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3|回覆: 0

[古代科技] 鄭和下西洋航海圖考(1)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1-9-7 1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科技日報
一、引   言

    去冬,十一月二十五日,香港【星島日報】載葡國駐港領事柏比道,將該國十五、十六兩世紀航海圖兩卷,贈送香港大學,賀其金禧之慶云:該兩大捲地圖重達數十磅,每頁約十二方英尺,記載了葡國航行遠東的歷史,用英文敘述。柏氏在獻圖典禮時強調曰:『……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探險。』
    余獲友人介紹,得睹原圖,檢閱下,知該圖爲葡國自公元1500年至1600年諸航海家歷次東行所繪者,由簡而繁,由模糊而清晰,並繪出各海岸之山脈、樹木、房舍與河流,甚至各地產物亦載於圖,且利用指北針,標繪海船之航向……。該圖之價值如何,尚待進一步研究後,始可定論。
柏氏所謂『這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探險』,則殊不然,我國於葡人東航百年前,即明朝永樂三年一一公元1405年,偉大航海家鄭和一一三寶太監,業已率領巨艦六十二艘,官兵兩萬七千餘人,遠航非洲東岸,創下史無前例之偉績,是時,歐人尚摸索階段中。鄭和並留下較葡人地圖早一百年之萬里航海圖,茲檢據史料申論之。

    二、鄭和航海圖繪製之年代

    明茅元儀(歸安人,字止生,號右民,茅坤之孫)【武備志】卷二百四十,載鄭和航海圖一幅,原題名曰:『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全圖計長二十一英尺又七寸九分;闊八英寸。起自皇城(南京)附近之寶船廠,止於非洲東岸麻林地,即今怯尼亞(Kenya)之 MMindi。西人戴文達克(Duyvendak)疑即是『鄭和航海路線』,伯希和(Paul Pelliot)認爲與『鄭和同時』,日人藤田豐八則直稱爲『鄭和航海圖』,其所依據即是【武備志】卷二百四十圖前敘言,言曰:『……明起於東,故文皇(永樂)帝航海之使不知幾十萬里,天實啟之,不可強也。當是時,臣爲內豎鄭和,亦不辱命焉……。』原圖共二十四頁,序一頁,航圖二十頁,過洋牽星圖四幅兩頁,空白一頁,序僅四十二字。
    按圖載寶船廠、龍江關、與外國諸番,皆明代名稱。寶船廠系鄭和下西洋時,南京龍江船廠之特稱,出洋之寶船,太半建造於該廠,故有寶船廠之名。龍江關即今下關,明初建都南京,設關於龍江之上,遂以龍江關名之。外國諸番於明時人貢最勤亦最眾,尤以南洋,印度半島者爲多,故本圖之製作與使用,根據上述即可判斷在明代也。又龍江船廠於永樂元年(1403年)始建寶船,茅元儀【武備志】則天啟元年(1621年)彼寓居金陵時所作,在此期內,中國沿海倭寇猖獗,嚴禁民船出海,其能往來海外者均系人貢之番船,與往諸番之寶船,其能縱橫於印度洋上,往來亞非之間,無往而不利者,僅鄭和下西洋之艦隊而已,再檢閱全圖之地名及航路,幾無一處不與鄭和七次航行吻合,故可斷言本圖確是鄭和下西洋時所紀錄者。又其圖中首頁有寺曰『淨海寺』,該寺爲鄭和立功海外後所建,築成於洪熙元年(1425年),足證本圖繪製在是年之後。鄭和最後一次出使,爲宣德五年(1430年),並命所屬由古里(Calicut,又作西洋古里,位今印度半島西南岸。拔都它Ibn Batuta認系Malabar境內一大商港)往天方國(今阿剌伯之默伽Mecca,系伊斯蘭教聖地)。該圖未繪載此重要之國,又足證本圖蓋繪製於第七次出使之前,自洪熙元年,至宣德五年,前後共六年,爲鄭和第六次出使西洋後,因成祖駕崩,奉命歸國,守備南京之時期,全部艦隊駐泊南京,各以自船經歷,參以前人記載,合併紀錄,構成『六下西洋之萬里航海圖』,實爲應有之事,依此推斷本圖爲鄭和舟師集體之作,繪成於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奉命守備南京之六年時期內,當大致不違事實。蓋在無邊際之海洋中,能將各國地勢與航線詳情,羅列尺幅之內,作成全圖,達至詳盡實用之境地者,決非一人一船或一次航行之經歷所能完成者也。

    三、鄭和航海圖保存之經過

    茅元儀編輯【武備志】,收錄本圖,流傳後世,使鄭和下西洋之偉績公布於世,其功實不可沒,然本圖既成於宣德五年(1430年)之前,【武備志】則刊行於天啟元年(1621年),相隔百九十有一年,其如何流傳至茅氏之手?似當先考其本圖保存之時地,始可有以釋之。按本圖依前所考,爲鄭和屬下集體繪製,當屬公有之物,最初仍歸寶船使用,或進呈皇上,以備查考。關於此點,當時隨鄭和四使西洋之費信(字公曉,自號玉峰松岩生,太倉衛人),於末次出使歸國後,著有【星槎勝覽】一書,有進呈自序一篇曰:『臣本吳東鄙儒,草茅下士,以先兄戍太倉衛,未幾蚤世,臣繼戍役,至永樂宣德間(1403年至1435年),選隨中使至海外,經諸番國,前後數四,歷覽風土人物之宜,采輯圖寫成帙,名曰【星槎勝覽】。』序後題曰:『正統元年(1436年),龍集丙辰春正月朔(一月十八日),玉峰松岩生費信公曉僅序。』所謂『歷覽風土人物之宜,采輯寫成帙』者,系說明該書之資料來源。
    法人伯希和(Paul Pelliot)之【鄭和下西洋考】(Les Grond Voyages Maritimes Chinois on d~but du xve Siecle商務出版,馮承鈞譯)【星槎勝覽】條箋注二日:『羅克希耳(Rockhill)躊躇之下,終以「圖」作地圖解,並曾考究此種地圖是否爲菲力卜思(Philipps)在王家亞洲學會華北支部報第二十冊及第二十一冊中所研究的十五世紀地圖之原本。兌溫達克(Duyvendak二一至二二頁)則以此處之圖非地圖,而爲繪畫。麥耶兒思(Mayers)早以作此解。』伯氏本人亦然。所謂『圖寫』者,可作『圖繪』與『書寫』解,足證費信之書,非但有文而且有圖也。蓋費信於進呈其所著【星槎勝覽】時,或另附一圖以作補助,且我國古代史地著述,恆多書圖並存。惟費信此序,因系刪潤本(說海、紀錄彙編、借月山房諸本),序文業經潤飾,不足代表費信之原意。費信【星槎勝覽】原本(即二卷本),其自序中無『圖寫』之語,其曰:『愚生費信,祖氏吳郡崑山民也,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先兄籍太倉衛……歷覽諸番人物風土所產,集成二帙(未言有圖),曰【星槎勝覽】。前集者,親覽目識之所至也,後集者,采輯傳譯之所實也。』故知進呈本【星槎勝覽】,如有附圖,則其圖絕非費信一人所繪也。其所謂『采輯傳譯』,則指有其他可供採錄之記載。其書今尚存於世者,有元汪大淵(字煥章,南昌人)【島夷志略】,費信采輯該書之處甚多,兩書所列諸國名,地名大致相同,最可驚異者,汪書與本圖所舉之各國譯名一致,證明三者間之關係至爲密切。前言本圖系鄭和舟師集體所繪,且成於鄭和奉命守備南京之六年之內,其時費信恰在鄭氏幕中(見費信書自序),彼參加繪製航海圖工作成分甚大,故當其【星槎勝覽】書成,連圖並呈於明帝極爲可能也。
    本圖之進呈明帝,僅見引費信刪潤本自序,似嫌證據單薄,惟【星槎勝覽】書成後之三十年,明憲宗詔索鄭和出使水程,爲車駕郎中劉大夏所匿,乃確知朝廷保有是項檔冊,明嚴從簡【殊域周咨錄】卷八瑣里古里條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仁宗即位,從前戶部尚書夏原吉之請,詔停止西洋取寶船,不復下番。宣德中雖開,至正統初復禁。成化間,有中貴迎合上意者,舉永樂故事以告,詔索鄭和出使水程,兵部尚書項忠,命吏入庫檢舊案,不得,蓋先爲車駕郎中劉大夏所匿,忠笞吏,復令人檢,三日,終莫能得,大夏秘不言,會台諫論止其事。忠詰吏,謂庫中案卷寧能失去?大夏在旁對曰:「三保下西洋,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回,於國家何益?此特一時敝政,大臣所當切諫者也。舊案雖有,亦當毀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無哉?」忠竦然聽之,降位曰:「君陰德不細,此位不久當屬君矣」。大夏後果至兵部尚書』。此後,朝廷中不復再見此圖矣。
    又據【千頃堂書目】,著錄『費信【星槎勝覽】前集一卷,又【天心紀行錄】。』其注曰:『字公曉,太倉偉人,永樂中從鄭和使西洋,記所歷之國。』按千頃堂爲明崇禎間(1628至1644年),南京黃虞稷氏之藏書樓,珍藏載籍宏富,冠於東南,其書目著成於崇禎末年,【明史・藝文志】頗採錄之,故亦著錄『費信【星槎勝覽】二卷,【天心紀行錄】一卷』,注亦同。黃氏收藏是書之來源無可考,惟明代庫藏於南京之舊檔與圖冊其伙,該等典籍,或因時日過久而散失民間,爲諸藏書家所得,此處堪研究者,即費信於著述【星槎勝覽】前後集之外,尚有【天心紀行錄】一卷,此書未見,不知其內容如何?【千頃堂書目】注云,永樂中從鄭和使西洋,記所歷之國。夫鄭和所歷諸國,費信已詳記於【星槎勝覽】一書矣,何故又在【天心紀行錄】復記之歟?似是補錄【星槎勝覽】所闕載者,而費信於自序曰:『歷覽諸番人物風土所產,集成二帙,曰【星槎勝覽】,前集者,親覽目睹之所致也,後集者,采輯傳譯之所實也。』又似此外別無他書,然【千頃堂書目】既指【天心紀行錄】爲費信所著,足證此書若非誤題,則必爲【星槎勝覽】之附本,若然此一附本所欲補者,當與是『圖』有關。惜不可得見耳。本圖之繪製,費信參予其事,復附人【星槎勝覽】進呈於上,其後爲劉大夏所匿,最後乃散佚於民間。
    明嘉靖年間,倭寇爲患,時擾沿海居民,黎庶苦甚,時胡宗憲(字汝貞,安徽績溪人,嘉靖進士,擢御史,巡按浙江,主持防倭寇事務)因防倭事,曾編纂【籌海圖篇】一書,廣收海防圖籍,有茅坤者(【明史】有傳,今浙江歸安人),人稱鹿門先生,善古文,好談兵學,亦在其幕,有戰功,熟悉海防,及【籌海圖篇】書成,坤收拾編餘資料甚夥。元儀者,坤之孫也,秉承家學,亦好論兵事,曾佐孫承宗軍幕,官至副總兵,守覺華島(今遼寧興城縣南二十裏海中,亦名菊花島)以抗清,且講求韜略,編著【武備志】一書,共二百四十卷,其海防部分與【籌海圖篇】相若,其最後卷之本圖,似屬【籌海圖篇】之剩餘資料。圖前有小序曰:『茅子曰:「【禹貢】之終也,詳哉言聲教所及。儒者曰,先王不務遠,夫勞近以務遠,君子不取也,不窮兵,不疲民,而禮樂文明,赫昭異域,使光天之下,無不沾德化焉,唐起於西,故玉關之外將萬里……(不見前引)。其圖列道里國土,詳而不誣,載以昭來世志武功也。』足知本圖爲鄭和下西洋所用之圖。元儀之書,於崇禎元年(1628年)進呈於上。因涉及遼與建州事,清朝列爲禁書,至道光開禁後,重行刊印,今流傳於世者,有明天啟本,清道光本,與日本刊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