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解放日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最近公布的2011年【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列舉了九種生活動力。最後發現,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望子成龍』。
想想也是,你也『望子成龍』,我也『望子成龍』,他也『望子成龍』。幾乎每一個中國的父母,都在『望子成龍』。爲了孩子的成長和進步,不怕操心,不怕受苦,不怕花錢,不怕求人。唯一的願望,就是讓兒女早日『成龍』。
『望子成龍』一語,來自一個民間故事。相傳明代大才子解縉4歲的時候,就已詩詞文章,樣樣精通。其父求功心切,就帶他去參加科考。因爲解縉個子太小,父親只得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考官見一大人扛個小孩過來,很不高興。便大聲發問:『堂下負子入考者爲何人? 』只聽小兒答道:『負者不考,考者不負;禮雖不恭,情有可原,望大人見涼。 』說完拱一拱手。
考官道:『不孝兒騎父爲馬。』不料小兒馬上回應:『慈悲父望子成龍。 』考官冷笑:『小孩子滿口乳臭。 』小兒回敬:『大老人一臉花椒。』考官再道:『草螢有光終非火。』神童再答:『荷露雖圓豈是珠。 』考官發現這小兒是一個奇才,所以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心喜。最後,解縉中了狀元。從此,人們便把期盼兒女成功,比做『望子成龍』,就是期望兒女出類拔萃、建功立業、報國爲民、擁有一個美好而光明的前程。
望子成龍並沒有錯,但有三種心態必須注意。第一不能『望之過高』。不是每一個孩子都能『成龍』的;『成虎』、『成豹』,『成馬』、『成牛』,也同樣有價值、有幸福。第二不能『望之過急』。過多的施加壓力,無異於拔苗助長。第三不能『望子不望己』。無論在學習上、工作上還是做人上,父母都應該給孩子做出榜樣。
當年林肯當選美國總統以後,很多人都向他的母親祝賀,並說她應該爲有這樣的兒子感到自豪。而林肯的母親卻說:『我也爲我的另一個兒子自豪。』眾人問:『他在哪裡?』這位母親回答:『他在村外的田裡挖土豆呢。』我們這個世界,需要當總統的人,也需要挖土豆的人。
兒童文學家鄭淵潔的教子經驗,就是六個字:『閉上嘴,抬起腿。 』孩子能不能有出息,不是『望』出來的,也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父母的實際行動帶出來的。(作者:汪金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