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 m: W* D1 ?5 `5 L
' v2 }7 |* }+ k! h, |" c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以武力打下江山。坐定皇位之後,皇帝就面對怎樣統治的問題。明朝的朱元璋,自然也必須動這個腦筋。
# B, J, c$ y+ W/ |9 s R2 q1 l& e
進入了不用武、用文治的時期,朱元璋的文治,非常驚人。他每天看奏章,很留意文字,在雞蛋中挑出了許多骨頭。他覺得人們都在文字中暗暗諷刺他,所以挑出來的,都治以死罪,都非常冤枉。 + d# j' E; P; S+ T6 ]
* g5 j/ O7 m' [ B4 t$ m 有個僧人來復,寫【謝恩詩】,其中有二句:『殊域及自慚,無德頌陶唐』。朱元璋一看,說,『殊』字,是說我『歹朱』,『無德』是直指我無德。把這個僧人斬了。其實,『無德』不是說沒有德,『無』字在古文辭中常作語助詞。【詩經.大雅】中有『無念爾祖』,不是說不要念祖先,註疏清清楚楚的說,這是『言當念爾祖文王之法』。朱元璋這個人看來很聰明,他沒有好好上過學,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一定有許多有學識的人在他身邊,爲他補課,他也必須吸收文化知識以應付實際工作需要。但是底子到底不充實,遇上『無德頌陶唐』這樣的句子就解釋錯了。(這一句的意思應是:嗚!你的德行像陶唐一樣值得歌頌)。其實他也應該想想:罵人哪裡有這樣直接罵的,尤其對皇帝。 . B. ~" Z0 ? F- w# Y% R
2 O/ E S5 O! i1 t+ L5 X
至於把『殊』字讀成了『歹朱』,變成了『你這個壞蛋朱』,這更是硬來。這顯示出他的內心有一種不正常的敏感,覺得人人在看不起他,在罵他。這是一種特殊的自卑感。 8 ?4 p+ l- Z2 c' C
. @. Q# n3 J- H) G8 D* X# n: u
朱元璋這樣由扭曲文字而後給人罪名,例子還有很多,而且都是死罪,殺。如: # B" A; ?1 O) [. }
) z5 |$ a7 s+ \3 [6 \/ ^ ・有個官員趙伯寧作【萬壽表】,有『垂子孫而作則』,朱元璋說『則』就是『賊』,誅。(還有位府學教授的表,也因『作則垂憲』,誅。) ' O2 o1 e! O0 p- |( i. g
5 m- P0 ~* c# D& f
・杭州教授徐一夔的賀表,有『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爲世作則』句,更加嚴重了。朱元璋一看就跳起來,說:『生者,僧也,以我曾爲僧也;光則K發也;則字音近賊也。』非斬不可。 & f, M, i! S/ w2 T+ C. V
* v1 |# S5 { W* C5 G# |
・有位府學訓導呂睿,爲本府作【謝賜馬表】,有『遙瞻帝扉』句,『帝扉』被說成『帝非』,誅。 * |( m T/ u, \4 I3 q
/ f1 N8 q- j) c7 L- t6 }- o( K
・尉氏縣教諭許元,爲本府作【萬壽賀表】,以『體干法坤』,『藻飾太平』句,誅。因爲『法坤』是暗喻『發髟幾』,『藻飾太平』就是『早失太平』。
$ S7 i3 b( z) h( D$ `; p" Z. m: p, ^6 S. k+ V& g% D: I
・德安府學訓導吳憲爲本府作的【賀立太孫表】,有『天下有道』句,這是明白不過的歌頌,但也被說成是『天下有盜』,又是死罪。
7 W0 d7 }- m4 a! Q6 @7 e
8 [+ H4 M" [1 Q! |7 I; [ 這些文字(表,賀表),都是地方上負責文字工作(教授、訓導、教諭、學訓)的小官員爲當地需要而寫的,他們一定都用盡心思,寫上最美好的字句,誰知卻都被朱元璋那樣讀偏了,降下大罪來。
- K4 B; f- o+ _9 P$ S
( s: _: W6 d4 a8 i( T( g 朱元璋這種心態是長期隱藏下來的。他小時因貧窮到寺院裡做僧人,又在合肥一帶托缽行乞。其實,貧窮、行乞、做和尚,都不是什麼丟人的醜事,社會上有那麼多人這樣不幸,是這個社會生了大毛病。(元朝末年大毛病發作,大家起來反抗,一下子就把元朝結束了。)但是在朱元璋的心底深處,他就覺得自己的出身見不得人。不知何故,又特別把目光盯住有學識的人,認爲他們都在心裡嘲笑他,甚至認爲所有有學識的人都必定是要嘲笑他這樣的人的,包括嘲笑張士誠。 0 ^* T- G! h8 X3 @. J
( S6 A, _* m3 ^, ]8 W2 F
元末起義的各路英雄中,張士誠是一路,爭天下時是朱元璋的死對頭。張士誠出身操舟的鹽販,本來的名字叫做張九四,很土氣。有一次,朱元璋的文臣談到張士誠厚禮文儒,文儒爲他起了『士誠』這個名字,是好名字。朱元璋說,好,好,這個名字好,因爲【孟子】上有一句:『士誠小人也』。你看,朱元璋的心理傾斜得這樣厲害,隨時發現『疑點』。他記憶力也很強,記住了許多經典來作他的論據。
9 i8 ` \8 k8 J, |8 q; v- m: o: @# ]
+ d6 Y8 |& Z' U, y1 c 朱元璋就以這心態治國。天下已經平定,他仍不斷在那裡尋找矛盾與對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