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絡 『兩口子』一詞,見諸【現代漢語詞典】等的詞義解釋是,『指夫妻倆:老倆、小倆。也說兩口兒。』那麼,中國夫妻爲何被稱之爲『兩口子』?據說,一位民俗學者的解釋是,『這是中國文化深層次結構世俗化的體現。』如同:門口歪脖樹,家中多口舌。兩張口要在一個鍋里吃飯,還要常年『廝守』,平日裡紅口白牙的是非肯定少不了。
當然,如今的中國人,大都已經不再爲吃穿發愁了,可是吃飽肚子的兩口子,『紅口白牙』的事兒卻越來越多,感情的,欲望的,生理的,心理的,總是纏繞不清,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矛盾的、迷茫的、無所適從的心態,反映到婚姻、夫妻生活中,肯定就是『口口相爭』的事了,肯定會有猜忌、不滿、抱怨、吵鬧、干架。假如其中一個人聰明,善於化解矛盾,懂得口口相傳對於兩口子關係的重要性,就會在某些事上要麼閉口不言,要麼三緘其口,要麼口是心非……但真正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兩口子』和諧相處。
古往今來,比翼鳥,連理枝,並蒂蓮……人們用這些意象代指夫妻,雅致歸雅致,意趣歸意趣,終不如素常的口語『兩口子』,說來順溜,出口自然,貼近生活。但是,一對紅男綠女洞房花燭夜之後,爲何就成爲了『兩口子』?這『兩口子』的稱呼始於何時?緣起何事?其中又有多少鮮爲人知的故事呢?
說起來男女婚配,古稱爲『伉儷』,伉乃丈夫,儷指妻子;『夫婦』一詞,現在雖多用於書面語言,卻曾經也是不上紙墨的俗話。『兩口子』的叫法,如今雖然十分普遍,而約定俗成,才不過百餘年光景。在【爾雅】、【說文解字】等古典辭書里,均找不到其解釋,即使成書於乾隆年間的【紅樓夢】,號稱百科全書也罷,寫了一對對的怨偶,一雙雙的情侶,俚語方言滿紙,卻不見『兩口子』三字露面。
據有民俗學家考證,『兩口子』的說辭,出自晚清文人【燕京雜錄》裡的一則筆記,說的是有兩位府衙錄簿,掙得同樣薪水,一個是單身,另一個新娶了妻子,這光棍漢情願把自己的一半工資,贈與同事花費,附有字條寫道:些許碎銀錢,笑納勿推辭;我只單口漢,君乃兩口子。『子』在舊時兼稱男女,意即『你們兩個人』,由之,『兩口子』不再泛指隨便的兩口人,成爲夫妻倆的代名詞。
夫妻常被人叫做『兩口子』,無疑帶了些溫柔親昵的色彩。其實,這『兩口子』之說,還有段小故事,而且不止一個版本。比較流行的版本說的是,在明朝洪武年間,江南書生高文敬,一日外出,在河中救出一名叫作路春花的女子。兩人一見鍾情,私訂終身。誰知春花被當地惡少羅公子搶走納爲小妾。後借丫環小玉相助,高文敬與路春花二人雙雙出逃,但卻被羅大公子追上,相互撕扯中羅公子墜崖身亡。羅家勢力強大,高文敬與路春花二人被打入死牢候斬。洪武皇帝朱元璋得知此事,親自審問,終於真相大白。於是朱元璋便免除高文敬與路春花二人的死罪,將二人分別發配到湖北的桃園口和安徽的金山口。雖遠隔千里,但二人兩情如舊,當地人都很敬重他們,就稱他們爲『兩口子』。
另外一個版本則是清朝時候的事兒了。據說,清朝干降年間,山東有一個叫張繼賢的才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張繼賢與本地惡少石萬倉的妻子曾素箴相識,二人一見鍾情,便常有往來。而石萬倉酗酒成性,經常大醉不醒。一次,石萬倉因飲酒過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懷疑石萬倉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於是告到當地縣衙,說曾素箴因偷姦殺死了自己親夫。
當地縣官接狀後,不問青紅皂白,就把張繼賢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爲死罪,從縣府押到京城。恰巧,此案被乾隆皇帝得知,被調來案卷閱覽。當他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其文筆不凡,不禁十分驚訝。於是,乾隆皇帝親自到大獄中去看望張繼賢。在交談中,乾隆皇帝確信張繼賢是一個難得才子,便有心救他出獄。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訪,途經山東微山湖時,停留了幾天。乾隆熟悉這裡的山山水水後,靈機一動,便隨即御批道:將張繼賢發配到臥虎口,將曾素箴發配到黑風口。張繼賢、曾素箴二人雖然雙雙身陷囹圄,但是感情卻始終未斷。這次獲當今皇帝恩准發配到『兩口』後,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時常互往互來,甚是自由。他們這樣來往於臥虎口與黑風口,被人們稱爲『兩口子』。後來,人們就把『兩口子』衍指『夫妻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