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95|回覆: 0

孟浩然善用比喻以景襯情(圖)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5-27 10: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527387563030881.jpg

1 R3 f* u& ]: V$ S0 _* j3 Y+ y
& |  X9 G6 X3 e: q
    比喻是文學作品中最古老、最常用的一種修辭格,人們很早就認識到了它的功能,朱熹說:『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劉勰論:『夫「比」之爲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就是說比喻沒有固定的常規,聲音、形貌、心情、事物等皆可入比,孟浩然在比喻的使用上,能推陳出新,運用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營造意象,做到以景襯情,以象盡意,以實寫虛。
$ D& k, c: m% e  G2 l# X$ e* D' `5 C5 Y$ J: u5 h) ~$ d- V: }, E
    孟浩然詩歌中使用明喻突出意象中的『象』。如『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秋登萬山寄張五】),有『天邊樹』和『江畔舟』兩個意象,喻體是『薺』和『月』,它們在外形上有相似性,孟浩然不僅僅追求形似,還要尋找心情和物象融合的最佳媒介。樹猶如薺,不僅顯出山的高遠,更映襯出作者個人的渺小和無助。這兩句詩還可以看出孟浩然在意象營造上的繼承和創新,古人常常以『舟』和『葉』作喻,兩者俱有飄零之意,如『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隋朝薛道衡【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月』自古就爲思鄉的象徵,人在漂泊之時,思鄉之情也會油然而生,『舟如月』的比喻,更顯高妙。孟浩然還運用暗喻和借喻來營造意象,暗喻使本體和喻體結合的更加緊密。如『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如『薊門看火樹,疑是燭龍然』(【同張將薊門看燈】),人們於放燈之夜,懸燈於樹,故曰火樹,燭龍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名,人面蛇身而赤,身長千里,張目或銜燭照耀天下,以燭龍爲喻,寫出了場面的壯觀。運用借喻營造意象也是孟浩然在塑造意象時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如『願言解纓絡,從此去煩惱。』(【宿天台桐柏觀】),纓絡喻指塵世的束縛,作者用『解纓絡』這一意象,表達了自己的出世之情。【登鹿門山懷古》裡有句:『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堰蹇。』鹿門山是古代高隱龐德公的隱居之地,白雲喻指龐德公的高風亮節;丹桂比喻的是秀拔的人才,晉代谷阝詵與皇上對話,說自己舉賢良對策爲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此兩句爲這首懷古詩的點睛之筆,上句緊扣題目,緬懷古人的高風亮節,下句轉寫自身的處境和志向。 4 l0 }* H9 N; o  E# Y  k; i
. S. R, s5 W0 P5 S9 ]. ~# R/ ]
    博喻就是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來共同塑造同一個本體意象。孟浩然的詩歌有『願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其中的『甘露』和『惠風』都喻指佛家教法,它能夠像甘露和惠風一樣,滋潤、吹拂人的心靈,解救人的苦難。再如『愁心極楊柳,一種亂如絲。』(【春怨】)古代寫愁的意象比比皆是,李白把愁比喻爲『白髮三千丈』,李煜把愁比喻爲『一江春水東流』,賀鑄把愁比喻爲『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都側重於愁之多、之廣。而孟浩然把愁比喻爲楊柳和細絲,共同點在於『亂』,與上述諸句相比,各有千秋。正如錢仲書所言:『所謂「博喻」或西方人所稱道的莎士比亞式的比喻,一連串把五花八門的形象來表達一件事物的一個方面或一種狀態。這種描寫或襯托的方法仿佛是採用了舊小說里講的「車輪戰法」,接一接二的搞的那件事物應接不暇,本相畢現,降服在詩人筆下。』與其他比喻相比,博喻能夠多角度、多層次地表現本體意象。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