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3|回覆: 0

[武當] 三、武當山古代高道修煉活動及成果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8-12 2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天下武林
有關武當山高道修煉活動及其成果,我們不妨看看明代任自垣編修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中的有關記載: 
  按:【圖經】:『武當神仙窟宅,自黃老設教,神仙至人棲之者眾。』又曰:『學道者常有百數,心有懈替,則爲百獸所逐。』夫養生之人,多隱其名字,藏其時日,恨山不深,林不密,惟恐閒名落人耳中。是山,證道升真者,何可勝計。去古頗遠,劫火屢更,多失其名。今考之其傳記,詢諸前輩,聞得一二,錄之於此,以備山中勝概雲。』 
  關令尹真人 周康王之大夫。姓尹,名喜,號文始。當周之末,大道將隱,預占紫氣西邁,有道者過之,出爲函谷關令。未幾,太上度關,喜執弟子禮迎拜,授【道】【德】之二經。約會蜀之青羊肆。託疾不仕,隱居谷內。後入蜀。歸棲於武當三天門石壁之下。石門、石室,喜之所居。古有銅床、玉案,今無之矣。以其所居,名日尹喜岩,澗日牛漕澗、青羊澗,皆太上神化訪喜之地(出【輿地紀勝】)。 
  神仙尹軌【神仙傳】:尹軌,字公度。太原人。文始真人弟子也。博極群書,晚乃學道。號山世遠。常起居林麓,服黃精。年百餘歲,言天下安危盛衰,未嘗不驗。入太和山,去領杜陽宮太和真人。今爲紫虛陽光道德篆真師(出【真誥】)。 
  神仙戴孟【郡國志】:姓戴,名之生,漢將軍,武帝譴入北山採藥。棄官學道,號孟盛子。受法於清靈裴真人,得玉佩金鐺之書,石精金光之符。週遊名山,日行七百里。後白日上升,落帽於武當山峰之上。迄今呼日落帽峰。故陳希夷有詩云:『我愛武當好,將軍曾得道。升舉入雲霄,高嶺名落帽』(出【真誥】及【晏公類要】)。 
  神仙馬明生 【神仙傳】:姓馬,字君賢,號名生。得太陽神丹之秘。丹成,服半劑,週遊人間。架屋從徒,與俗無異。不過三年,夫婦輒易其處。今五龍觀自然庵,即其地也。 
  神仙殷長生 【雍州記】:長生,漢光武陰皇后之族。鄧人。馬明生之弟子也。得師太陽神丹之訣,同隱武當。丹成,馭氣飛行,週遊六合。後至忠州仙都,白日上升。 
  神仙葉濟【道學傳】:名濟,字仲微。漢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時人。少好道術,棄官不仕。後居武當,寢息無度,或困積石倚大木。雖歷四時,衣服不變。居常散發,亦或練巾,飛步雲煙,人莫之近。 
  神仙劉虬【隱逸傳】:劉虬,字靈預。天姿穎悟,傳究典墳。宋泰始(465~471年)中,爲晉王記室,解官辟穀,入武當山仙去。所居石室,日劉爽岩。今隱士岩是也。 
  神仙謝允常 【真誥·稽神區】云:允,字道通。歷陽人。少有英毅,歷仕羅邑宰。博覽群書,道學尤精。政事廉能,有遁世脫塵之志。晉太康(280~289年)中,表辭官入道,詔許之。遂西上武當,至襄陽,見一道士語之曰:『吾師戴先生孟盛子,非世間人。諭我曰:『若有西上欲見我者,可與俱來。得無君乎?』因與俱往見之。至山,雲橫遠岫,依約松陰,忽睹先生坐於石上,神彩洞徹,授以煉神沖虛至道。俄失公所。於是,結茅於石室,不數年得沖寂之妙,能飛行絕壁。自號其名曰:謝羅山。蓋謝脫羅宰之官也。後仙去,莫知所之(出【真誥】及【水經】)。 
  姚太守 傳記名簡,字易夫。隋人也。佐唐太宗,出爲武當節度。貞觀(627~649年)中,天下大旱,飛蝗遍起。敕禱名山,俱未感應。姚君被命,詣武當山肅醮。有引儒士,風貌殊異,奇之,從容語簡曰:『予等俱非凡士,五龍君也。准帝命,守護此山。爲子正直,祈禱精嚴,故來謁爾。予巳奏允帝命,公宜速歸。三登可慶矣。』頃之,雲氣地涌,失君所在。雷電霖雨,遍布天下,草木禾稼,俱各榮茂。具茲靈績,聞之朝廷,即蒙恩錫。解印之後,挈家隱居武當山,志慕虛玄,成真證道。玄帝命爲本州守土鎮山之神。宋初,卻蝗救災,靈顯昭著,進封『忠智威烈』,宣敕建祠於今紫霄宮之東。 
  陳希夷名摶,字圖南。亳州人也。少負逸材,有濟物利人之志。五季之世,汴梁見宋太祖而異之,曰:『此真命也。』笑墮白驢,遂有高舉雲煙之興。入武當山隱居,誦【易】於五龍觀側,感五氣龍君,授之睡法。聲譽遠著,謁者頗眾,尋遷誦經台,研究畫前之妙。再遷於白雲岩。五代之末,四方鼎沸,移居華頂。傳云:五龍飛空送之。宋初累召不起。後赴闕。乞歸,詔許之(余見本傳)。 
  丞相張士遜 【宛退傳】:名士遜。均州人也。初居光華。少孤貧,讀書於武當山。有道士見而異之,曰:『子有道氣,可隨我學仙。』公不欲。宋太宗雍熙(984~987年)中,登甲科,身游鳳池,爲皇友,位宰相。後退隱武當,仙去。 
  神仙房長鬚 武當傳:房長鬚,不知其名也。宋南渡後,隱居武當,日以栽杉爲事。今五龍宮後之杉,皆公手植之。培植灌溉,靡有暇刻。一日,忽遇玄帝化形道相,問以栽杉之因。慰諭之曰:『神則清矣,惜乎無須。』以手頷之,亦以爲常。經宿,但覺有物如絲縈於胸臆。視之,須已長尺余矣。自後見雲窟以奉之。甲午(1174年)三月一日清旦,雲中隱隱見跨鶴之形,回視故居,惟杖履在焉。
  隱士田蓑衣 武當傳:田蓑衣,不知其名也。隱武當隱仙岩石室。冬夏止一蓑衣,時人以蓑衣稱之。隆冬則真氣如蒸,盛夏則溫涼如玉。人有急厄叩之者,摘衣草吹氣與之,服者即愈。煉大丹。端平(1234~1236年)間,失公所在。今丹室、爐灶存焉。 
  隱士謝天地 武當傳:謝天地者,不知其姓名也。絕粒不食,步履如飛。居南岩更衣台下石室中,石壁萬仞,下臨深澗,猿鶴莫能往來,公飛行自若。人有啟問,但應之曰:『謝天地。』余無他語,人以是名之。所居之岩,人亦以是名之。後仙去,不知所在。 
  孫寂然 記曰:名元政,號寂然子。嗣業茅山清真觀,得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遍禮福庭。時沛湖龍去,江漢罹金兵之厄,武當殿宇爲之一空。紹興辛酉(1141年),首登武當,興復五龍,開闢基緒,以符水禳袷爲民除疾,眾皆歸之。數年之間,殿宇悉備。高宗詔赴膩庭,以符水稱旨,敕度道士十人。後還山,仙矣。冠劍藏於桃源之東。 
  鄧真官 名安道。孫寂然之弟子也。自幼隨師開復武當。首蒙恩賜。盡得其師上清五雷諸法之妙。駕風鞭霆,其應如答。遠邇疾患,皆奔趨之。繼奏敕住五龍,興建正殿,頑石壁立,?鑿甚苦,默施神用。一夕,雷雨爲破其石。度弟子數人。以觀付之。潛調龍虎,內煉甲庚。嘉泰(1201~1204年)中,預告徒眾,掩臥而逝。大風拔木,移時方散。人謂乘風而往。劍瘞宮北,遺蹟昭然。 
  曹觀妙 名侍德。峴山人也。幼入道,居武當,嗣五龍之派。天性穎悟,舉止非凡。自作一家書體,飄逸有神仙之態。四方多效之。道法陰陽,靡不博究。膺觀妙之號,領住山之職。遠近皆師事。後移領三茅崇禧之任。及歸。晚節清高,眾期輕舉。一夕,夢守山之神,語曰:『三茅真君來日降此,君宜遠迓。』旦,即領眾迎至會仙峰,久無一人至者。日將暮,真君化爲田夫,荷蓑而至。眾莫之識。令挈物而歸。抵觀。拜於堂下。尋欲勞之不得。旦見異香襲人,覆滿庭戶。悔無及矣。後誡徒眾曰:『此間仙凡混居之地,自今已往,世世不受道俗禮拜。』今武當道友不受俗拜,始此。尋立聚聖之殿以奉之。嘗謂門弟曰:『吾因受三茅真君禮,不免金解』。端平三年(1236年),果罹兵難。白膏凝膚。略無腥血。刃者致拜,釋劍而去。後斂其神脫,冢於桃源。 
  唐風仙 名守澄。隨州人。幼入武當。姿貌古怪,鶴體松形,葫蘆數十常掛杖上,往來於均房之間。壬子(1252年)重複均州。郡守程進,令開闢武當五龍香火。未幾,制檄道士王禮常至,退而樂道,人之吉凶悔吝,莫不預述,無不驗者。常叱辱人,被叱者即蒙福慶。人以『風仙』稱之。或立積雪,或臥道路,常有虎豹守衛。時貴禮敬之。開慶己未(1259年),不知所在。 
  汪真常 名思真,號寂然子。真常,家世徽人,宋丞相汪伯彥之後生,於安慶嗣全真教法。入武當山。至元乙亥(1275年),領徒眾六人,開復五龍,荊榛塞途,黑虎爲之引導,興建殿宇,改觀爲宮,四方師禮之,度徒眾百餘人。任本宮提點。吉凶預知。後無疾而蛻。俗民多夢步紫雲而北去。 
  魯洞雲名大宥,號洞雲子。隨州應山人也。家世宦族。幼入武當學道,遍歷南北。至元乙亥(1275年),偕汪真常開復武當,住紫霄岩。年八十餘,以道著遠,點墨片紙,可療民疾。度徒眾百餘人。解化之日,面若童顏。其證道可知矣。 
  葉雲萊 名希真,號雲萊子。處州括蒼人也。辛亥年(1251年)三月初五日巳時生。唐天師葉法善之族裔。生於建寧,得清微道法之妙。兵遷古穰,入武當山。至元乙酉(1285年),應詔赴闕,止風息霆,禱雨卻疾,悉皆稱旨。至元丙戌(1286年),欽授領都提點,任武當護持。自公而始,後捧御香。還山,?然而逝。 
  劉道明 號洞陽。荊門人。與葉雲萊同師雷淵黃真人,受以清微上道。居武當五龍宮。精神內守,存心攝氣。暇則搜索群書,詢諸耆舊,加以耳濡目染,究其的論確辭,筆之日【武當總真集】。會萬古之精華,斂一山之風月。於此,可見師之用心,紀述詳明,如指諸掌。而洞陽此集,亦將與此山相爲無窮,有功於玄教,大矣哉! 
  張道貴諱雲岩,號雷翁。長沙人。幼隸名選。至元歸武當。禮汪真常爲師,同雲萊葉君、洞陽劉君,參覲雷淵黃真人,得先天之道。歸五龍宮,潛行利濟,乃清微之正脈也。門下嗣法者二百餘人,然若有不足焉。凡所寓興,吐詞發語,皆有激發人情,啟沃良善。『嘗於武林有忘情消,白日高臥看青山,動落花流水之機,適閒雲幽鳥之趣,遂成意外,不期然而然』之句。一日『觀物吟』,亦曰『警世文』。徒門集以成書,鏤板壽傳,遇見斯文者,無不三嘆賞也。師於洪武初年,吳中多人識之。既後,不知所終也。 
  張全一 字玄玄,號三豐(見後)。 
  張守清 諱洞淵,號月峽叟。峽州宜都人。幼習儒業,長入吏員。年三十一歲,聞武當魯洞雲仙譽超群,不干名利,投禮出家,修鍊金丹大道。紹興香火,丕闡玄風,開化人天,恢宣道化。清微正一,先天後天,靡不精通。以道一貫十方,皈響四海流傳,獨冠武當。其雲菜、洞陽、雲岩三師之道,盡得秘傳。創建南岩天一真慶宮,奉詔祈禱雨雪,立有顯應。人皆神異之。宣授『體玄妙應太和真人』,管理教門公事。後退隱於清微妙化岩,精修上道。素行蛻去。 
  黃明佑 字太霞。潭州人。早歲抗志煙霞,歷諸名岳,禮武當太和張真人,嗣以清微法派。凡有禱祈,無不感應。既而證道南岩。迴風混合之妙。久則功成道畢,而乃拂袖三山,游神八表矣。 
  單道安 均州人。從南岩張真人學,精究道法,執弟子禮,殷勤弗怠。真人升舉之後,潛藏於疊字峰,屏絕人事,服氣養神,固有年矣。洪武初,遊方遍覽西華、終南諸名山,道化盛行,濟人爲大。仍居圜堵於重陽萬壽宮,以平昔所授玄秘付與門人,厭棄而去。弟子李素希攜冠履,瘞於五華仙塋。 
  曹古松 義興人。生於元季。自幼入句曲山,禮三茅君,出家元符萬寧宮。道士蔣貴和度爲道士。質樸恬淡,懶與人接。手不釋卷,理性明白。後入武當,煮石茹芝,韜光匿景,【黃庭】、【大洞】一以貫之,後還句曲省覲,復入杭之開元,又圜堵幾年。一日,對王眉叟真人作頌辭謝,端坐而逝。不數日間,蔣君忽見古松,儼若如生,拜辭而去。 
  鄧青羊 南岩道士。生於元季,早來武當,從高士學黃老、文始、文庚、莊、列與夫周易參同,龍虎大丹,精思熟煉,深得其奧。至乎九還七返,造化功妙,上乘一著,不落其二,方始放浪湖海,以道度人。棲棲。 
  李孤雲 河南人。氣性純粹,容貌樸實。自幼志慕清虛,明全真理。洪武(1368~1398年)初,來武當五龍宮住,與鄉人李幽岩結方外友,日積月深,玄理造詣,青山白雲之際,無不徜徉自得。一日,謂幽岩公曰:『華胥之樂,何不早歸。吾當先去也。』壽年九十有二。冠劍藏於桃源澗。 
  劉古泉 河南人。早脫樊籠,有躡景凌虛之志,九還七返之妙,調鉛鍊汞之功,並無虛日。石火電光,知其自警。既後精神全就,與道惟一。乃入寶珠岩下蒲團,春風之樂,自慰足矣。一旦,告道友楊公曰:『吾今解帶正在此時。』語畢,撒手而去。 
  楊善澄 太行西山人。夙有道契,清源中來,默守珠輝,深根固蒂,志在太和紫霄之上,後果如其意。同劉古泉結歲寒之盟,偕入寶珠岩下,閒談太極至乎無極之妙,一點頭來,與古泉各自珍重。翌日,?然而去。 
  李素希字幽岩,號明始韜光大師。洛陽人。生於元季。自幼業孺,不聞榮達。棄家來居武當之五龍頂,粗衣糲食,枕石漱流,讀【周易】,明【道德】。洪武(1368~1398年)初年,度爲道士,住持五龍宮。後復退隱於自然庵,不與人接,含光守默。永樂三年(1405年),忽見古榔梅樹開花結實,知爲豐年之兆。故遣道士易本中等獻之於朝。太宗皇帝重其事,命道士萬道遠捧敕諭,賚以表里鈔錠嘉美於素希:『學道有年,精誠感格,高真降此靈貺,福及皇猷也』。四年,榔梅仍實,復遣道士呂正中進獻,又蒙敕諭賜賚如前。是年,師詣闕謝恩,賜坐於便殿,諭以理國治身之道。師以道德奏對。上悅。禮待甚厚。賜還本山。永樂十年(1412年),朝廷遣大臣率軍士二十餘萬,建宮觀三十餘處。經營之始,詢訪古蹟舊規,師一一陳之。不數年間,金殿、宮觀落成。師賞謂門人曰:『自高真升仙之後,未有盛於今日也。常額手上願皇圖萬歲,天下太平。永樂十九年(1421年)六月初五日,囑徒眾:『各宜精修香火,學道專勤,令教門大興,吾去無憾矣。』語畢,端坐瞑目長往。壽九十三。時,戶部主事王和親在側焉。翌日焚化,骨齒皆青,人皆驚訝,知其爲仙矣。冠劍藏於黑虎澗之上。 
  丘玄清 西安之富平人。 自幼從黃冠師黃德禎出家,讀書造理。洪武初年,來游武當,見張三丰真仙,舉爲五龍宮住持,寬襟大度,撐拓教門,固有年矣。一日,有司以賢才薦於朝,除授監察御史,上賜室。力辭弗受。轉太常卿,誥封二代,宗祖蒙休。每遇大祀天地。上宿齊宮,諮以雨賜之事。玄清奏對,立有應驗。上愈重深敬焉。平昔公餘,【黃庭】、【道德】不輟於口。閒則凝神坐忘。一夕,謂門徒曰:『我當謝天恩,棄塵世,去也。』翌日,沐浴更衣,端坐瞑目,?然長逝。壽年六十七歲。朝廷遣禮部侍郎張智,行御祭禮。葬還五龍宮黑虎澗之上。 
  彭祖年 西蜀人。少業儒,明道學,詞翰俱美。至乎天文、地理、陰陽、度數、卜筮、醫術,無不研究。從汪真人入大都,侍弟子禮。方歸終南山太平宮,以道法濟人。其陰功及世,不淺淺哉。洪武(1368~1398年)初,仍來武當,棲遁養高,如如自樂,心無所爲。以此身若不系之舟,幻我何有窮焉。一日,召門人曰:『此之謂也。』少焉,端坐蛻去。壽八十三。 
  盧秋雲 光化人。從終南山大重陽萬壽宮高士游,悟全真之理,後歷江右諸名山,入龍虎謁天師於上清宮,佩領教符,復歸武當五龍宮,住持有年矣。一日,退隱於紫霄南岩之巔。從此杜門不出,以道自任,若將終身焉。永樂八年(1410年)冬,無疾而化。 
  黎一泉 均州人。自幼出家予紫霄宮。元末游江左諸名山。大岳訪道尋師,杖履瓢笠,放浪形骸之外,再謁毛公壇,張公祠,得林屋洞天王無偽授以太極上道、清微底奧。仍歸紫霄岩習靜蕭間,煉神養氣,不知所爲也。年八十餘,?然蛻去。 
  李德淵 號古岩。金台人。自幼入陝西重陽萬壽宮出家,【道德】、【南華】三教經書,得其要旨。壯年游武當,於紫霄宮禮高士曾仁智爲師,授以清微雷法,明先天之禮,知體用之源,行之有年。徒居元和觀。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湘王殿下來謁武當天柱峰,見師有修煉之功,益嘉之,賜住荊州府長春觀。一日,謂門人曰:『吾將返矣。』以頌示之:『八十餘年光陰,不染不著毫分。大笑呵呵歸去,一輪明月當天。』王聞之,嗟悼不已。贈曰:『爾本無生,何其雲歿。拂袖三山,金宮銀闕。咦!今日大地光明,萬里秋天明月。』於是,遣官還葬於元和觀之東。 
  周自然 金台人。自幼入全真教。及長,游於四方,一以道化俗,次以藥濟人。洪武(1368~1398年)初,來住武當五龍行宮,居民見其道明藥效,無不敬慕之。年將耄耋,貌苦童顏,行止自若,心性怡然。一日,以所藏道書、醫術,付與門弟子:『吾當委順而去。』翌日,更衣沐浴,遽然長逝。葬於桃源洞。 
  燕善名 號景山。洛陽宦家大族。丰姿綽約,貌相樸實,愛慕清虛,不仕不娶。從丘公玄清入武當,勤事香火,朝夕弗替。其氣宇沖沖,若與神明交,凡語默之間,與眾又同,道俗無有不敬慕焉。永樂十八年(1420年),無疾而化。 
  蒲善淵 關西人。從丘公玄清學莊列之道。洪武十五年(1382年),欽除均州道正。永樂(1403~1424年)年間,奉使四方,歷遍名山大川,咨訪賢達。一日,於章貢玄妙觀,無疾而化,葬於黑虎澗之上。 
  孫碧雲 關西人。幼年穎悟,願欲學仙。遂入西嶽華山,尋鎪刀之蹤,追希夷之跡。岩棲屋樹,服氣養神。探黃老經旨,【周易參同】,與夫儒釋諸子史書,罔不熟誦,研精覃思,固有年矣。繼後,道價日溢,玄風大振。洪武年間(1368~1398年),太祖皇帝征至京師。上見其仙風道骨,真玉清客也,故譽之。賜衲衣齋供,館於朝天宮圜堵。明年,賜還華山。永樂十年(1412年),太宗文皇帝召至闕下。上悅其華山仙伯之流,賜御詩一章,號虛玄子,敕賜道錄司右正一職事,又敕雲遊,遍歷天下名山,隨其所往。又敕賜大岳太和山大聖南岩宮住持。永樂十五年(1417年),謂門人曰:『教門已興。吾將往矣。』翌日,更衣沐浴,焚香遙空禮謝,端坐而逝。駙馬都尉沐公,禮部尚書金公,侍郎郭公,聞訃嗟悼不已。故會葬於檜林庵。太易子作【碧雲集】行之於世。 
  李時中 江都人。蚤年入三茅山,從高士學讀【周易】、【文庚】、【莊】、【列】諸子書,無不涉覽。洪武初年,奉命差往北京崇真萬壽宮住持。後任道紀之職。永樂元年(1403年),皇上重其道法,靈涉有濟人利物之功,欽授道錄司右正一。四十四代天師張真人舉薦奉敕賜興聖五龍宮提點。永樂十六年解化,葬於檜林庵。 
  邵慶芳 番陽人。幼從龍虎山上清宮學道。洪武二十四年(1390年),以道行薦於朝,奉命差往廣東清理道教。永樂十一年(1413年),正一嗣教真人四十四代天師舉薦,奉敕賜大岳太和山玄天玉虛宮提點。洪熙元年(1425年)七月二十九日解去,葬還龍虎山中。 
  王一中 湖廣人。從龍虎山上清宮高士游,得清微致道,符水濟人,御災捍患,事多靈驗。永樂初,奉命游於四方名山大洞。永樂十一年,四十四代天師張真人薦舉,奉敕賜大聖南岩宮提點。永樂十四年,無疾蛻去。 
  張古山 穎上人。居太行王屋山天壇。養素葆和,勤修至道。永樂十五年,朝庭聞其道行,賜大岳太和宮提點。永樂十六年秋,於清微宮解化。葬於檜林庵。 
  錢若無 京口雲陽人。少從清微法師度爲道士,正一齋醮之法,罔不研究。永樂十三年,欽選靜樂宮焚修。永樂十六年,四十四代天師張真人見其氣宇不同,有扶持教門之志,於是保奏於朝,蒙欽除本宮提點。永樂十八年羽化。 
  林子良 三山人。幼從龍虎山上清宮出家,歷事教門,亦有年矣。永樂十一年,四十四代天師舉薦,敕賜玄天玉虛宮副宮之職。永樂十七年,升大聖南岩宮提點。永樂十九年解化。葬還龍虎山中。
  張道賢 荊南人。幼從玄妙觀出家。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舉爲神樂觀樂舞生。後奉命採藥於名山大川。永樂十五年,欽除玄天玉虛宮提點。洪熙元年(1425年)十二月三十日羽化。葬於西道院之南隅。 
  徐復高 南昌奉新人。詩詞藻麗,道德微妙。永樂十四年,四十四代天師張真人,薦之於朝,任紫霄宮住持。宣德元年(1426年),於匡廬峰下無疾而化。 
  簡中陽 字致和。武昌人。幼自不喜榮達,放浪湖海,得異人授以中黃上道,清微秘法。洪武辛未(1391年)來武當,居紫霄之巔,避谷坐忌,葆和養素。江右學人,聞風而至。師見其有道才法器者,必納之。於是道價愈增,名籍方外。永樂丙戌(1406年)太宗皇帝召見,問以玄帝升真事跡,一一奏陳,賜以祠部護身符牒還山。永樂十年,朝廷遣勛臣貴戚,率領軍士二十餘萬,敕建宮觀。人皆知其師有先見之道明矣。既後,高士於福地峰之上杜門守靜,凝神太漠。一夕,告門徒曰:『方今山門盛舉,實千載一時之遇也,忻忻然,吾可謝世矣。』語畢,端坐而去。印劍藏於紫極宮之西壟。 
  以上文字,皆來源於明代任自垣【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任自垣,三茅山道士,明代永樂九年,授道錄司右玄儀;永樂十一年選授太和山玉虛宮提點;宣德三年升太常寺寺丞,提調太和山,同年十月,居武當太上岩編撰【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宣德五年壽終。其生前爲永樂、洪熙、宣德三朝寵臣,曾就武當山道教事務多次面聖,他還參加了明代【永樂大典】、【正統道藏】的編纂工作。 
  本篇所記51個高真大德,起自周朝,終自明代宣德年間,前後兩千餘年。51個高真中,冠於神仙名號的有8個,冠於官銜的有3個,冠於隱士的有2個。從這些高道的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出武當道場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武當山道教源流歷史悠久,高人輩出。正如【圖經】所言:『武當神仙窟宅,自黃老設教,神仙至人棲之者眾。』二、高人的共同性有以下幾點:(一)以【道德經】、【易經】爲指導,精心修煉。最早修煉者尹喜是老子的學生,自然以【道】【德】二經爲圭旨;陳摶誦【易】清修;邱玄清『【黃庭】、【道德】不輟於口』;孫碧云『探【周易參同】與夫儒釋諸子史書』;李時中『從高士學讀【周易】、【文庚】、【莊】、【列】諸子書,無不涉覽』。由此可以看出,武當道場乃名門正道。(二)高真大德道法方術高超,有預測福禍的、自明生死的,有醫術高明的。他們的證果都很實在,基本上都是長壽善終無疾羽化,他們的壽域在當時的客觀環境下是非常出類的。(三)高道們內功修煉境界高深。戴孟『週遊名山,日行七百里』;殷長生『丹成,馭氣飛行,週遊六合』;葉濟『雖歷四時,衣服不變,飛步雲煙,人莫近之』;謝允常『能飛行絕壁』;田蓑衣的蓑衣,『隆冬則真氣如蒸,盛夏則溫涼如玉』;謝天地『絕粒不食,步履如飛』;曹觀妙罹兵難後『白膏凝膚,略無腥血』;李素希羽化時『骨齒皆青』;張三丰『或三五日一餐,或兩三月一食。興來穿山走石,倦時鋪雲臥雪』等等。從以上高真大德的修煉成果中我們不難看出,他們在追求長生久視、天人合一時所達到的高深境界;同時從他們的表現中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內功修煉的深度和厚度;我們更不難看到內家拳法及太極拳靜功內煉的原始風貌和神奇效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