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08|回覆: 0

[史學] 夏朝的歷史和考古困境(二)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11-24 13: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絡
但是,如果商人故意曲筆,不寫自己曾經臣服過的夏朝怎麼辦?

    從帝嚳(帝俊)開始,直到湯武王爲止,大部分商人領袖都稱『王』:子契(玄王)、后土(『後』比『王』還要高一個級別)、王亥、王恆、上甲(微),等等。

    反之,曾經臣服於商朝的周人則直到周文王末年『三分天下有其二』時才敢稱王。這就證明這些稱王的商人領袖從未臣服於任何勢力。

    【史記】等古籍也並未說過商人曾經臣服於夏朝。

    商人曾經臣服於大禹,倒是確有其事,甲骨文里也多次出現『禹』字,顧老教授據說還因此講過『大禹是條蟲』(這個傳說大概是瞎編的,顧的原話是說『禹』字和蟲有關,並進而推論出當時流行蟲/蛇崇拜等等,這倒是很明顯)。『禹』是受商朝人崇拜的,但他的後裔呢?似乎根本沒什麼出息,始終被商人壓過一頭。

    從【史記・夏本紀】就可以看出,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說大禹,剩下五分之一說他的後裔。四百年內他們就幹過這點事,而且怎麼看怎麼像編造的,因爲它和【商本紀】的情節太相似了:

    夏啟建立夏朝之後,夏朝總共出過3件大事,即有過氏滅夏、少康中興和夏桀亡國。前二件事可以合併爲一件,它與有易氏殺害商王亥,爾後王亥之子上甲微在河伯的協助下攻滅有易氏(極可能就是【尚書》裡所謂的『有扈氏』),爲父報仇的情節異常類似,甚至連時代也基本相同(公元前19世紀左右)。

    夏桀亡國的過程似乎有許多細節,可是又都與商紂亡國的故事如出一轍:國王年輕時有才氣,立過功勞,然後驕傲自大,沉迷酒色,寵幸邪惡的王后和幾個壞蛋,諸侯甲勸諫被害,諸侯乙先被囚禁,然後被釋放,諸侯乙仁義明德,吞併鄰邦,最後討伐國王,國王一戰而敗,都城不守,戰爭就結束了,王朝就更迭了。除了個別細節之外,它們一模一樣。

    難道一個綿延了四百多年的王朝,就留下了這麼點歷史故事嗎?甚至民間傳說也很少,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說大禹的。看來,就連古代的說書人和聽眾也對夏朝沒什麼興趣。

    另外,殷墟也不是商朝的開始,而是只代表著商朝的晚期。各種古籍都記載,商朝曾經多次遷都,而安陽殷墟是其中最後一個都城。

    所以,年代比殷墟更早的二里頭遺址完全有可能是商朝前期的某座城市,因爲商朝在公元前16世紀以前就存在著。這也是幾十年來最被懷疑的一種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它是另一個方國,例如傳說滅夏的有窮氏部族的城鎮。

    總而言之,按照甲骨文的記載,夏朝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不被商朝人承認,而只被周人承認的。按照【史記・周本紀】記載,周人的祖先一直在夏朝當官,後來看到夏朝衰敗,才從山西西南部遷徙到陝西去自立山頭了。周人對夏人感情深厚,倒並不意外。

    有夏禹,無夏朝,這似乎很難以理解。如果說少康、夏桀等夏朝君主都是後人憑空編造的,似乎更難以接受。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審視這段歷史。

    古籍說夏朝雖亡,但其核心部族並未衰亡。一部分人跟著夏桀流放到鳴條,另一部分人跟隨王子獯粥北上,其後代就是匈奴。商朝武功赫赫,對外擴張不斷,不會和這兩支夏人的後裔失去聯繫,特別是此後日益強大的匈奴人。許多證據都顯示,夏朝其實也沒有在公元前16世紀滅亡,而只是轉移了陣地。不少考古學家都懷疑,夏朝的後裔便是商朝的勁敵『土方』,也就是【詩經】中所謂夏禹開創的『下土方』。直到武丁時期,土方對黃河流域的威脅才基本上被消除。

    真正的學者畢竟是非常嚴謹的,和我交流的幾位老先生便是如此,他們嚴謹到不可思議的地步,所以雖然有許多有趣的觀點,卻不肯把它們寫下來。  
    實際上,反對將陶寺、二里頭等地陶符稱爲『文字』的主要反對意見並非來自國外,而是來自他們。也許再過幾十年,下一代中國歷史和考古大師們考證起來會比較大膽一點?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