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網 湖北武漢市紀委掀起『治庸問責』風暴,據車延高書記昨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說,80天查處機關庸官537名,足見時下庸官數量之龐大。
庸官的特點,按朱子說法,叫『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爲者也』,實際上就是『庸、懶、散、拖、卑及圓滑』,說好聽點,是獨善其身,說難聽點,是占著茅坑不拉屎。【資治通鑑】則一言以蔽之:幹吏興邦,庸官誤國。由此也可聯想起蜀漢王朝的短命,跟諸葛亮一手打造的『庸官俱樂部』不無關係。
有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蜀漢政權內貪瀆之風不盛,諸葛亮自己爲官廉潔,發揮了榜樣的作用,原丞相府的班底,即後來的執政者大多官聲不錯。可惜的是,諸葛亮執政以後,『事無巨細,咸決於己』,忽視並妨礙了後繼者的使用和培養,特別是進取心的培養。因此,及至諸葛亮死後,蔣琬、費緯以及董允等,自知才能不及諸葛亮,不敢作更張之想,以守成爲第一要務,遂成庸官之典型,他們均難逃一個『庸』字。
翻開【三國志】,我們將諸葛亮舉薦及培養的所謂人才一一羅列出來,確實夠一個『庸官俱樂部』的規模。
蔣琬,對魏策略是『諸軍屯住漢中,須吳舉動,東西犄角,以乘其釁』。也就是說,如果吳國不動,蜀漢就不能動。人家東吳領導人又不是傻瓜,憑什麼給你蜀漢當炮灰?蔣琬之策無異於一個『拖』字,導致內無建樹,外無勛功,九年而事無成。
費緯,『雖自身在外,慶賞刑威,皆遙先諮斷,然後乃行,其推任如此』。什麼事都向劉禪請示,然後再去做,證明他不但才有所限,還非常懂得明哲保身之道,滑頭一個,缺乏政治家、謀略家的魄力。延熙十五年,開府,延熙十六年被魏降人郭修所殺。
董允,這個人還將就,敢於跟阿斗對著幹,在壓制宦官黃皓上很有一套。可惜此君愛面子,肚子裡的東西不多,還愛搞『小山頭』拉幫結夥,未及有大的成就,就先費緯而亡了。
揚儀,諸葛亮的心腹,也是後來蔣琬、費t和董允極力保薦的人才,其實是個野心家,後被廢爲民,自殺。
姜維,諸葛亮死後,就有問題了。第一,諸將不服,姜維也覺自卑。故劉禪封了一些其他名號的大將軍,所以出現了調度不靈,軍事指導思想難以統一的問題,胡濟、閻宇、張翼、宗預、廖化等都與他相左;第二,維非帥才,不善大謀,不善知勢而用兵。頻繁出兵,徒傷國力,及至敵以優勢兵力來犯,遂不能支。第三,維『外寬內忌』,聽不得不同意見,此可見其與張翼事、與揚戲事。第四,重己安危,私心太重,不能果斷行事。閻宇和黃皓想奪他的兵權,他『亦疑之,故己危懼不復還成都』置軍國大事於不顧;第五,至蜀漢亡,試圖利用鍾會叛魏的機會復國,少知天下勢,亦乏知軍之明。
陳震,爲諸葛亮的『繼結吳好』的政策做出了貢獻,但諸葛亮死後不久,未及作爲,他便死了。
向寵,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贊他『性行淑均,暢曉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這位老兄良心很好,也正是因爲他良心好,所以做不了征戰沙場的將領。試問,哪位庸官良心不好?延熙三年,向寵『征漢嘉蠻夷,遇害』死了,良心好,害死了他。
杜瓊,精通儒術,蔣琬、費緯等『皆器重之』。然而『爲人靜默少言,闔門自守,不與世事』,典型一庸官。延熙十三年死了,享年80多歲,可見庸官長壽。
許慈、孟光、來敏、尹默四人皆爲儒者,頗得中庸三昧,懶得要命,官非政要,卻均享遐齡。
譙周,『研精六經,尤善書禮』,『無造次辯論之才,然潛識內敏。』一句『潛識內敏』已經說明了一切,沒有人再比他更滑頭了。歷史記載了他的三大事績,一是疏諫劉禪,不要沒有節制的外出遊觀、增廣聲樂、擴建後宮(跟諸葛亮學的);二是著【仇國論】(反對姜維北伐進取的謬論);三是勸劉禪投降魏(庸官誤國啊)。其『不與政事,以儒行見禮,時訪大議,輒據經以對』。可見儒家文化基本上不會產生幹吏,只會造就庸官。
卻正,即S正,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中就有卻正的身影,他『自在內職,與宦人黃皓比屋周旋,經三十年。』也就是說,他這一輩子沒幹啥事,就與宦官戰鬥到底了。
吳壹,又叫吳懿,劉備的小舅子,病秧子一個,沒打過什麼仗。建興八年,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靠的是魏延;諸葛亮死後,壹都督漢中,依靠的是王平。幸虧三年後就死了,否則王平上不來,漢中的防禦會出大問題。
吳班,算是將門之後,也頗英勇善戰,但是,他和馮習、張南、傅彤等主要戰將一樣均屬非一流將領,自卑感較重。就是這樣的庸官,也能做到驃騎將軍、假節、綿竹侯的高位,只能說『時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了。
馬忠,是這個俱樂部里僅有的一個不是庸官的官,他是劉備發現並提拔的,跟諸葛亮無關。劉備說其爲『復得狐篤(指馬忠),此爲世不乏賢也』。後來證明,劉備說對了,馬忠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經營蜀漢南部,政績很好。他不是諸葛亮嫡系,因此只能參與政事,無決策權。
王平,街亭之戰中有功之人,『口授作書,皆有意理』,但他是『手不能書,其所識不過十字』的文盲,且『性狹侵疑,爲人自輕』,自卑感很重。
鄧芝,爲吳蜀聯盟做出過貢獻。軍無大攻,年逾70,被授車騎將軍,年事已高,期其不庸,難矣。
張翼,和魏延一樣,都是被諸葛亮長期打壓的名將,比如他討伐劉胄的功勞,就是在諸葛亮死後才得到褒獎的。好在張翼爲人『性持法嚴』,不像魏延那麼張狂,是以諸葛亮能夠容忍他。蜀漢末年,可資重用的大將,唯張翼一人而已,然而因與姜維意見向左,受到鉗制,說到底還是諸葛亮的餘威在發揮作用,只能遇事而拖,難有作爲。
宗預、廖化在蜀漢末年,都是70以上的人。正如宗預對廖化所說『吾等年逾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這印證了庸官的散的特點,混吃等死。
諸葛亮親手打造的這個『庸官俱樂部』,死後還讓阿斗不得不做董事長,蜀漢政權若不亡,老天爺都不會答應。當然,阿斗自己就是一頭號庸官,指望他在政權內掀起一場『治庸問責』風暴,那是不可能的。(趙炎 )
來源:中國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