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2|回覆: 0

[道學研究] 簡書【老子】箋證(1) 戰國楚墓簡書【老子】及其文字研究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1-3-26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簡介:李東懷  原載 百度貼吧
戰國楚墓簡書【老子】及其文字研究
摘要:【老子】一書除了在長期流傳中出現的一些錯誤外,再加上人爲的篡改,使之成爲最難讀懂的古代典籍之一。湖北郭店楚墓簡書【老子】的出土,使一些基本問題得到了澄清。戰國楚墓竹簡的文字,長期以來也被錯誤地定性,下文對此作了改正。

關鍵詞:簡書老子注   戰國楚墓竹簡文字   蝌蚪文   宗周簡書
簡書【老子】注

1、大方無禺————大方無隅

這句話其實與我國上古時期的『天圓地方』的觀念有關,【大戴禮•天圓】曰:『夫子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楚辭•天問】:『地方九則,何以墳之?』 同書【惜世】曰:『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管子•內業】曰:『人能正靜……乃能戴大寰而履大方。』這裡的『大方』與【老子】中的『大方』是一個意思,指地;『隅』,郭店【老子】作『禺』,即今『隅』字,邊也。『大方無禺』,方形莫大於地,卻沒有人知道它的四條邊(或四個角)在哪裡。

2、 天象無形————大象無形

『大象無形』與『大方無隅』兩句,是『天圓地方』一個觀念的兩個方面,『大象』,即『天象』,在郭店【老子】中,『大象』正作『天象』。【易•繫辭上】曰: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又曰:『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大方無禺』和『天象無形』雖爲成說,老子在當時已持懷疑態度;雖然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爲『天象』與『吉凶』有關,老子卻並不認爲『天象』對『吉凶』有預兆的作用,即『天象』是『無形』的。

3、   大器曼成————大器晚成

『晚』,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作『免』,郭店【老子】作『曼』,意爲『快慢』之『慢』。大器,春秋時指作爲國禮的玉器。【左傳•哀公十一年】:『初,轅頗爲司徒,賦封田以嫁公女,有餘,以爲大器。』【左傳•文公十二年】:『襄仲辭玉,曰:「君不忘先君之好,照臨魯國,鎮撫其社稷,重之以大器,寡君敢辭玉。」對曰:「不腆敝器,不足辭也。」』這裡的『大器』就是指玉器。大器曼成:製作玉器是一個細緻而緩慢的過程,是一段時間;【詩經•國風•淇奧】:『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講的就是這個意思,『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快了,玉器就會崩壞。『晚』,指玉器製作成功的瞬間,爲一點時間。

4、寵辱若纓————寵辱若驚

後人謂『寵辱不驚』形容人氣量之大,『寵辱若驚』形容人氣量之狹,皆非【老子】原意。馬王堆【老子】甲、乙本已皆誤作『寵辱若驚』,而郭店【老子】『驚』作 『纓』。【左傳•桓公二年】:『鞶、厲、游、纓,昭其數也。』楊伯峻注曰:『纓即馬鞅,馬頸上之革用以駕車者。』由此可知,春秋時期,纓,是用來控制馬駕車用的。郭店【老子】:『寵辱若纓,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辱爲下也,得之若纓,失之若纓。是謂寵辱(若)纓。』在這裡,老子認爲『寵』和『辱』就像控制馬駕車的馬鞅一樣控制著人。因爲『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得寵』有『得寵』的義務,『遭辱』有『遭辱』的原因。不僅如此,老子還認識到『寵』和『辱』不只有互相對立的一面,而且還有互相轉化的一面————『貴大患若身』。聯繫『吾所以有大患者,以吾有身』來看,老子在這裡講的是禍患的問題,而不是講人的氣量,這種清醒的認識與【詩經•小雅•小旻】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警惕是一致的。老子既不贊成極端的『寵』,也不贊成極端的『辱』,他說:『守中,篤也。』因此,他贊成『守中』。這種思想爲孔子所本,中庸之道所以爲大也。『寵辱若纓』在流傳過程中,因口耳傳授, 『纓』與『驚』音近致誤。郭店【老子】出土後,研究者皆認爲『纓』當讀爲『驚』,以錯糾正,此吾甚爲不解也。

5、寵爲下也

一般說來,『得寵』或『受寵』是一件榮耀的事情,是時下『公共關係』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即在古人也應有『如坐春風』之感,那麼,老子爲什麼要說『寵爲下也』呢?熟悉【老子】的人都知道,『爲下』或『爲……下』是老子處世哲學或政治哲學中的一個重要原則,郭店【老子】曰:『江海所以爲百穀王,以其能爲百穀下,是以能爲百穀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按照老子的觀點,江海爲百穀王,所以要爲百穀下;聖人在民上,所以要『以言下之』;因爲得『寵』,所以要『爲下也』。『得寵』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也有危險,春秋時期持這種辨證的認識的人,不止老子一人。【左傳•隱公三年】載石碏的一段話便是明證:『夫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得寵而能降,『降而不憾』,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堅持老子所說的『寵爲下也』的原則,既已『爲下』,則不需再『降』。『孫叔敖三爲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憂』(【呂氏春秋•知分篇】)的例子,可以爲證。得寵而取謙下的態度,可以使『寵』不向『辱』轉化,或轉化得慢一些。此句雖不難解,然世人多惑於舊注而不解。

6、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也,惡已;皆知善,此其不善已。

此章老子講的是辯證法,辯證法早在中國的西周就已經很發達了,【易•繫辭上】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指陰陽,或天地,可以用太極圖來表示。這裡的『美』與『惡』,『善』與『不善』可以看作太極圖中的白魚或者黑魚,一個圓中有黑、白兩條魚,認清一條魚,另一條魚也就自然清楚了。

7、絕學無憂

此句在河上本第二卷之『還淳第十九』之末,在『易俗第二十』之首;在王本第十九章之末,第二十章之首。帛書乙本【老子】中的『絕學無憂』,前後銜接的內容與河、王本同,但不分章。從內容方面來看,『絕學無憂』應該前屬,即應在王本第十九章之末,亦即郭店【老子】甲組第一簡之末,其內容爲:『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三言以爲使不足,或令之,或乎屬,視素保朴,少私寡慾。』所謂的『絕學』即『絕智棄辯』、『絕巧棄利』、 『絕偽棄慮』,這裡的『智』指損民、傷民、害民的旁門左道;『巧』指製造『難得之貨』的技術。在老子看來,『智』、『辯』、『巧』、『利』、『偽』、 『慮』,皆爲後天習染,即『學』所致,如果能在主觀上加以拒絕的話,就能達到『民利百倍』、『盜賊無有』、『民復季子』的『無憂』境界。可見『視素保朴,少私寡慾,絕學無憂』是對郭店【老子】甲組第一簡內容的總結。

8、 季子————孝慈

『季子』,河、王本皆作『孝慈』,帛書甲本作『畜茲』,乙本作『孝茲』,郭店【老子】作『季子』。【詩經•召南•采苹】:『其誰屍之,有齊季女。』『季女』指少女,則『季子』爲少男,或泛指少年。【老子】中的『赤子』指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季子』比『赤子』年齡大,在十歲左右。此時人涉世未深,天性未泯,老子所謂的『偽』、『慮』皆尚未發展成熟,處於天真無邪和天真浪漫的淳樸階段。因此,『偽』、『慮』與『孝慈』無關。

9、學者日益,爲道者日損————爲學日益,爲道日損

王本、河上本 『爲學日益,爲道日損』,簡本爲『學者日益,爲道者日損』,其餘部分相同。簡本以『學者』、『爲道者』對舉 ,而『爲道』二字爲解釋此句的關鍵。關於『道』,老子說:『道法自然』,又說:『道恆無爲也』,故『道』不可『爲』,『爲之者,敗之;執之者,失之。聖人無爲,故無敗也。』又曰:『是故聖人能輔萬物之自然而弗能爲。』因此,『爲道者』就是做事違反自然規律————『道』的人。在老子看來,學習的人(或學者)多了,做事違反『道』的人就少了。『損之或損,以至於無爲,無爲而無不爲』,做事違反『道』的人越少,離老子的理想境界————『無爲而無不爲』便越近。學習可以明理,要達到老子的『無爲而無不爲』的境界,人們需要不斷地學習。換句話說,要達到老子理想的境界,學習的人(或學者)越多越好。有意或無意地曲解『絕學無憂』和此句,使戰國末期的『愚民』思想得售於【老子】。真正拒絕學習書本知識的論調,到戰國後期才出現,【莊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孔子曰:「敬聞命矣。」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這裡雖有『孔子曰』,其實是莊子以後的學者所託,並非孔子本人所說話。

10、大小之多易,必多難————大小之多易必多難

【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簡帛書法選】編輯組,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標點爲:『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此簡內容爲『難』、『易』對舉,故應爲『大小之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11、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此句爲簡書唯物、王本唯心所由判也,簡書又曰:『有無之相生也』。

12、故大道廢,安有仁義;六親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亂,安有正臣————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

     既知簡書『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慮,民復季子』,被戰國末期人改爲『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節兩種帛書尚保持原義,篡改是漢代以後之事。

     註:王本,指【諸子集成。老子注】,中華書局,1954年12月;

         河上本,指【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王卡點校,中華書局,1993年8月。

                  宗周簡書————兩千年來偉大的文化發現

   1993年湖北省郭店戰國墓葬出土了以【老子】爲代表的一批楚竹書,在【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甲】(【簡帛書法選】編輯組,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的『概說』中,認定這批竹書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國地方文字』。筆者研究後發現,這種認定是完全不能令人信服的。

    首先來看一下郭點楚簡字型和筆劃的特點,郭店楚簡文字在字型方面的特點,一是少有稜角,二是相當於現代漢字的三角和方框多寫爲圓形,即爲桃形或圈狀,像蝌蚪的上體;筆劃則多爲弧形,筆劃輕重的特點是在中間或稍前部分加重線條,後半部分疾速划過,起筆時筆鋒細而尖,像蝌蚪的尾巴。此外,簡書中的『見』、 『視』、『蜀』等字簡直就是活靈活現的、遊動的蝌蚪,所以說郭店楚簡文字就是古代的『蝌蚪文』。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兩次發現古文字,一是漢代景、武間,孔壁出土的古文字;二是晉太康年間,在汲縣(今河南衛輝西南)出土了魏國的古文字,這兩種古文字都稱爲『蝌蚪文』。也就是說,漢之魯,三國之魏(戰國),現代之楚,三國異代,不約而同,出土的簡書文字皆形如蝌蚪,可見戰國楚墓出土的竹簡文字不是楚國的特產。孔壁出土的蝌蚪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有【尚書】、【禮記】、【論語】、【孝經】等,【說文解字序】又加上【春秋】,皆爲典籍和史書;晉太康二年(281),汲縣(今河南衛輝西南)出土的蝌蚪文【竹書紀年】,是史書;1993年,湖北省郭店出土的蝌蚪文,有【老子】、【太一生水】兩篇道家著作,還有十幾篇是儒家的著作;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也是蝌蚪文,主要內容有:【周易】、【詩論】等;清華竹簡蝌蚪文的內容有【尚書】,還有一些類似【禮】、【樂】、【周易】等竹簡。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文明的核心部分,是由蝌蚪文來承載的。【尚書】、【詩】、【易】、【禮】等多爲周代的典籍,不可能用楚國文字來寫。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年『讀【易】,韋編三絕』,『韋編』是用熟牛皮編的簡書。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晚年應在公元前500年以後,郭店楚簡下葬的時間在公元前300年前後,其寫作時間肯定在下葬時間之前,從孔子讀的韋編到郭店楚簡也就是一百多年的時間,上博竹簡有【周易】,因此可以斷定孔子讀的【周易】的文字就是上博簡書上的文字。上博簡的【詩論】中有【詩經】的原文,孔壁出土的蝌蚪文有【春秋】,據此可以確定孔子工作用字就是蝌蚪文,這種文字的書寫速度大約是現在楷書的兩到三倍。

【史記。老子列傳】曰:『老子者,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周守藏室之史也。』據此,老子曾任『周守藏室之史』一職,毋庸置疑。周代之『史』,使用周代文字天經地義,所以郭店戰國楚墓竹書【老子】的文字最遲應該是宗周的簡書。

宗周的簡書是由殷商時期發展而來,簡書或墨書在殷商時期已是較爲完備的文字系統,是殷、商、周三代的日常用字和簡冊用字,而甲骨文只是殷商時期卜筮或算卦專用字體,金文是兩周鑄青銅鐘、鼎、刀、劍用的、具有裝飾性的專用字體。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宗周簡書的發現,不僅僅是發現一種古文字,而是連同它所承載的古代文化和文明。宗周簡書作爲『古文』,至秦被廢除。秦始皇以一種新字體『今文』————隸書,代替舊字體『古文』————『蝌蚪文』,因而不存在『統一文字』之說。

『概說』將郭店楚簡的文字定性爲『典型的楚國地方文字』,大大地降低了郭店楚簡文字的真正價值,是一種『欲益反損』的估價。


(參見【北大中文論壇】之『先秦墨書三論』)

作者簡介:李東懷(1958--),男,江蘇沭陽人,南京旅遊職業學院助教

郵編:210003 地址:南京市華嚴崗一號

原載【遼寧大學學報】增刊2009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