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6|回覆: 0

[史學] 中國最大實物史料型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07-12-14 09: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經過兩年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今天正式與公眾見面。
紀念館主展館整體形狀猶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東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頭是陳列豐富的展廳,周邊莊嚴肅穆的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中部是原館的遺址悼念區,西部大片開闊區域是樹木蔥蘢的和平公園。
紀念館的整體設計體現了『從歷史走向未來』,由兩位中國建築大師齊康和何鏡堂創造設計,展示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呼喚和平』的意願。
與原館相比,新館區的占地面積增長了三倍,達到七點四萬平方米,建築面積擴大爲二點五萬平方米,展示的文物從一百多件擴大爲三千多件。很多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其中包括約翰・馬吉的攝影機和當年拍攝的電影膠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聖公會約翰・馬吉牧師曾冒著生命危險,用十六毫米攝影機,在南京現場拍攝了真實記錄南京大屠殺的影像原始素材帶,這也是當年留下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影音資料。二○○二年十月,馬吉牧師的兒子大衛・馬吉將他父親當年所用的攝影機、四盒膠帶等文物捐贈給了紀念館。
新館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幾組形神俱備、細膩逼真的藝術雕塑。由中國雕塑院院長、南京大學吳爲山教授精心設計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群雕【市民逃難】、主題雕塑【冤魂吶喊】【勝利之牆】,成爲凸顯各個展區主題的『點睛之筆』。在和平公園裡,著名雕塑家、瀋陽魯迅美術學院孫家彬創作設計的高達三十米、用漢白玉製作的【和平】雕塑,以一對手托和平鴿、展望未來的母子形象,生動地表達了人類對和平發展的期盼。
除了文物外,新展館還將展出三千五百多張照片;並獨創性地設置了檔案牆,其中包括遇難者、倖存者以及見證歷史的外籍人士的資料;此外,根據歷史資料和倖存者回憶,紀念館還復原了當年三戶遇難家庭的場景。
在紀念館的結束部分――尾廳,每隔十二秒就會有一滴水從高空滴下,同時側面牆上貼有遇難者遺像的燈光會亮起後再熄滅。在七十年前長達六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中,平均每十二秒就會有一個無辜的中國人失去生命。
『要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已經去世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生前這樣說。如今,她的這句話被放大懸掛在紀念館中。同時懸掛的還有當年曾無私救助中國平民的德國人約翰・拉貝的名言:『可以寬恕,但不可以忘卻。』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