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44|回覆: 0

[漢語詞典] 漢語方言中的指示嘆詞(7)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0-12-14 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6 餘論


    指示嘆詞的研究引起了我們對下面四個問題的思考:


    1)漢語嘆詞體系的深化。過去二十年國內國外對話語和篇章的研究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我感覺現在正是檢討傳統上怎樣處理嘆詞的好時機。(註:目前我們對嘆詞的認識,可以從一般對嘆詞的定義看到。【現代漢語八百詞】:嘆詞是不參加句子組織的詞,一般出現在句子的前頭,有時候也插入句子的中間。(14頁)【現代漢語】:嘆詞是表示感嘆和應答的詞,如哎、啊、唷、哎唷、餵、嗯、唔等。這些詞在句子當中的位置比較靈活,通常不同其它實詞發生特定的關係,也不充當一般的句法成分,但是它們能獨立成句,所以是一種特殊的詞類。(298頁))譬如說,傳統語法書上的嘆詞,其實有好一部分都跟話語、篇章的結構有很密切的關係,利用當代研究的成果,可以對這個詞類進行更準確、更細緻的描寫和解說;2)指示嘆詞跟指示代詞的關係,特別是歷史上的淵源如何?比如說,『喏』跟『那』有沒有同源關係?這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3)Dixon(2003)用語言類型學的方法來研究指示詞。文章指出,世界上各種語言當中,能表達指示意義的詞一般只有三種,一種是名詞性的(如『這』),一種是副詞性的(如英語的there),還有一種是動詞性的。本文提出的指示嘆詞,既不是名詞性的,也不是副詞或動詞性的,反而是嘆詞性的。這很可能是人類語言裡的第四種指示詞;4)指示嘆詞的現場和非現場用法之間,是否存在語法化的關係?如上所述,我們相信,指示嘆詞的非現場用法(如提示、篇章標記等)很可能是從它們的基本用法(原始用法)虛化而來的。


    【參考文獻】


    [1]戴慶廈 徐希艱 1992 【景頗語語法】,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2]高彥梅 2001 感嘆詞如何體現話語基調,【外語教學】(西安)第3期,14―18頁。
    [3]賀陽 1994 京話的語氣詞『哈』字,【方言】第1期,60―63頁。
    [4]何兆熊 1989 【語用學概要】,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5]胡明揚 1981 北京話的語氣助詞和嘆詞(上、下),【中國語文】第5、6期,347―350頁及416―423頁。
    [6]黃伯榮 1996 【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青島出版社。
    [7]林倫倫 1992 潮汕方言的虛詞及其語法意義,【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8卷第1期,53―61頁。
    [8]劉寧生 1987 嘆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學報】3期,49―55頁。
    [9]李新魁等 1995 【廣州方言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10]李永明 1989 【衡陽方言語法】,長沙:湖南出版社。
   [11]李永明 1991 【長沙方言】,長沙:湖南出版社。
    [12]陸鏡光 1996 漢語方言裡的語氣詞、字調、和語調的關係(Utterance particles, tone, and intonation in Chinese: A comparative dialectal perspective),香港語言學學會1996年學術年會。
    [13]呂叔湘 1983 【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
    [14]羅竹風主編 1987―1995 【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15]歐陽偉豪 2000 起始助詞的直指成分與感嘆成分的差異,粵語助詞討論會,香港理工大學,2000年11月。
    [16]錢乃榮 1997 【上海話語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7]許寶華 湯珍珠 1988 【上海市區方言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8]錢乃榮 2001 蘇州方言的語氣助詞(提要),第二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論文。
    [19]尹世超 1999 說語氣詞『哈』和『哈』字句,【方言】第2期,95―103頁。
    [20]張伯江 方梅 1996 【漢語功能語法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21]張惠英 2001 【漢語方言代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2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1997 【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香港:商務印書館。
    [23]周一民 1998 【北京口語語法】(詞法卷),北京:語文出版社。
    [24]朱德熙 1982 【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作者:陸鏡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