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91|回覆: 0

[國學灌水] 陸游爲何對"小貓咪"既愛又恨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5-14 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網
201251492154576.jpg

大詩人陸游寫了不少關於貓的詩,讀來頗有趣味。
比如【贈貓】詩曰:『裹鹽迎得小狸奴,盡護山房萬卷書。』『狸奴』,是南宋人對貓咪的『愛稱』,陸游非但如此,還在前面加個『小』字,可見不是一般的喜歡。爲什麼喜歡?貓咪是『警長』啊,可以幫助愛書的詩人對付搞破壞的老鼠。不過,另外還有一首【嘲畜貓】詩,陸游所表達的意思卻既然相反,曰:『但思魚饜足,不顧鼠縱橫。』分明是在恨恨地說:我的親親小貓咪哎,別光顧滿足口腹之慾了成嗎?老鼠快鬧翻天了。
陸游這種既愛又『恨』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呢?說起來不是什麼大話題,但探究一下南宋人的貓趣,卻也令人忍俊不禁。
南宋人養貓是時尚。
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和陸游的【老學庵筆記】都記載了同一個故事,說秦檜的小孫女,大約六、七歲,特喜歡跟貓咪在一起玩,於是養了一隻獅貓。某日不知何故,貓咪走丟了,報案至臨安府,發動兵吏全城搜尋,結果找到了以百計的獅貓,卻均不是丟失的那隻。後來還給貓咪畫像百餘張,在茶坊、酒肆等熱鬧的地方四處張貼,大做『尋貓啟事』,最終也沒有找到。
這個故事說明,在當時的臨安,養貓是件極爲時髦的事兒。因此,趙炎以爲,陸游養貓,多半說明他也時尚,愛緊跟潮流,不做落伍之人。
貓咪可愛靈動,具觀賞性。
無論是會捕鼠的貓,還是不會捕鼠的寵物貓(會不會,待考),動則跳脫撲戲,靜則臥榻高眠,都是它們的天性,本身就是一道獨特的田園風景,喜愛它們的人,自然無不賞心悅目。比如南宋末方回有詩:『貓生三子將逾月,臥看跳嬉亦一奇。』范成大有詩:『閒看貓暖眠氈褥『。都是這種賞貓之動靜而感愉悅閒適的生動寫照。
既然貓咪這麼可愛,也就難怪南宋社會各階層的人爭相『供養』了。家中已經有貓咪的,就把貓咪當寶貝一樣疼愛,大魚大肉的侍候著。【夢粱錄】記載:『凡宅舍養貓,則每日有人供魚p。』瞧這待遇,比一般老百姓的飲食強多了。家中沒有貓咪的,就趕緊去買,買不到中意的,怎麼辦?就去向人要,還準備一份豐厚的『聘禮』,以示對貓的看重。
如本文開頭提到的陸游詩句『裹鹽迎得小狸奴』,『裹鹽』就是『聘禮』。顯然,陸游的貓咪是先看中了然後跟人要來的。儘管北宋的蘇東坡極力主張:『養貓以捕鼠,不可以無鼠而養不捕之貓。』但南宋人不管貓咪會不會捕鼠,只要它們可愛就行。【夢梁錄】就說:『貓,都人畜之,捕鼠。有長毛,白黃色者稱曰「獅貓」,不能捕鼠,以爲美觀,多府第貴官諸司人畜之,特見貴愛。』
貓咪催生行業經濟發展。
跟今天一樣,有需求就有市場,南宋臨安也有『貓市一條街』。可愛的貓咪,讓許多小生意人發了大財,他們中有專門販賣貓的,也有提供跟貓有關的商品和服務的,應有盡有,相當的全面。
周密在【武林舊事】中詳細記錄了臨安『貓市』的盛況,經營項目里有:『貓窩、貓魚、賣貓兒、改貓犬』等等。『貓窩』就是貓住的房子,『貓魚』就是貓吃的食物,『改貓犬』可能是給貓裝扮、美容。總之,貓的住、吃、穿的服務都有了。趙炎感嘆:南宋臨安的生意人,其眼光之精明、服務之周到,多麼像今天的浙江溫州人呀!簡直無孔不入。
更有甚者,由於『貓業』經濟的發展,箇中隱藏的巨大商業利潤,還帶來了一陣子造假風。據洪邁【夷堅志】記載,南宋臨安已經出現有人把白貓染成紅色、高價販賣騙取錢財的情況,這跟今天的地溝油、學歷造假、品牌造假,等等,何其相似乃爾!
貓咪被寵壞怕老鼠。
能夠擁有一隻善於抓老鼠的貓,不管是黑貓白貓,對主人來說,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但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南宋著名詩人陳郁【得狸奴】詩云:『舊日畜來多不捕,於今得此始安眼。』也即過去養的貓都不捉老鼠,直到今天才得償所願,難得!
洪邁的【夷堅志】還記載了一個有趣故事:『桐江民豢二貓,愛之甚。一日,鼠竊瓮中粟,不能出,乃攜一貓投於瓮,鼠跳躑上下,呼聲甚厲,貓熟視不動,久之乃躍而出。又取其次,方投瓮,亦躍而出。桐江民恥之。』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家中米缸發現老鼠,主人先後要求兩隻貓展示其特長,即使不能捉住老鼠,哪怕把老鼠嚇走也成啊。遺憾的是,兩隻貓大爺看見老鼠怕得要命,紛紛當了逃兵,這就讓主人瞧不起了。
明明是捕鼠的貓咪,爲何怕老鼠到了這等地步?沒有爲何,就是貓太過享福,被寵壞了。每天魚、p撐爆了肚皮,怎麼會捕鼠呢?它們不反過來給老鼠拜大年送大禮,就算很不錯的了。
陸游家的貓咪之所以『不顧鼠縱橫』,估計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他看走眼了,光注意貓咪的可愛外表,而忽略了所索要的貓咪是否會捕鼠,或者乾脆就是要了一隻觀賞貓;其二就是,或許原本這隻貓是會抓老鼠的,由於陸游的經常表揚和每天大魚大肉的物質獎勵,使得貓咪養尊處優慣了,從而失去了進取之心。人如此,貓咪焉能例外乎?(趙炎 專家博客)

        來源:中國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