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0|回覆: 0

[訓詁學] 【史記】―一用字及其通用字(一)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10-11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論文關鍵詞:通用字 一用字 史記
  論文摘要:在史記的1015個一用字中,有一部分一用字和它的通用字共同出現。通用字的使用影響了一用字的使用次數。 
      【史記】一用字是指在【史記】中只使用一次的字。我們以中華書局標點本爲底本,檢查出【史記】共有一用字1015個。在研究中我們發現,某些用一用字表示的詞在【史記】中還用其他的字來表示。我們把表示該詞的其他字稱爲一用字的通用字。我們將一用字分爲兩類:第一類是在【史記】中能找到通用字的一用字;第二類是在【史記】中找不到通用字的一用字。本文只討論第一類。屬於這類的一用字如:
  1.禁
    五帝本紀:『至於岱宗,禁。』【說文】:『柴,焚柴燎祭天。』在例句中,『禁』表示的正是『焚柴祭天』的意思。在表示『焚柴祭天』這個意思時,『禁』和『柴』可以通用。【集韻・佳韻】:『禁,通作柴。』【爾雅】:『祭天曰焚柴。』【禮記・大傳】:「集於上帝。』孔穎達疏:『渭焚柴以告天。』在表示『焚柴祭天』這個詞時,【史記】除用『禁』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柴』字。如封禪書:『柴,望秩於山川。』
  2.機
   魯仲連鄒陽列傳:『天子巡狩,諸侯辟舍,納莞鑰,攝社抱機,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乃退而聽朝也。』【說文】:『機,木也。』依說文,『機』本是一種樹的名稱。在本句中『機』表示『几案』的意思,是『幾』的假借字。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胭圈S】:『機,段借爲幾。』【說文】:『幾,踞幾也。』【玉篇・幾部】:『幾,案也。』在表示『几案』這個詞時,『機』和『幾』可以通用。【史記】除用『機』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幾』字。如扁鵲倉公列傳:伏几而寐。吳王澳列傳:而賜昊王几杖。
    3.婿
    劉敬叔孫通列傳:『冒頓在,固爲子婿。』【說文】以『婿』爲『婿』之異體。【說文】:『婿,夫也。婿,婿或從女。』【爾雅・釋親】:『女子之夫爲婿。』在表示『女婿』這個詞時,【史記】除用『婿』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婿』字。【史記】中『婿』字共出現九次,都用來表示『女婿』這個意思。如衛康叔世家:元君爲魏婿,故魏立之。蘇秦列傳:今燕雖弱小,即秦王之少婿也。
    4.擎
    鄭世家:『鄭襄公肉擔擎羊以迎。』依【說文】,『擎』的本義是『堅固』。【說文】:『擎,固也。』在本句中『擎』表示『牽引』的意思。與『牽』通用。【集韻・先韻】:,.,牽也。』清姚文田嚴可均【說文校議】:『【一切經音義】卷十三引【三倉】云:擎亦牽字,引前也。』」【易夫】:『牽羊悔亡。』【釋文】:『牽子夏作擎。』【公羊傳・傅公二年】:『虞公抱寶牽馬而至。』釋文:『牽本又作肇』鄭世家的『擎』在左傳宜公十二年文里作『牽』。在表示『牽引』這個詞時,【史記】除用『擎』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牽』字。如楚世家:鄭伯肉祖牽羊以逆。楚世家.牽牛徑人田。
    5.掛
    平津侯主父列傳:『當是時,秦禍北構於胡,南掛于越,宿兵無用之地,進而不得退。』【說文】:『掛,畫也。』段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依【說文】和段注,『掛』是『區別』『區分』的意思。在本句中『掛』表示『構成』的意思,可以與『娃』通用。【說文】:『娃,繭滓娃頭也。』本義爲縹繭時弄結了的絲。後引伸出『構成』的意思。在表示『構成』這個詞時,這兩個字可以通用。【史記】除用『掛』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娃』字。如律書:『鑫圭禍于越。』
    6.撰
    司馬相如列傳:『歷撰列辟。』【說文】無撰字。【集韻】以『撰』爲『選』的異體。【集韻・彌韻】:『選,擇也。或從手。』在本句中『撰』表示『選擇』的意思,可以與『選』通用。例句集解引徐廣曰:『撰一作「選』」。表示『選擇』這個詞時,【史記】除用『撰』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選』字。如萬石張叔列傳:『選君臣可爲傅者。』滑稽列傳:『選擇賢材。』
    7.漆
    三王世家:『極臨北海,西漆月氏、匈奴、西域,舉國奉師。』【說文】:『漆,水,出桂陽臨武,人匯。』本爲古代河流名。在本句中『傣』是『到』的意思,是『臻』的假借字。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坤部】:『漆,段借爲臻。』【說文】:『臻,至也。』在表示『到』這個詞時,這兩個字可以通用。【漢書・王襲傳】:『化溢四表,橫被無窮,遐夷貢獻,萬祥畢濱。』顏世古注:『濱字與臻同。』在表示『到』這個詞時,【史記】除用『漆』字以外,還用它的通用字『臻』字。如封禪書: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