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3|回覆: 0

[漢語詞典] 淺析【孟子】中『之』字的用法(1)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1-13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孟子】是一部溶哲理性和文學性爲一體的先秦儒家經典著作,它的語言明快生動且富有哲理性,而且在古代漢語文學語言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起過巨大的作用。在【孟子】一書中,『之』字是使用最多的字,據楊伯峻先生在【孟子譯註】中考證,光『之』字就出現了1902次,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之』在古代漢語裡是一個又實又虛的詞,用法非常的廣泛,在【孟子】一書中大都有所體現。   
     
  一、『之』作動詞、連詞、代詞、兼詞   
     
  (一)『之』字作動詞,這是其本義,可譯爲『前往、到……去』。【孟子】一書中『之』作動詞,共出現了33次。   
  [1]他日,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陸之齊,不見儲子。【孟子•告子下】   
  [2]屋廬子曰:『季子不得之鄒,儲子得之平陸。』【孟子•告子下】   
  (二)『之』字作連詞,表示並列或聯合關係,相當於『與』、『及』。此用法在【孟子】一書中只出現了一次。   
  [3]孔子進以禮,退以義,得之不得,曰:『有命。』【孟子•萬章上】   
  『「之」字作連詞的用例只見於先秦,而且數量極少。秦以後不用此用法是爲了避免與助詞「之」混淆。』( [2]   
  (三)『之』字作兼詞,在【孟子】一書中共出現了9次。   
  [4]夫貉,五穀不生,惟黍生之。【孟子•告子下】   
  [5]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產,子產使人畜之池。【孟子•萬章上】   
  [6]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淪漢,排懷泗而注之江。【孟子•滕文公上】   
  (四)『之』字作代詞,在【孟子】一書中共出現了848次。   
  (1)『之』所指代的對象或事物出現在上下文中或根據文義靈活譯出。   
  [7]臣聞之胡曰。【孟子•梁惠王上】   
  [8]『孰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   
  (2)『之』字作雙賓語的間接賓語,用在動詞後,『之』與後面的名詞性成分同時作動詞的賓語,即所謂的雙賓語結構。   
  [9]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忘。【孟子•梁惠王下】   
  [10]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孟子•梁惠王下】   
  『其中「之」和後邊的成分一起作前面動詞「謂」的賓語,構成「謂之……」固定格式,一般用它來表示社會上對事物名稱約定俗成的稱謂,可譯爲「叫做……」等,「之」所代的對象包含在上文中,可不必譯出。』 [3]   
  (3)『之』字指人,形式上是指第三人稱,實際上是指說話者自己,即指第一人稱。可譯爲『我』。   
  [11]人知之,亦囂囂。【孟子•盡心上】   
  2.『之』字作指示代詞。   
  [12]心之官則思。【孟子•告子上】   
  (2)『之』字同其他詞語一起組成凝固結構,作指示代詞,但已經虛化,失去指代作用,用法同於『如何』,可作狀語、謂語等。   
  [13]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孟子•梁惠王上】   
  (3)『之』字代比較近的事物,作賓語,可譯爲『這……』。   
  [14]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曰:『於傳有之。』【孟子•梁惠王上】   
  [15]若固有之。【孟子•盡心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