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國學文化 五、以右學爲隆的學校教育
說到『師保』、『保老』之官,我們再從商代學校教育制度來看,也有一些當時人們尚右卑左的消息在焉。
商代有學校教育自不待言。如【孟子・滕文公】:『設爲庠、序、學、校以教之。庠者,養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而【說文・广部】:『庠,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不論殷商稱序稱庠,稱學則是沒有疑問的。當時又有所謂『大學』與『小學』之制,【大戴禮記・保傅】云:『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禮記・王制】:『天子命之教然後爲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泮宮。』鄭玄注曰:『此小學、大學爲殷之制。』【詩經・大雅・靈台】陳奐疏曰:『辟雍始於殷。王制之右學,祭儀之西學,明堂位之瞽宗,皆殷之辟雍也。』是皆言學校之制起於商代。證之以甲骨文材料,確然信然。甲骨文中已有『學校』和『大學』之制,如:
49. 丙子卜,多子其學,不遘大雨?(【合集】3250)
50. 於大學尋?(【屯南】60)
在商代,大學、小學分別又稱作『右學』和『左學』,而且所職不同。根據【禮記・王制】所載:『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鄭玄註:『上庠、東序、右學爲大學,下庠、西序、左學爲小學。』【禮記・明堂位】:『殷人設右學爲大學,左學爲小學,而作樂於瞽宗。』與此相類似的記載如【尚書大傳】:『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庶。』【禮記要義】卷五【王制下】:『殷制:小學在國中,大學在郊。雲小學在國中,大學在郊,此殷制明矣者,以上文云: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下文云: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貴右而賤左,小學在國中,左也;大學在郊,右也。與殷同也,故云此殷制明矣。』又云:『此小學大學殷之制者,以下文雲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則左學小,右學大。』由此可見,商代的『右學』即國學也即大學,爲統治階級貴族子弟而設,而教書育人者爲『國老』即有學問有經驗的老年貴族;而『左學』即鄉學也就是小學,爲統治階級下層子弟而設,而教書育人者則是有學問有經驗的老年平民。兩者不用分別,自然是『右學』爲優爲尊,而『左學』爲劣爲卑。
在甲骨卜辭中,『學』和『大學』的對應而貞之外,還多次出現了『右學』、『右』與『右』,如:
51. 丁巳卜……右學……(【合集】20101)
52. 於右教?(【合集】30518)
53. 丁酉卜,今旦萬其學?吉。於來丁乃學?於右學?吉。若商於學?吉。(【屯南】662)
『右』、『右』,從卜辭內容來看,當也是與『右學』一樣重要的教育場所。正如宋鎮豪先生所云:『商代已有專門的學校教學場所「大學」、「瞽宗」、「右學」、「右」、「右」等,爲商王朝直接掌管。教育對象主要爲貴族子弟,執教者如樂師多萬、精於樂技祀禮的瞽者、巫師、亞官乃至商王,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實踐直接相關。』(註:宋鎮豪:【從甲骨文考述商代的學校教育】。)『右學』之教學對象和執教者的身份地位之高,也決定了它尊貴於『左學』。
對於商代重視『右學』的原因,賈公彥【儀禮疏】卷一二云:『質家貴右,故虞、殷大學在西郊,小學在國中。文家貴左,故夏、周大學在國中,王宮之東,小學在西郊。』似從『殷人尚質、周人尚文』來加以解說的。而從甲骨材料來看,出現了『右學』而未見『左學』,推測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爲『左學』爲小學,重要的活動都在『右學』而不會安排在『左學』中舉行,所以『左學』之名就沒有緣分保存在甲骨卜辭中了。這就如同我們可以從甲骨卜辭中了解商王朝王室貴族階級的各種行事活動,而絕對無法知曉普通的平民階層或奴隸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一樣。
甲骨卜辭中『右學』頻頻出現,這不僅證明了文獻中記載的『右學』、『左學』之制的確實存在,也是『貴右賤左』、『殷人尚右』的一些明顯的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