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32|回覆: 0

[訓詁學] 【三峽】爲酈道元引用 所寫只是巫峽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0-5-4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華夏遺產網
【三峽】不是酈道元寫的


    署名『酈道元』的【三峽】,被選入中學課本多年,這篇選自【水經注・江水】的短文只有一百多字,寫得極美。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t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其實,酈道元根本沒有到過三峽。


    酈道元(約470―527),生活於南北朝的北魏,當時南北朝對峙,北魏的勢力從來沒有達到三峽一帶。北魏最強大的時候也是『遺之度外,吳蜀而已』,也就是說,北魏沒有占領包括三峽的長江流域。酈道元一生都在北朝做官,也沒出使過南朝,他是不可能到過三峽的。


    沒到過怎麼會寫出這麼好的文章呢?答案是,這些文字不是他的作品,是別人寫的。


    酈道元爲【水經】作注時,收集了大量前人的資料,達437種之多,而多不說明出處。現在看到的【三峽】一節,即是引自南朝盛弘之的【荊州記】。


    酈道元只是對盛弘之的文字做了小小的改動,就是『惟三峽七百里中』、『朝發白帝暮宿江陵,凡一千二百餘里,雖飛雲迅鳥,不能過也』等幾處。


    唐朝歐陽詢等編的【藝文類聚】、北宋李P等編的【太平御覽】早已經指出【三峽】一節並非出自酈道元之手。遺憾的是,中學課本還是標明作者是酈道元,侵犯了盛弘之的著作權。


    盛弘之是南朝劉宋臨川王的侍郎,他寫的【荊州記】是一部地理著作,主要是記載荊州與古代楚國的地貌及其變遷,兼及各地的鄉情、盛物、人事典故、名勝景點。


    【水經注】除了引用盛弘之的【荊州記】,還大量引用了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記】、庾仲雍的【江紀】,有的說明了出處,有的沒有說明出處,因而造成了誤解。


    雖然當時中國分裂爲南北朝,但是酈道元認爲中國應該是統一的國家,南北都應該在【水經注】記述之內,所以雖然沒有能力到達南方,卻對南方水系力圖詳細記載,引用別人的文章也是不得已。同時,酈道元對引用的文字也作了一定的修改,有的修改還非常精彩。再說了,如果沒有酈道元的【水經注】,盛弘之的【荊州記】、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記】,恐怕要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不會爲世人所知,


    【三峽】寫的只是巫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t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這是初中課本中酈道元的【三峽】,然而,讀這篇文章時,可要當心。


    雖然文章開篇一句就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其實,這段文字只寫了一個巫峽,並不是我們所認識的瞿塘峽、巫峽、西陵峽這三峽。


    在這段文字之前還有:『江水又東,逕廣溪峽,斯乃三峽之首也。峽中有瞿塘、黃龕二灘。其峽蓋自昔禹鑿以通江,郭景純所謂巴東之峽,夏後疏鑿者也。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江水歷峽東,逕新崩灘。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爲名也。』這部分已經寫完了『三峽之首』、『瞿塘、黃龕二灘』。接下來才是『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這才是開始寫巫峽了。


    【三峽】之後的文字接著是『江水歷峽』、『江水又東徑流水灘』、『江水又東徑宜昌北』、『江水又東徑狼尾』、『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然後是『江水又東,逕西陵峽。宜都記曰:「自黃牛灘東入西陵界,至峽口百許里,山水紆曲,而兩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見日月,絕壁或千許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類。林木高茂,略盡冬春。猿鳴至清,山谷傳響,泠泠不絕。」所謂三峽,此其一也』。這段文字才寫到了西陵峽。


    長江三峽或奇或險或壯美,各有各的特點,課本選文這百餘字僅說了一個巫峽,在這之前所說的是瞿塘峽,在這之後寫的是西陵峽。觀文意,『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之前省略了主語『巫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只是狀語,起限定範圍作用。全句應當是:在七百里三峽中,巫峽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一節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收尾,其實也已經告訴我們,這部分寫的僅是巫峽。


    還應該知道的是,三峽並非七百里。


    【三峽】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七百里』課本無注,種種翻譯、解釋全認爲『七百里』就是700里。無解說即表示沒有疑問。其實,三峽是193公里,也就是不到400里。400、700,古今對里程的認識不會差距這樣大吧?其實這『七百里』並非實數,極言其長,行文造勢而已,不可實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