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1|回覆: 0

[史學] 讀【資治通鑑】:特殊主義和普遍主義(1)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0-11-2 16: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浪
韓昭侯以申不害爲相。
  申不害者,鄭之賤臣也,學黃、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爲相,內修政教,外應諸侯,十五年,終申子之身,國治兵強。
  申子嘗請仕其從兄,昭侯不許,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爲學於子者,欲以治國也。今將聽子之謁而廢子之術乎!已其行子之術而子之請乎?子嘗教寡人修功勞,視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將奚聽乎?』申子乃辟舍請罪曰:『君真其廢人也!』
    
  我將分幾個章節對上面這幾段篇幅極小的文字進行解讀。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我卻想到了很多,因爲一直有著『微言大義』的癖好。
  下面寫的是第一節,題目就是上面那個標題――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當然,這是個題目,同時也是一個視角,是我考察上面這段文字的視角或者說切入點。同時,和很多地方一樣,我不知道要『迂迴』多少文字,才能回到【通鑑】中的這句話。下面就開始吧!

  在中國文化中,內聖之學和外王之術的分裂和背離,在外在形式上表現爲特殊主義和普遍主義的對立。『特殊主義』和『普遍主義』是社會學中的兩個相互關聯的概念,由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帕森斯和希爾斯提出。根據他們二人的解釋,特殊主義是指『憑藉與行爲者之屬性的特殊關係而認定對象身上的價值的至上性』,而普遍主義則是『獨立於行爲者與對象在身份上的特殊關係的。』總的來說,二者的區別在於:支配著人們彼此取向的標準依賴還是不依賴存在於他們之間的特殊關係。

  學術化的術語總是如此地晦澀,以至於把我們搞得一頭霧水。其實說白了很簡單,普遍主義就是一視同仁,把每個人都看成平等的個體,而不被自己的私人情感的所左右。如果你是一個幼兒園的阿姨,恰巧你的孩子也在幼兒園,那麼分蘋果的時候,就要平等地看待這些小朋友,包括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普遍主義』。也就是帕森斯和希爾斯所說的『獨立於行爲者與對象在身份上的特殊關係』。這裡,幼兒園的阿姨與她自己的孩子就有著這種『特殊關係』,而與其他的孩子沒有這種關係。相反,你如果偷偷地把一個個頭比較大的蘋果塞到你的孩子手裡,而分給其他小朋友的則是比較小的蘋果,那麼她就是在憑藉與自己的特殊關係(母子關係)而認定價值的至上性(把大個的蘋果給自己的孩子吃)。

  普遍主義和特殊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特質。如果說西方文化是一種『普遍主義』爲主導的文化,那麼,中國文化則是一種靠『特殊主義』維繫的文化。前者因爲『普遍主義』演繹出了契約精神和民主傳統,而中國文化則因爲『特殊主義』推導出了人倫情感和等級秩序。前者因爲工業化的滲透,面臨著技術的瘋狂和人的工具化的危險後者因爲人倫情感的異化和等級制度的僵化,面臨著如何面對『科學』和『民主』的尷尬。下面先講一下西方文化的特質。在我看來,西方文化的特質就是一種『普遍主義』。

  我在讀【通鑑】的一開頭就講過,就曾經把中國的文化和西方的文化加以比較,並在一種緯度上指出了二者的差異(而非優劣)。西方的藍色文明過早地斬斷了人和人之間的聯繫,從而使得西方文化對人的個體生存極爲關注。對個體而言,通過向外探究和強調,造就了西方悠久的形上學傳統、科學傳統和宗教精神,從而使得西方人不會面對人生的有限而茫然失措。向外超越對西方人提供的是一種安身立命之本,這是一種價值的歸宿和精神的家園。身爲東方人,我們也許永遠都不會明白宗教和科學在西方人眼裡意味著什麼,也正因爲此,中國人不知道什麼是科學精神,更不知道什麼是宗教情懷。因爲這是文化之根。正如康福德在【從宗教到哲學】中所說的那樣:『西方人經過畢達哥拉斯以後,受其影響的各種體系都是傾向於出世的,把一切價值都置於上帝的不可見的統一性之中,並且把可見的世界斥爲虛幻的,說它是一種渾沌的介質,其中天上的光線在霧色和黑暗之中遭到了破壞,受到了蒙蔽』。可見,西方人的價值世界和精神家園在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世界,而正是這個自己製造出來的世界給了自己意義和活下去的勇氣,正如伯奈特在【早期希臘哲學】中所說的:『我們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異鄉人,身體是靈魂的墳墓,然而我們決不可以自殺以求逃避,因爲我們是上帝的所有物,上帝是我們的牧人,沒有他的命令我們就沒有權利逃避。』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