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62|回覆: 0

[漢語語法] 大器晚成與厚積薄發(2)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1-7-4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二)厚積薄發
『厚積薄發』是由『厚積而薄發』緊縮而成的成語。『厚積而薄發』見於蘇軾【送張琥】:『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見【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 這是蘇軾送給同科考中的同事張琥的一篇雜說。
『厚積薄發』反映了我國學界歷來崇尚的樸學精神,強調做學問要有厚實的功底,在厚厚地累積的基礎上薄薄地揮發,以保證著述的謹嚴可靠,無可挑剔。這是一種優良學風。因此,這一成語常常用來勸導別人。例如:『要珍惜時間,注意積累,厚積薄發。』(【人民日報】1996年3月4日)『勸君莫染輕浮氣,厚積薄發效先哲。』(【人民日報】2002年1月17日)更常常用來讚揚那些可爲楷模的人。例如:『厚積薄發是他爲文之道,耐得寂寞是他爲人之道。』(【人民日報】1988年5月24日)『幾十年的書海遠航,培養了他深厚的史學基礎和文學修養,一俟把筆爲文,即可做到厚積薄發,從心所欲,而決無艱窘之態。』(【人民日報】1993年12月17日)
跟『厚積薄發』相反的是『薄積厚發』。目前,學風浮躁,某些導向性措施容易把學者尤其是青年學者引向急功近利。於是,寫出來的文章往往『長平快』。文章長,質量平,寫得快!這是『薄積厚發』的結果,對學科發展極爲不利。這一點,已經引起了眾多有識之士的高度關注和尖銳批評。舉兩個例子:『現在某些學術文章往往不是深入淺出、厚積薄發,而是淺入深出、薄積厚發――本來研究很淺,但寫出的文章似乎很深,若仔細推敲,卻又言之無物,此即是這種虛華與淺薄的表現。』(【人民日報】1999年11月27日)『不少人做學問不是「厚積薄發」,而是「薄」積「厚」發,甚至「沒」積也發,剪刀加漿糊,連篇累牘,好像「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實則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嘴尖皮厚腹中空」。』(【人民日報】2002年1月17日)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