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09|回覆: 0

[形意拳] 求佛問道 宗教名山峨眉金頂聽晨鐘暮鼓

[複製連結]
偷月 發表於 2012-3-26 19: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環球游報
        武術網消息:無論三山五嶽,還是佛教四大名山、道教四大名山,與修行人真正意義上的參禪與修仙不同,更多的人對於佛道這類宗教名山多是抱著參拜和體驗爲目的進行遊覽的。既然是游,自然就涉及到游什麼、怎麼游。峨眉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峨眉山看看吧。
113042xghxl0avsxav945x.jpeg

四川峨眉山景色

這裡素有『峨嵋天下秀』之美譽。唐代詩人李白詩曰:『蜀國多仙山,峨嵋邈難匹』;當代文豪郭沫若題書峨嵋山爲『天下名山』。古往今來,峨嵋山就是人們禮佛朝拜、遊覽觀光和休閒療養的勝地。
提起峨眉山,佛教文化首當其衝,這裡是普賢菩薩道場,是我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佛教於公元1世紀傳入峨眉山,漢末佛家便在此建立寺廟。近2000年的佛教發展歷程,給峨嵋山留下了豐富的佛教文化遺產,造就了許多高僧大德,使峨嵋山逐步成爲中國乃至世界影響甚深的佛教聖地。目前,寺廟近30座,其中著名的有報國寺、伏虎寺、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金頂華藏寺、萬年寺等。萬年寺的銅鑄『普賢騎象』,堪稱山中一絕,爲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阿彌陀佛銅像、三身佛銅像、報國寺內的脫紗七佛等,均爲珍貴的佛教造像。還有貝葉經、華嚴銅塔、聖積晚鐘、金頂銅碑、普賢金印,均爲珍貴的佛教文物。峨嵋山佛教音樂同樣豐富多彩,獨樹一幟。此外,武術也作爲中國武術三大流派而享譽海內外。
113042xi0sjkaucqn66xu0.jpeg

峨眉山景色羅慶祝

來到峨眉山,不得不看看峨眉十景和金頂四大奇觀:十景爲金頂祥光、象池夜月、九老仙府、洪椿曉雨、白水秋風、雙橋清音、大坪霽雪、靈岩疊翠、蘿峰晴雲、聖積晚鐘;金頂四大奇觀即日出、雲海、佛光、聖燈。自然,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景觀都是依託於佛教才產生出來的。此外,除茶葉和藥材之外,山間有一種特色風味食品——雪蘼芋,這是當年寺廟僧人的常備食品。蘼芋經自然冰凍之後,膨脹多孔,易於入味,爲純天然保健食品。
113042oibn3b37pz77h551.jpeg

雲霧中的峨眉山羅婭玲

峨眉山的絢麗與豐富,要屬動植物,這裡終年常綠,素有『古老的植物王國』的美稱。這裡方圓154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生長著高等植物3200多種,有人說峨嵋山植物種類的數量相當於整個歐洲植物種類的總和。在峨嵋山生長的植物中,有被稱之爲植物活化石的珙桐、桫欏,還有許多名貴的藥用植物和成片的竹林。這些植物爲峨嵋山披上秀色,還給各類動物創造了一個天然的樂園。峨嵋山有2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有珍稀的大熊貓、黑鸛、小熊貓、短尾猴、白鷳雞、枯葉蝶、彈琴蛙等。特別是見人不驚,與人同樂的峨嵋山猴群,已成爲峨嵋山中獨具一格的『活景觀』而聞名中外。當然,靈山,自然產靈猴。
【怎麼來】
飛機: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市市區——峨眉山:
從雙流機場到成都市區可乘民航大巴(票價10元)。遊客可在岷山飯店下車後,步行10餘分鐘,到新南門車站,換乘直達峨眉山的旅遊大巴到峨眉山。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樂山市區——峨眉山:
成都雙流機場每天14點、15點,有兩班汽車直達樂山(票價55元)。樂山市區幾大車站都有到峨眉山的班車(發車時間7:00——18:30,滾動發班,票價8元)。
火車:
峨眉山火車站——峨眉山客運中心(景區內)
公交車:
在火車站乘坐1路公交車到噴水池,轉乘5路公交車到報國寺旅遊客運中心。
自駕:
陝西省方向:
從廣元入川後,經綿(陽)廣(元)高速轉成(都)綿(陽)高速到達成都後,經成(都)雅(安)高速轉成(都)樂(山)高速,直達樂山、峨眉山。
重慶方向:
經成(都)渝(重慶)高速到內江後接轉內(江)宜(賓)高速,在自貢出高速,經榮縣到樂山、峨眉山。
雲南省方向:
從宜賓入川後,經內(江)宜(賓)高速,在自貢出高速,經榮縣到樂山、峨眉山。
1130425hbezv0evjcow1b5.jpeg

峨眉山彷如仙境左江攝

【費用】
旺季:每年1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
淡季:每年12月15日——次年1月14日
峨眉山門票:
全票:150元優惠票:80元淡季票:90元全山段觀光車票:90元
樂山大佛門票:
全票:90元優惠票:50元遊船票:70元
峨眉山萬年索道:
索道運行時間6:40——18:00
旺季:上行65元,下行45元淡季:上行30元,下行20元
峨眉山金頂索道:
索道運行時間5:30——18:00
旺季:上行65元,下行55元淡季:上行30元,下行20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