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2|回覆: 0

[史學] 西藏的發展簡史(2)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0-11-1 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銅雀歷史網

(六)中華民國時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西藏局勢大亂。英印總督明托感到機會來臨,支持達賴喇嘛組成一萬名西藏民軍,圍攻拉薩、日喀則和江孜等地的川軍,聯豫、鍾穎所部川軍逐步陷入絕境中。同時,趙爾豐在成都被處死,康巴的土司、寺廟,趁機作亂,恢復原有的權力。
    1912年袁世凱任命鍾穎爲西藏辦事長官,行使前清駐藏大臣的職權,並派官員楊芬等人於啟程前往印度大吉嶺與達賴喇嘛聯繫;另一方面又命令四川督軍尹昌衡於率軍西征,進入康區平亂,聲援駐藏川軍,同時令雲南都督蔡鍔率軍出康南配合川軍的行動。然後,民國政府設立蒙藏事務局,任命貢桑諾爾布爲總裁,並袁世凱恢復十三世達賴名號。
    1913年初,十三世達賴回到離別近三年的拉薩。在這期間,十三世達賴宣布『凡是漢人遞到西藏之公文、政令,概勿遵從。』
    尹昌衡部川軍和蔡鍔部滇軍,從1912年6月開始西征,進入康區擊潰各地土司、寺廟的抵禦後,於8月底分別進抵昌都和鹽井以南,9月下旬逼近工布江達。但民國政府在英帝國主義的壓力下,電示蔡鍔、尹昌衡停止進軍。
    十三世達賴喇嘛的侍讀德爾智赴庫倫,在1913年1月11日與外蒙古簽訂了【蒙藏條約】。1913年4月,民國政府任命陸興祺爲護理駐藏辦事長官,並通知英印政府。
    中印邊境東段的傳統習慣線,沿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千百年來一直如此。這條傳統習慣線和麥克馬洪線(喜馬拉雅山脊)之間的門隅、珞渝、察隅三個地區(著名的城鎮有邦迪拉、西巴霞曲、里戛和阿帕龍)的居民主要是爲門巴族、珞巴族,歷史上一直歸西藏管轄,六世達賴喇嘛就出生在門隅。西姆拉會議上,英印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非法簽定了麥克馬洪線,中國中央政府拒絕簽字。
      
    1917年秋,駐類烏齊的川軍抓獲兩名藏軍,押住昌都,川軍統領彭日升將其斬首。藏軍發兵進襲,連陷類烏齊、恩達等地,進而圍困昌都、察雅。彭日升頻頻告急,但四川軍閥正忙於同雲南軍閥作戰,故僅有川邊鎮守使派出的一個營往援。1918年藏軍攻占昌都,俘彭日升。接著兵分兩路東進,攻占德格、鄧柯等七縣。最後藏軍同川軍在甘孜以西之絨壩岔激戰二十餘日,互據雅礱江兩岸扼守。這就是民國時期的藏軍第一次東犯。
    這時,北洋軍閥各系統分裂成直、皖、奉三系,又有南方各地軍閥,孫中山的革命黨相互征戰,全國處於四分五裂的混亂局面。大總統徐世昌自顧不暇,不可能同達賴喇嘛討論藏軍東犯問題。川軍主力又正在同滇軍激戰,難以分兵對付藏軍。
    1919年,甘肅派李仲蓮、朱繡到達拉薩,會見了達賴喇嘛。這是辛亥革命以後八年來,中國中央政府第一次衝破英國阻撓,直接派員進入西藏。朱繡等呈交了甘肅督軍張廣建給達賴喇嘛的函件及禮品。朱繡等返回內地,正逢直皖戰爭後,民國政府無暇顧及藏事,使本來可能進一步發展的西藏與中央關係停頓下來。
    十三世達賴喇嘛深感英國插手西藏內部事務,已經危及其在藏的統治地位,於是停辦了江孜的英人學校,明令禁止藏族官民穿西裝,還拆掉親英分子在羅布林卡爲他修建的一座西式洋房。同時於1924年派貢覺仲尼赴京接替雍和宮堪布羅桑策殿之職。這實際上是達賴喇嘛和噶廈的駐京代表。
    1923年出走內地的九世班禪,1929年成立了班禪駐京辦事處。受此影響,達賴也派(雍和宮堪布)貢覺仲尼拜見蔣介石,然後貢覺仲尼回經印度回到西藏。同時國民政府文官處官員劉曼卿(西康藏族,生於拉薩),也受派取道西康入藏,於1930年抵達拉薩,受到達賴喇嘛接見。
    1930年8月,貢覺仲尼由西藏返回南京,被正式任命爲西藏常駐南京總代表。經國民政府同意,西藏在南京、北平、西康三處正式設立了辦事處。自此,西藏地方同祖國之間近二十年的不正常關係告一段落,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之間建立起了正式的經常聯繫。
    1930年5月,西康甘孜的白利土司和大金寺之間因土地差民糾紛發生爭端,藏軍支持大金寺,出兵占領白利。駐甘孜之川軍西出白利鎮,與藏軍衝突。當時正值四川軍閥混戰,駐西康的川軍難以兩全,藏軍得以順利占領甘孜、新龍(瞻化)。1932年藏軍得寸進尺,占領囊謙,包圍玉樹。青海軍閥馬步芳組織援軍反攻,擊敗藏軍,並進入西康,占領1919年以來被藏軍據有之石渠、鄧柯等縣。 四川劉文輝亦派出一個旅,乘機收復了金沙江以東之甘孜、新龍、德格等縣。川、藏兩軍遂隔金沙江對峙。此乃第二次藏軍東犯,與第一次不同的是:藏軍失敗了。
     
    1933年12月,十三世達賴喇嘛在拉薩圓寂,享年58歲。1934年國民政府任命黃慕松爲弔唁達賴喇嘛專使進入西藏。隨後,國民政府批准熱振任攝政,封熱振爲『輔國普化禪師』。 黃慕松經四川、西康,抵達拉薩,他是中華民國成立以來中央政府首次派遣入藏的大員。
    英國忌恨黃慕松入藏,於是英國駐錫金專員威廉遜派錫金人饒依巴都入藏,名爲祝賀熱振就任攝政,實爲了解、監視黃慕松的活動,與西藏親英上層密商對付中央的辦法,並向噶廈索要1931-1932年藏軍東犯前後購買英國槍械的欠款,藉此壓西藏疏遠中央。
    黃慕松在拉薩工作近三個月,見噶廈所提條件與中央相去甚遠,於是經海路返回中央。經噶廈同意,黃慕松留劉朴忱、蔣致余在拉薩負責電台,以保持與噶廈的接觸和中央的聯絡。由此,電台成爲蒙藏委員會的駐藏辦事機構。 同時英國將駐江孜商務代表黎吉生和電台強行留在拉薩。
    1940年,青海省湟中的幼童拉木登珠(丹增嘉措),被確認爲十四世達賴喇嘛。國民政府派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入藏會同熱振共同主持第十四輩達賴喇嘛轉世事宜。吳忠信離重慶飛香港、仰光,再乘船去印度轉赴西藏。1940年2月,坐床大典在布達拉宮正殿隆重舉行,吳忠信座位在達賴喇嘛之左,面南平坐,其他中央官員坐東面西;熱振率眾僧坐西面東,三噶倫及眾俗官則坐南面北。由於英國挑唆低設吳忠信座位的陰謀破產,古德沒有參加典禮。 吳忠信與熱振協商,在黃慕松留下的駐藏機構人員基礎上,於1940年4月正式成立了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
    格倉活佛在青海迎請達賴靈童入藏,被馬步芳敲詐勒索了四十多萬元,弄得西藏上下怨聲載道,於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撥款四十萬元坐床典禮經費作爲補償。當時正值抗日戰爭中期的艱苦歲月,國民政府財力十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數次撥巨款投入十四世達賴喇嘛坐床之用,爲西藏解決這一重大財政問題,實屬不易。
     
    熱振活佛在接待和配合黃慕松、吳忠信入藏的兩次重大活動中,都表現出尊重和擁護中央的內向之心。在他擔任攝政期間,中央和西藏地方的關係日益密切。這些就使得英國及其支持的西藏分裂主義勢力把他看成是眼中釘,必欲拔除而後快。
     
    熱振將攝政位讓於大扎。但大紮上台後卻倒向英國,清洗熱振派官員,任命親英分子索康旺欽格來爲噶倫、夏格巴汪秋德丹爲孜本,西藏地方政府大權基本落入親英派手中。
    1942年在英國唆使下,噶廈成立西藏外交局,並通知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今後有事與外交局聯繫。這是欲將中國當成外國的一個嚴重的『藏獨』步驟,國民政府當即予以拒絕。但英國駐拉薩代表處卻立即與西藏外交局聯繫。
    接著,噶廈親英分子害死熱振,震動全中國。  
    1949年6月,藏軍第六團從日喀則調到拉薩,在市區到處搜查共產黨。噶廈政府又舉行了以詛咒漢族人爲目的的『扣鍋』、『驅鬼』的宗教儀式,黎吉生到現場助威。7月,噶廈政府驅逐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陳錫璋等人,這就是著名的驅漢事件。
     
    綜觀整個民國期間,中央政府已經失去去西藏的控制,甚至連形式上的控制都岌岌可危。西藏已經在事實上獨立於中央,不過形式上還沒有正式獨立,正所謂西藏獨立『有實無名。』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7年,西藏反動上層支持康巴叛亂分子在拉薩成立了『四水六崗』反動組織。12月,美國中央情報局將在美國接受訓練的旺堆空投到山南。1958年6月,康巴叛亂分子在噶廈的默許縱容下,於山南地區的哲古宗組建了4000餘人的『四水六崗衛教軍』,恩珠倉貢布扎西任總指揮。得到美國和藏政府兩方面支持的『衛教軍』,隨即在尼木、麻江、烏都、羊八井、貢嘎、扎朗等地襲擊解放軍、公路道班,並圍攻山南澤當、扎木、丁青等地的黨政機關等。局部叛亂就這樣蔓延開來。
    1959年3月10日達賴喇嘛準備去軍區大院看文工團演出,叛亂分子造謠並煽動藏民2000多人包圍了羅布林卡,使達賴失去了行動自由。3月17日,索康、柳霞將達賴喇嘛及其家人劫出羅布林卡,渡過拉薩河,經山南地區出逃。3月19日夜,叛亂武裝開始向駐拉薩的漢族人大舉進攻。西藏全局性的叛亂,就由這樣搞了起來。
    3月29日,叛亂集團逃到了山南地區隆子縣。他們歇下陣腳,決定以隆子縣爲臨時首府,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但不久達賴便得悉:漢族人已經幹掉拉薩叛軍,而且揮師南下,擊潰了他的山南主力『四水六崗衛教志願軍』。達賴走投無路,只得越過『麥克馬洪線』,逃抵印占區。1960年初,達賴在印度穆索里正式成立了『流亡政府』,不久,流亡大本營遷到印度西北部的小鎮達蘭薩拉。9月,達賴在達蘭薩拉召開第一屆『西藏人民代表大會』,公布了『憲法』,宣布成立『大雪國政府』,也即『西藏流亡政府』,同時宣布自己爲『國家首腦』。
    爲了獲得國際社會對西藏獨立的支持和同情,達賴四處遊說,六七十年代訪問了泰國、日本、美國,蘇聯、蒙古和歐洲11國,但大多數國家對待達賴都非常謹慎。
    達賴窘迫的日子直到1989年才開始化解。當時國際格局劇變,社會主義道路在東歐和蘇聯受挫,國際反共勢力把矛頭聚指中國,西藏問題成爲國際社會染指中國的一個棋子。早已摸熟西方國家脾氣的達賴立即打出了『人權,民主,自由』的旗子遙相呼應,他在一夜之間由一個西藏的農奴主,搖身變成聞名世界的『人權鬥士』。時來運轉,達賴受到的國際禮遇有時甚至令他本人也受寵若驚。
    美國是達賴夢寐以求的靠山。自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以來,美國經歷了尼克森、福特、卡特、里根、布希和柯林頓等6任總統。前4位總統在對華政策上,都試圖藉助中國抗衡蘇聯,在西藏問題上終止對西藏分裂分予的武裝援助,堅持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形成了政府要員不會見達賴的慣例。直到布希時期,達賴才 靠上了美國這棵大樹。
    1989年『六・四風波』後,一向以『中國領導人的老朋友』自居的布希突然翻臉,不僅對中國實施措施嚴厲、內容廣泛的經濟制裁,而且攻擊中國侵犯西藏人權。尤其是海灣戰爭的勝利,使美國人的自信心和主宰世界的欲望空前膨脹,布希更做出了大膽的行動: 1991年4月18日,他在私人住處接見了達賴,打破了美國現任總統不接見達賴的慣例。在大約半小時的會談中,布希表示將促成達賴和北京政府恢復和平對話,同時慷慨解囊,答應每年給尼泊爾和西藏的難民提供約50萬美元的援助,而且美國之音也將開通藏語廣播。
     柯林頓與達賴有過3次會晤。第一次是1993年4 月27日,迫於中國的外交壓力,美國派副總統戈爾以私人身份接見來訪的達賴,在精心的策劃下,兩人談得正歡,柯林頓總統恰巧路過副總統辦公室,於是停下來與達賴寒喧,對中國和西藏的人權問題作了 5分鐘的象徵性交談。第二次是1994年,第三次是1995年。
    令達賴不可想像的是,有朝一日他的名字還會與諾貝爾和平獎維繫在一起。10月5日,當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洲作完關於西藏人權問題的演講並呼籲美國對中國實施經濟貿易制裁,回到老友加州大莊園主賽昂家休息的時候,美國之音傳來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本年度和平獎授予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這意外的驚喜使達賴措手不及,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更不可思議的是,達賴碰到了一個比美國更慷慨更友好的救世主----李登輝。1988年李登輝就任台灣總統,玩起了『隱性台獨』,利用台灣的經濟實力,在國際上大搞『務實外交』,公開製造 "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既然搞了『台獨』,國民黨政府歷來反對藏獨維護國家統一的政策也就變得空洞無物,李登輝索性撕下臉皮,向達賴拋獻媚眼,頻頻發出邀請達賴訪台的信號。1989--1991年,李登輝掏了3000萬美元支助流亡藏人。1992年台灣成立蒙藏基金會,當年編制預算就高達3000萬美元。李登輝在支持台灣獨立方面不遺餘力,李登輝是漢族人,可是在思想和文化上不能說是漢族人,更象一個大和民族的人。支持西藏獨立便是解除漢族對大和民族的威脅的步驟之一。
     1993年,達賴派出二哥嘉樂頓珠帶領一個代表團秘密訪台,爲自己下一步出訪鋪路架橋。李登輝告訴嘉樂頓珠,達賴關於西藏獨立的主張完全符合台灣的政策,他歡迎達賴訪台,願意和他討論『如何爲藏胞贏得真正的自由』。
     1997年3月底,達賴以『宗教人士』身份登上台灣島。李登輝在桃園巨蛋體育館爲達賴安排了一連兩天的弘法大會,近2 萬名信徒接受了達賴的灌頂,場面宏大。法會結束後,台灣『中國佛教會』當場將50萬美元的『供養金』贈給達賴,並表示還有部分供養金將來轉給達賴,這讓達賴樂不可支。
     實質性的活動則是與台灣當局的會晤。台『考試院長』許水德,『台灣省省長』宋楚喻、『內政部長』林豐正、台『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民進黨主席許信良,以及李登輝都先後會晤了達賴。李登輝在台北賓館與神交已久的達賴舉行了45分鐘的英語會談,『台獨』與 "藏獨』的核心人物終於匯流到一處。
     不過,達賴也有不安的事情-----轉世問題,而這件事情又是最致命的。
     早在1984年,達賴年滿58歲的時候,這塊心病便悠然升起。按照祖先規定,歷代達賴班撣轉世尋認都必須在西藏境內完成,而達賴喇嘛卻在國外。按照傳統,達賴喇嘛過世後,首先要由先知和喇嘛協商,確定轉世出現在何方,然後要觀察雲彩的奇妙形狀,再讓高級喇嘛到拉薩附近的湖泊中尋找湖水中顯出的未來的幻影,根據幻影的神示尋找轉世靈童。然而印度卻沒有這樣的聖湖。
     達賴無法名正言順地安排身後之事,於是企圖改變幾百年以來歷史形成的活佛轉世的定製,或者在流亡的藏人中尋找轉世,或者終止達賴制度。
     1993年9月,德國【明鏡】周刊記者採訪達賴:『在你之後還會有第15世達賴喇嘛嗎?"達賴回答:『在迄今爲止的政權下,肯定不會有了。』他傷感地表示自己將是最後的達賴。 李登輝是漢族人又不是幼童,所以不能當轉世的達賴喇嘛,他只能等待下輩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