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嬰兒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80後父母謹記教育名言,在幼兒早教上砸下重金。殊不知,比起開發幼兒腦力,愛的教育,要更加重要得多。80後父母需要更多發掘和體會幼兒的內心需要,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幼兒園老師在教育小朋友時,也應該及時地滿足不同幼兒的情感需要。
0-3歲
父母愛的教育勝過早教機構
英國兒童問題權威人士經過多年研究發現,由父母養育的孩子比在托兒所、由保姆照顧或交給親戚照顧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現得都更爲優秀,他們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於其他對照組的孩子。
牛津大學的教授對1200名孩子進行了跟蹤研究,結果發現,從小被放在托兒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更富有『攻擊性』。兒童專家指出,過早上托兒所會影響幼兒的情感發展、社會行爲,專家建議應該讓幼小的孩子在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而不是過早地將他們送到托兒所。據了解,父母共同養育是最理想的愛的教育方式。家庭的關愛對孩子來說,是最安全的選擇,而托兒所中缺乏的就是這種影響。
美國國立兒童健康和人類發育研究所的專家指出,嬰兒的發育具有特殊性,他們不僅需要持續的關心,更需要協調一致的關心,這意味著與他們交流的人相對是固定的,父母能比較好地做到這點。
3-6歲
老師要成爲幼兒的小夥伴
進入幼兒園後,不同階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情感需要,老師要用心去發掘和體會幼兒的內心需要,觀察幼兒的情緒變化,及時地滿足不同幼兒的情感需要。如:對於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老師和保育員給予的是關懷、愛護、撫摸、擁抱、微笑和親和。對於中大班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他們在情感上慢慢地除了上述的要求外,還需要老師對自己的肯定和鼓勵,以此來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當老師參與到幼兒的遊戲活動中時,要更好地了解幼兒的一些內心想法和真正需要,知道幼兒需要的是什麼?這樣,教師就能夠根據幼兒的需要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和方法,增進師生情感,滿足幼兒的安全感和愛的需要。
尊重幼兒的獨立人格,是幼兒教師要真正理解與體味『愛』的深刻含義。尊重幼兒,要求老師用自己良好的情緒情感感染幼兒,用親切的語言啟迪幼兒的智慧,用真摯的愛哺育幼兒的心靈。
小貼士:如何安撫孩子的心靈創傷
兒童在生活中會出現許多的心靈創傷,比如抑鬱、孤單,以及由於環境的影響而造成的惡性結果,作爲父母,如何做醫治孩子心靈創傷的情緒醫生呢?
首先,必須仔細觀察孩子所具有的心靈創傷的成因,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並適當做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可通過實際行動來加以改進。
其次,通過談話方式來與孩子交流並疏通孩子的情緒障礙。在交談中,要耐心引導,用父母的情緒去感染孩子的心靈。
最後,正確處理好環境與孩子習慣的關係,儘量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努力避免使孩子再想到以前的心靈創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