之美歸之舜、禹、周、孔,彼四聖者,生無一日之歡,死有萬世之名。名者,固非實之所取也。雖稱之弗知,雖賞之不知,與株塊無以異矣。

  子產治理鄭國,三年,善者服其化,惡者畏其禁,諸侯憚之。然而子產有兄弟二人,朝好酒,穆好色。子產勸之,其兄弟曰:尊禮義以誇人,矯情性以招名,吾以此為弗若死矣。為欲盡一生之歡,窮當年之樂,唯患腹溢而不得恣口之飲,力憊而不得肆情於色,不遑憂名聲之丑,性命之危也。且若以治國之能夸物,欲以說辭亂我之心,榮祿喜我之意,不亦鄙而可憐哉!子產忙然無以應之。他日以告鄧析。鄧析曰:子與真人居而不知也,孰謂子智者乎?鄭國之治偶耳,非子之功也。

  衛國端木叔,家累萬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為,人意之所欲玩者,無不為也,無不玩也。行年六十,氣干將衰,棄其家事,散其庫藏、珍寶、車服、妾媵。一年之中盡焉,不為子孫留財。及其病也,無藥石之儲;及其死也;無瘞埋之資。一國之人,受其施者,相與賦而藏之,反其子孫之財焉。段干生聞之,曰:端木叔達人也,德過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為也,眾意所驚,而誠理所取。衛之君子多以禮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從形與影的關係之中,【列子】更多地是從形的角度,也就是事物發展的結果來看待影的,因為認為人最終都是要死的,故而認為在生命的存續期間做有意義的事是不值得更多稱讚的;因為認為治理社會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生活幸福,故而認為不講究仁義而縱情享受人生是正當的;因為認為研究器物之妙用違背了一種樸素的生活,故而認為智巧是導致社會各種不正當現象的根源。

  【列子】一書有可能過於誇大了對形的追求,而對於影的一些反映做出了錯誤的指責,但這恰恰反映了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師出有名,名不正則言不順,捨生取義,捨生取仁,許多人在敵人的殘酷刑訊面前毅然選擇了對人生意義的追求,人在陣地在,更是我們對戰爭時期英雄的一種崇敬。但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戰爭時期如果士兵或者長官認為戰爭形勢明顯不利於自己,對於選擇投降以保存生命的形為,是持一種寬容和肯定態度的,這一點與我們所受到的文化薰陶是有相當大的差距。

  文化的差距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價值取向,但是,每一種文化的優劣都是相對的,只是在某一特定環境之中,優劣的對立更能激發人們的感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