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靜安父子閱讀聯盟第二站活動在市西小學開幕。有趣的是,這場名爲『父子閱讀』的活動,參加活動的家庭中父親不足一半,『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席』成爲熱議話題。
! X' i6 m' X! L" z 『之所以推出父子閱讀活動,緣於對父親缺位問題的關注。』靜安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陳小文介紹,上個月該中心抽取了4000個中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72%的家庭父母共同參與孩子的教育,其餘近三成家庭父親基本不參與。在父母共同參與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親教育爲主,父親投入很少,只是輔助角色。『今天活動能有近一半父親出席,我們已經很驚喜了!』
; H" `! d, D. B2 v/ k+ ^ 父親在孩子成長教育過程中的 『缺席』,已成爲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虹口區一位小學校長透露,媽媽包辦在校內外教育都存在:參加家長會的全是『媽媽黨』、家校溝通平台上留的全是媽媽的手機號碼、孩子有事時十有八九是媽媽請假趕到學校……校外送孩子參加補習班、幾個家庭組織戶外活動的多數也是媽媽。『很多家庭父親忙工作,顧不上管家。有些媽媽爲了孩子放棄工作,全職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教育,全職媽媽家庭呈上升趨勢。』 i# B! O" c2 @1 K6 N
『父子閱讀活動,而且安排在周末,爸爸爲什麼沒來?』現場採訪時,不少學生表示:因爲爸爸工作忙,沒時間。家長唐女士說,『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在許多家庭中存在,夫妻二人對家庭教育進行了分工:爸爸是家裡的『財政部長』,負責賺錢養家,爲孩子將來讀大學、出國留學、甚至結婚買房儲備『經費』;而孩子的家庭教育、家校溝通、課外補習等事務全部交給媽媽負責。本市幾年前開展的一項學前教育調查也顯示,0到6歲的孩子成長過程中,13%的父親『角色缺失』。
1 {) l" k4 l. t p# G 很多父親認爲,孩子教育多是一些瑣碎事,媽媽更有耐心,媽媽陪伴更利於孩子成長。浦東新區教發院心理教研員尹老師表示,由於多數女性在家庭教育方面事無巨細,衣食住行包辦到底,缺少父親『中和』,往往更容易導致孩子逆反、引發親子矛盾。很多全職媽媽家庭,孩子壓力更大、母子衝突更明顯,影響孩子心理健康。
( _7 l" y! [; L4 A3 B% _0 i 市西小學校長蔡駿說,孩子成長過程中『陰陽失調』,可能引發很多問題。很多男孩子缺乏陽剛氣,膽小,見了毛毛蟲也會像女孩一樣尖叫:『因爲媽媽看到蟲子害怕地尖叫,爸爸又不在身邊告訴他沒什麼危險,所以他會覺得很可怕。』面對同樣的問題,很多時候父母處理方式不同,結果也不同。如淘氣的孩子把墨水灑在新地毯上,媽媽第一反應是生氣、責罵,爸爸卻可能更冷靜,『幫孩子想辦法把弄髒的地方畫成一幅畫,再提醒孩子做事要當心』,壞事變好事,孩子心悅誠服。) A! f0 E& L; m2 m& s
『家庭教育中,父親不能只做「財政部長」。』陳小文提出,父親勇敢、堅韌、宏觀、大氣等品質,會給予孩子強大的心理支持。而缺乏這些經驗,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會打折扣。『很多父親存在誤解,以爲教育一定要系統地進行,需要很多精力投入。其實,陪伴孩子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每周抽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出去走走、買買書、打打球,教育會在體驗中無聲傳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