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新浪 戰國時期,生產關係發生極大變革,生產力得到長足進步,思想界互相辯詰,百家爭鳴,人們的數學知識也取得更大的進步。經過長期積累,最晚到戰國時期,形成了「九數」即數學的9個分支:方田、粟米、差分(後稱衰分)、少廣、商功、均輸、盈不足、方程、旁要(後擴充爲勾股),它們形成了中國傳統數學的基本框架。人們編纂了【算數書】、【周髀算經】、【九章算術】等著作,包括分數四則運算法則、比例(今有術)與比例分配(衰分術與均輸術)算法、盈不足術、勾股定理與解勾股形方法和測望問題、若干面積與體積公式、開平方法與開立方法、線性方程組解法(方程術)、正負數加減法則等內容,在若干領域超前其它文化傳統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九章算術】等著作以抽象的算法(術)爲中心,術文統率例題,密切聯繫實際,決定了此後二千餘年中國和東方數學的特點與風格。【九章算術】的編定,標誌著世界數學中心從古希臘轉移到了中國,也標誌著數學研究從以定性研究爲主轉變爲以定量研究爲主。然而這些著作都沒有推理和證明,是其嚴重缺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