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華文化信息網 電腦的出現,特別是日本率先研製漢字字庫成功,讓漢字在日本重新煥發了神采。日本政府不僅頒布【常用漢字表】和【表外漢字字體表】,還在此基礎上不斷新增常用漢字。
如今,日本現在幾乎沒有文盲、文化水平在亞洲各國領先等現實情況,與漢字的簡化不無關係。
馬來西亞:繁簡漢字和諧共存
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情況與日本有所不同,他們使用的是完全的中文,而非日本那般在本民族的文字中借鑑漢字。在這兩個東南亞國家,中文的繁簡之爭早在30年前已經告一段落。
繁體字儘管在新加坡已經少見,但在馬來西亞還是較爲普遍,『一些媒體簡繁共用,廣告招牌簡繁爭輝,在書局,簡繁出版物並排爭寵』。
據悉,馬來西亞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一直使用繁體字,1977年後政府推廣簡體漢字,媒體、出版物等也紛紛效仿。但馬來西亞政府當年推廣簡體字時,並沒有禁止繁體字的使用,人們可以自由使用簡體或繁體字。
如今,繁簡漢字的共存對於馬來西亞人而言根本不是問題。一位幼教工作者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簡繁漢字有各自的優點,簡體字方便書寫,這對孩子學習有幫助,而繁體字優美,讓人得以了解文字的歷史淵源。在她看來,由於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同時接觸繁簡兩種類別的書籍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大問題。
中國:呼喚漢字的統一規範
在我國,漢字在過去百年中經歷了一系列變革,並形成了目前的局面:歷經多次改革之後,大陸推行了白話文和簡體字。
關於漢字繁簡的爭論在我國其實一直沒有平息。在去年『兩會』上,郁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政協委員,聯名遞交了【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建議在小學開始繁體字教育,將中國文化的根傳承下去。而在今年『兩會』期間,來自天津、曾留學日本的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則建議全國用10年時間,分批廢除簡體字,恢復使用繁體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