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因爲主持【學中文】專版,所以接觸的作者多是海外華裔中小學生和外國成年漢語學習者。在編輯工作中,發現了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即在作文中對於『的、地、得』的運用往往不夠準確。
在漢語中,『的、地、得』屬於結構助詞,附加在詞、短語、句子上起輔助作用。別看沒有獨立的意思,但它們就像串起珍珠的絲線,缺少或用錯它們,就形成不了漂亮的句子和文章。
一般來說,『的』在句子中放在名詞前面,例如:燦爛的陽光,怡然自得的姿態,喝茶的時候,……『的』還能構成名詞性短語,例如:我的,男的,撿的,紅的,吃的……
『地』是狀語的標誌,用在狀語和動詞之間,例如:果樹漸漸地綠了,謙虛地表示,嚴肅地處理,雨不停地下……
『得』是補語的標誌,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例如:牙疼得厲害,跑得很快,變得堅強起來,驚訝得頓時呆坐在椅子上……
請同學們記個順口溜:名詞前面是『白勺』,動詞跟著『土地』跑,動詞後面『雙人(得)』到。當你不知道該用『的、地、得』中的哪一個時,就念一遍這個順口溜,問題就會解決了。
海外漢語教學中,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漢字後,要練習造句和作文。這時,老師要把『的、地、得』的用法告訴學生,並在相應的教學節點上,帶領學生對此進行集中練習,反覆練習,以達到正確使用的目的。可以把學生分成兩組,利用挑錯、搶答、互相出題填空等活潑的遊戲形式,使學生對於『的、地、得』的正確運用獲得較爲深刻的印象。
漢語的魅力在於其表達的豐富和細膩,『的、地、得』是漢語句子和文章中出現頻率最高、絕對不可缺少的3個字。所以,在學習中重視它們,掌握它們的正確用法,就會爲進一步學習中文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