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工程
【由九十四歲高齡的清史泰斗戴逸老先生主編的國家大型官修【清史】即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清史工程自2002年8月啟動,一直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高度重視。2016年6月,第五代核心對清史編纂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清史工程堅持質量第一、加快工作進度,早日編出一部無愧前人、啟迪後人的信史良史。』
在戴逸老先生的牽頭下,這部【清史】聚集了全國兩千多名清史專家,從大量的原始檔案中進行篩選和編纂,儘量容納最新的學術觀點,耗時十七年,目前已經完成三審定稿,即將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全書共3500多萬字,分爲一百卷,內容極爲豐富。所有稿本,戴逸老先生都要逐字逐句親自審稿和寫出修改意見。當前主要是一些圖片還沒有取得各地博物館的授權,所以人民出版社還沒有出版。目前文化部已經發了通知,要求各地博物館儘快把圖片的授權書發給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
談到對這部書的期望,戴逸老先生說:『我希望未來人們想詳細了解清史,就來看我們編的這部書。』清代上千個總督巡撫、幾萬名進士,【清史】做表時全部記錄,不漏掉一人,並爲其中三千五百人立傳,其它如說書藝人柳敬亭、相聲藝人朱紹文、拳師霍元甲、大刀王五、京劇名家程長庚、譚鑫培等等有才能、有貢獻的下層人民也立了專門傳記。整理了二百多萬件清代原始檔案,影印的【清代詩文集彙編】達八百冊,點校的【李鴻章全集】(2800萬字)、【梁啓超全集】(1400萬字)、【康有爲全集】(850萬字)、【清代縉紳錄集成】(95冊)、【清代稿抄本】(第一、二輯,100冊),出版了合計超過十八億字的二百多種圖書,相當於三部【四庫全書】的總字數。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不僅重視搜集中國史料,也注意搜集外國史料。發動海外學者參與到清史工程中來。澳大利亞學者就把【泰晤士報】記者莫理循的全部日記複印件捐贈給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近來有人在網上散布所謂『戴逸會見歐內德,清史工程搞砸了』此類言論,這是相當不負責任的政治謠言。應該說,不論國家清史工程的史觀如何,在海內外學術界有何種爭議,它所整理和保存的清代史料和原始檔案之豐富,也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所無法撼動的!
中國有『易代修史』的傳統,非常重視『以史爲鑒,資政育人』。兩千多年來積累了豐富浩瀚的 『二十六史』和其它汗牛充棟的歷史著作,不間斷地記錄了自五帝以來數千年的中國史。這是人們了解、研究我們國家和民族形成、發展的百科全書,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智慧寶庫。清代歷史演變與現實聯繫相當密切,當代中國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如經濟建設、政治改革、文化發展、中外交往以及人口、宗教、邊疆、民族、生態、城市化、地區發展不平衡等等,都各有其歷史淵源,都要追溯到清代才能夠了解問題的根由。清朝滅亡以後,北洋政府曾經開設清史館,編了較大規模的【清史稿】,但這部書是由清朝遺老領銜的,由於時局紛亂、經費拮据等原因,倉促殺青,大批史料檔案未能利用,又往往站在清朝統治集團的立場說話,在許多問題上記載失實,訛誤甚多,且評論不公,如把同盟會斥爲『亂黨』,甚至書里都沒有提到孫中山其人,以至國民黨政府將它列爲禁書。所以2002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重新纂修【清史】的重大決定,任命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戴逸老先生擔任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清史編纂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編纂出一部能夠反映當代中國學術水平的清史巨著,使之成爲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世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