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D7 h( L: ^% ~: q) y2 u
% `) k2 F1 e: L. q多鐸像。資料圖片 & H6 `; P5 e) R
, ^- o* \! I' Y) C) c# x3 {% h3 T6 x. x
+ }6 t6 X1 F6 T2 a1 N! R& H9 w
多鐸之子多尼像。資料圖片
5 @. _# W, i/ p+ M2 \ N& I2 i0 a/ ]7 E
9 Z N2 R; v, k% ]
2 R8 W2 i9 q. A5 v$ F
封多鐸爲和碩豫親王的冊文。資料圖片
! F& u6 P& b( C* K$ C
9 \# \2 H; h' Z- L8 z4 S5 O# J
' z1 Y( Q [0 {' j; ^9 h+ k1 q 棠棣理政日,時事相催急0 [: P6 k/ S* `4 s& u$ u
4 g! E2 B# O2 ~3 k2 f# f 除了立下累累戰功外,順治年間的多鐸還被胞兄多爾袞倚爲臂膂,特別是其升任輔政叔德豫親王后,實際上已成爲大清王朝內部僅次於多爾袞的第二號人物。但多鐸最初與作爲攝政王的多爾袞之間一度關係緊張,還差點對立成仇。這是怎麼回事呢? J e+ S9 U8 g8 [0 N
' }& z8 }3 E0 o7 z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日,太宗毫無徵兆地於清寧宮猝然離世。當人們從震驚與哀痛中逐漸清醒過來時,面對皇位,一場爭位角逐不可避免地上演了。爲與兩黃旗大臣謀立豪格相抗衡,多鐸在兩白旗積極主張擁立多爾袞,並不惜爲此長跪不起以求得多爾袞的首肯。當八月十五日,議立嗣君的諸王大臣會議在大政殿召開時,多鐸不僅準時出席,而且在會議期間表現活躍,面對兩黃旗大臣直言不諱地表示要立皇子,多鐸則是針鋒相對地相繼提了3個人選,即多爾袞、自己和代善,旗幟鮮明地表示自己始終站在『兄終弟及』的一方,反對『父死子繼』。當豪格提前退席而兩黃旗大臣執刀劍寧死不屈時,多爾袞以立6歲的福臨爲帝,其與濟爾哈朗輔政的方式化解了一場喋血危機。皇位之爭雖然暫告一個段落,但多鐸對多爾袞的態度卻有了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