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文匯報 向隆萬
8月3日『筆會』刊登周二中先生的文章【瞿秋白詩逸字考】,文中認爲該詩最後兩句『何事萬緣俱寂後,偏留綺思繞雲山?』中的『思』字在秋白手書中缺失,是後人訛傳;該文進而推出『綺思』應爲『綺語』的結論。
我未見過瞿秋白的手跡,無法斷言原句;但是對周先生的推理卻不敢苟同。周先生認爲:『「思」是平聲字,與前一句「何事萬緣俱寂後」中對應的「緣」字不對韻。』『綺』字後面應接一個仄聲字,而瞿秋白『不會犯格律錯誤』,所以『語』字是合適的選擇。
其實,千百年來,漢字的四聲平仄是有演變的。有的字今人讀平聲,而昔人多念仄,如『聽』字;『思』字今人多讀平聲,但在唐詩宋詞中,卻不僅可讀平聲,也可讀去聲。
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的【辭源】第1110-1111頁中指出了『思』字的兩種讀法:『1.息茲切,平,之韻,心。……2.相吏切,去,志韻,心。』還專門以柳宗元的詩句作爲去聲的例子:『城上高樓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思』對『樓』,毫無疑問是仄對平。
中華書局1965年出版的【詩韻新編】第56頁在『支部』的『仄聲・去聲』中不僅收錄了『思』字,還舉了九個例詞,即:『詩思』『愁思』『文思』『綺思』『去思』『才思』『巧思』『春思』和『鄉思』。『綺思』赫然列於其中!周先生認爲『瞿秋白在詩詞中喜歡用蘇軾的東西,這可能與他讀蘇軾的詩詞較多有關』,並引用了不少蘇軾的詩詞作爲論據。這裡我想也引用一首東坡詞,或可佐證。【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中的起首兩句是:『似花還似飛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前一個『思』是平聲,後一個『思』則和『墜』一樣,顯然是仄聲韻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