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1 D: o5 j3 A7 @' s# R 1 B8 @9 E* M4 i1 c6 @
初唐著名詩人宋之問,詩才一流,爲近體律詩定型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對一個詩人來說,品格似乎總是要比詩才更重要,古人說『先器識而後文藝』就是這個道理。宋之問在歷史上名聲很差,皆因世人認爲其品行惡劣,爲人不齒。然而,縱觀宋之問的一生,他不過是一個屢屢捲入政治漩渦的犧牲品,活得很累也很可憐。 " ^$ H8 |9 D& B2 I( H
! `, ~6 Y' \( X8 d p, D9 y
宋之問弱冠知名,善五言詩,『無能出其右者』,20歲中進士,有幸登臨『龍門』進入宮廷做了一名文學侍從。宋之問自恃才華出眾、儀表堂堂,他第一個刻意接近的對象竟是武則天,他寫詩向武則天自薦當男寵,武則天卻對他避而遠之。因爲武則天聽說他有口臭。宋之問羞愧不已,從此暗含丁香,以除臭味。
9 p" K9 |+ N5 N' i8 E" @
8 O( e) k7 f: z3 o, _$ i( c8 z, b 宋之問還算有自知之明,他很快轉向依附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易之讓宋之問捉筆寫了不少詩獻給武則天,討她歡心。這期間,宋之問做的最無骨氣的事,就是爲張易之『捧溺器』,要說這提尿壺的勾當,自有下人去做,宋詩人卻搶著去做,有辱斯文不說,還留下千古笑柄,實在不值。
2 e4 y2 X) W( }# e9 u' @, h' X) h8 C) r% j
不久,宰相張柬之、太子典膳郎王同皎等人逼武則天退位,張易之被殺,宋之問被貶到瀧州(今廣東羅定縣)任參軍。昔日的榮華富貴歷歷在目,被冷落的滋味是那樣難受,不甘心的他第二年就偷偷潛回洛陽,躲在友人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是安定公主的駙馬,當時武三思權勢囂張,他不想讓大唐江山落入武三思之手,就密謀他人誅殺武三思。 2 Y2 S: Q7 C, t- ?
3 Z7 q" l. _* l1 H$ w5 l 此事被宋之問知道後,指使侄子向武三思告密,結果王同皎等人被斬首,他宋之問當然得到了武三思的賞識,被提拔爲鴻臚主簿,由此,宋之問也背上了『賣友求榮』的罵名,『深爲義士所譏』、『天下丑其行』。現在學者當中有一種意見,認爲當時的告密者不是宋之問,而是其弟宋之退。但王同皎被殺後,宋之問馬上升官了,這是一個事實,所以在告密一事上,宋之問很難逃脫干係。 ' G& o; c( t4 K, e% U/ N
6 T; g5 J! W# B3 I3 y; { 然而,武三思好景也不長,公元707年7月,太子李重俊與大將軍李多祚發兵殺死武三思,宋之問的又一棵大樹倒了,他見太平公主勢力很大,就去投靠太平公主。當時,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也是權勢炙熱,兩相比較,他覺得還是安樂公主更有前途,於是又轉向巴結安樂公主,對此,太平公主極爲不滿。一次,唐中宗想提拔宋之問當中書舍人,太平公主趁機參了他一本,揭發了他的受賄醜行。於是,宋之問被貶爲越州(今紹興)長史。 . ^$ T- V3 q/ S
, Y4 ~# p1 n. d) w* a4 i+ h3 {
這次打擊讓他清醒過來,體會到了政治鬥爭的詭秘和個人寵辱的無常,他開始反省自己,訪察民生,『頗自力爲政』,總之,他想做一個問心無愧的好官,而與此同時,他的詩歌風格也有了極大的改變。第一次被貶,他寫下了『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樣的好詩,這次被貶,他又寫下了『山雨初含露,江方欲變霞。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這樣的佳句,以致他的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
" y" ]- _, {+ C5 {+ o/ {1 `: I6 O1 p. B
詩人仿佛看到了另一個新生的自己,但就在此時,又一次宮廷政變突然而至,斷送了他的人生。太平公主與安樂公主之爭,最終以安樂公主被殺而結束,宋之問的後台再次倒掉,他曾經依附張易之、武三思的舊事被揪出來,老帳新帳一起算的結果,是他被流放欽州。兩年後,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將他賜死,終年約56歲。
/ S0 i& ^7 _3 q0 G2 W
0 Y8 Y. @4 o7 M" y, ^: e' C; ^* D 宋之問的最大悲劇,就是他本不適合官場,卻偏要混跡於官場,他有一顆敏感的詩心,卻無政治的敏感,以致每次關鍵時刻,他都站錯了隊。 0 v4 @' S" w% r2 b0 B
+ v+ v. g Y% E0 p 宋之問曾寫過一首詩【題張老松樹】,其中有一句是『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顯然不是自詡,他還沒厚顏無恥到那種地步,也許,詩人也清楚自己就像一棵藤蘿,做人很失敗,所以對那種孤直如松的高節之人,特別敬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