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59|回覆: 0

[訓詁學] "偽"是怎麼變成壞字眼的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11-7-29 08: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日報
虛偽的『偽』字聲譽不好。偽造、偽裝、偽證、偽君子,統統都可與一個假字互相替代,偽就是假,假就是偽。其實,偽字原意並非假,它的聲譽,十有八九是被人敗壞的。
【荀子・性惡】的第一句話:『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說『人之性惡』,其根據是『人之性』生而好利、好妒、好色,這是與孟子的『性善』說唱反調的。後半句『其善者偽也』,也與通常所說的『偽善』不同,並非假惺惺地裝出一副菩薩面孔。這個『偽』字,由『人』與『爲』二字組合,本意便是『人爲』――『偽者,人爲之,非天真也』,南唐訓詁學家徐鍇便如此詮釋這個『偽』字。按照荀子的意思,因爲『人之性惡』,故變『惡』爲『善』,必有待於禮義的教化和法度的規範,他稱此過程爲『待師法然後正,得禮義然後治』,這便是『人爲』之『偽』。當然,『教化』與『規範』,都是對別人的,對自己則另有一種說法,例如『修身』,『養性』,『慎獨』,等等,如今也叫『律己』。
問題往往就出在『律己』二字之上。『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好比下山下坡,相對比較省力;以禮義與法度規範自己,卻是爬坡登山,須花大力氣的。真要這樣去做,確是難乎其難。真的這樣去做,更是鳳毛麟角。大多只是做做樣子給人看,搞個形式走過場的,於是這『人爲』之『律己』,也就往往成爲演戲,原先作『人爲』詮釋的『偽』字,也就逐步與『假』字同義,假造的叫做『偽造』、假裝的叫做『偽裝』、戴著假面具做人的叫做『偽君子』。
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不必再去引經據典,揀近的說吧。
這是原郴州市紀委書記曾錦春在被執行死刑前與反腐學者王明高對話中的一小節,說的便是『廉潔自律』。曾錦春說:『省紀委每年都搞紅包上交,私底下有些人是收多交少,收一萬,交一百。我當市紀委書記時每年交一萬,實際上收的遠遠不止這個數,做做樣子而已。』(轉引自3月24日【南方周末】)『人之將死,其言亦善』,我相信曾錦春說的是真話與實情。荀子的『性惡』說中,有一條叫做『生而有好利焉』。有大筆款子放在你的面前讓你『笑納』,能不心動手癢?照單全收不吐一個子兒,能不令人生疑?於是就有曾錦春這一類人『做做樣子』的『紅包上交』,而且『每年都搞』。我覺得這個『搞』字真的特別傳神。
無論什麼『搞』,都是人爲的。廉政建設也要由人去『搞』,但這種『做做樣子』的『紅包上交』,能不敗壞『搞』的聲譽?如此『搞』法,能不使人將『人爲』之『搞』視同於弄虛作假?!(宋志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