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前,期末表彰是絕大多數中小學必做的一項工作,也是學生和家長期待的一件事情,尤其是許多家長,希望孩子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獲得三好生的榮譽,爲日後的升學增加一個籌碼。$ H& P8 ^' n( f8 J4 J
一位小學老師透露,『正是升學需求和家長的「要獎」心理,讓學校和老師在評獎問題上很難辦,有時不得不增加名額順應「需求」。』以至於南京一所小學40人的一個班,竟有30多人是『三好生』!人人都是『三好生』,這樣的評選還有意義嗎?對此,社會各界說法不一。
2 c! z$ l2 t1 D9 |3 c8 s 評選泛濫失去含金量
- |( O! S9 i& @1 d 有讀者認爲,爲了激勵先進,三好生應該是一小部分,榜樣有限才有榜樣的作用和效果。三好生評選泛濫,是對三好生稱號的曲解與褻瀆,使之失去含金量。+ K3 h+ e" z4 L0 i% X
南京教科所劉永和所長表示,三好生評比是學校對學生實施的一種激勵措施,三好生應該是一小部分,是樹立榜樣,榜樣有限才有榜樣的力量。因此,要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公開公正地進行評選。& U0 D; p6 X+ H# d8 Q
其實,在全國的許多大城市,無論學生還是家長,對三好生的榮譽都很看重,因爲它在孩子的小升初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些稍有名氣的學校即使不經過考試選拔,也能通過其他附加條件招到自己想要的學生。譬如,三好生、奧數大賽、英語大賽等獎項都可以增添家長『擇校』的砝碼,甚至成爲孩子上重點、讀名校的『敲門磚』。同時,它在中考中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市級三好生能獲得加分,有了這關鍵的5分或10分,不少孩子就能順利進入心儀的高中。
9 Y( p0 P9 [4 ]2 c0 v# V: ]: b 北京海淀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告訴記者,每次期末考試前,都有一些家長主動找老師聊聊,言外之意是請老師在評三好時關照一下自己的孩子,而一些『善解人意』的老師,也儘可能地運用手中的權力增加三好學生名額。原本評三好是對孩子努力的一種肯定,可是,當三好生的稱號和擇校、升學掛上鉤時,一切都因爲功利而變味了。這位老師直言,當務之急是要叫停三好生『按需分配』的亂象。而要真正叫停這種亂象,必須從促進教育公平、均衡教育發展、遏制盲目擇校、規範辦學行爲以及強化師德建設等各個方面多管齊下。: N/ v1 j$ c, O, u7 `4 v
賦予三好生新內涵
) \: L1 F$ _ i" o& c 也有人提出,在當今社會,應該賦予三好生評選新的內涵。在評選標準上,打破『唯成績至上』,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從『德、智、體、美、勞』這樣高度概括的要求向具體化發展。比如通過學校或老師的配合,引導學生力所能及地去做義工,去做志願者,去開展公益活動,藉此來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與公民精神。* B2 t2 F' X+ y! t
此外,在評選程序與方式上,鼓勵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參選,凡參選者在課堂上作演講,陳述自己在一定時期內哪些行爲是符合評選標準的等等,然後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他們認爲符合標準的同學。這樣可以使學生領悟到民主的精神,學會民主的思維方式。在中小學階段,學校應該藉助三好生評選,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s6 J( z9 P0 H+ }" y$ P/ C
建議取消評三好
+ ^( O$ O3 X0 N5 I& T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表示,現在我們的教育忘記了培養健全人格這麼一個最根本的目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而現在大家都是只顧眼前利益,誰也沒有認真考慮一下孩子將來的幸福。他認爲,對學生評判等級,不僅傷害了學生的尊嚴,也違背了教育規律,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且弊端越來越凸顯,這種制度爲什麼不能改一改?至少不應該把三好學生作爲升學錄取的條件。他呼籲取消三好學生評選,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
+ {( A6 N0 K4 w* d. R8 ?1 E 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近日也在微博上表示:對顧明遠呼籲小學取消三好學生評選,還所有孩子一個平等的觀點很讚賞。他提出,其實不僅三好學生,什麼一二三道槓,什麼班長副班長應該統統取消,小學生就應當是快樂學習,自由生長,沒有尊卑高低之別,沒有聰明與愚笨之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