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湖北省浠水縣洗馬鎮下著傾盆大雨,顧光球的衛生室在雨中顯得孤獨安靜。一走進簡陋的診所,破舊的桌椅和中藥櫃映入眼帘,顧光球生前就在這裡爲八方咀村、七里沖村和官塘村三個村子的村民看病開藥。顧光球的徒弟謝廣森在一旁整理師傅留下的一疊疊藥方。
一生熱愛中醫學習不輟
顧光球出生在浠水縣與蘄春縣交界的三角山下。三角山一帶流傳著北宋『醫王』龐安時、明朝『醫聖』李時珍抓藥行醫、治病救人的故事,顧光球自幼崇拜這兩位中醫名家。1972年,高中畢業的顧光球懷著對中醫的熱愛,拜當地一位老中醫周學海爲師學習中醫。村里人都知道周學海的脾氣很大,從不輕易收徒。但周學海被勤奮好學的顧光球所打動,於是將自己的中醫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顧光球。跟師不到一年,顧光球便能獨擋一面,被推薦到洗馬鎮八方嘴村衛生室,成爲一名赤腳醫生。2006年起,年逾五旬的他克服種種困難,用兩年的時間參加學習,取得黃岡衛校中醫中專畢業證書。
顧光球的家離診所不遠,記者看到他的書櫃裡擺滿了中醫方面的書。書桌上兩本泛黃的【實用中醫學】和【農村常見病防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顧光球的妻子汪杏花說:『這些書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了。只要一有空他就翻來學習。』
一把草一根針服務村民
村民顧思告二十多年前患了肝癌,腹腫如桶,走路困難,衣服都穿不上。因爲付不起大醫院的治療費用,只能回家臥床。顧光球對他進行中藥保守治療,每隔幾天都到病人家裡,幫忙抽去腹中積液。抽取過程中,顧光球不怕髒、不怕累,堅持不戴口罩。他說,戴口罩會讓病人心理上有距離感。在顧醫生的照料下,顧思告比大醫院的『判決』多活了整整15年。
顧光球治療小兒疳積很拿手。病情嚴重的小孩,他只要用針灸刺他五指的幾個穴位三次就能治癒,病情較輕的一次即可治癒。面癱和中風後遺症的病人來找他,幾針下去,病情就能得到治癒或緩解。
顧光球常自己去山裡採藥。一次與幾名村醫一起到蘄春縣仙人台大山里挖草藥,突然遭遇一大群馬蜂襲擊。顧光球招呼大夥趕緊打開隨身攜帶的清涼油防禦,不料自己失足滾到山溝昏迷了過去,治療一個多星期後才能下地。從此,顧光球頭上留下了被毒蜂蟄的傷疤。
採藥回來後,他還要自己處理,晾曬、炮製都是他親自來。妻子回憶說:『我經常幫他砍柴燒火。這種藥怎麼炒,那種藥怎麼去皮等,他的要求很高,炒藥的時候一忙活就是好幾個小時。』徒弟謝廣森說:『師傅對藥材把關很嚴。由於這邊的氣候潮濕,師傅要求我每天都要把這些草藥拿出來晾曬、檢查。』
醫德高尚造福一方百姓
顧光球常對妻子說:『醫生就是治病救人,這是我的責任。』汪杏花說:『他這一輩子,就守著這間診所了。80多歲的老母親春節期間生病住院,爲了給村裡的鄉親治病,他沒有時間探望;大女兒在黃石工作、成家,10年他只去過女兒家吃過一頓飯,就又匆匆趕回診所。這裡不比城裡,上下班不按點,隨時都會有人來看病。他的手機從不關機,24小時待命。』
不管何時,只要村民一個電話,顧光球便馬上出發。周邊都是山路,爲了加快出診速度,把握最佳治療時機,在騎壞了四輛自行車之後,顧光球又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村民稱之爲『鄉村120』。八方咀村80多歲的村民顧漢奎和老伴兩人身體不好,兒女在外工作,去年春天,顧漢奎患上了肺病,只要老人一個電話,顧光球就踏上15里的山路,除了診斷熬藥,還幫助老人燒水做飯,照顧老人的生活。
一個下雪的深夜,顧光球接到電話,得知一個村民感冒、腹痛,他迅速騎上摩托車,迎風冒雪花了兩個小時趕到病人家中。經診斷卻是另一種病症,他二話不說,馬不停蹄地返回家將對症的藥品送到病人家中,忙完天已大亮。
就在顧光球發病的當天,他還四次出診。早上6點半,他匆匆吃了幾口面,套上雨靴,穿了件破洞的雨衣,背起診箱騎上摩托出發了。半個小時後,顧光球渾身濕透地回到診所,忙到11點半,正要回家吃午飯,想起頭天晚上答應要去看官塘角村陳月英婆婆,又耽誤了吃飯。下午1點半,七里沖村村民顧月清侄子打電話叫他去量血壓,他剛準備吃飯就又放下了飯碗。晚上6點多又出診一次。整整一天,顧光球只吃了幾口飯,喝了一碗米湯。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村民對記者說:『我患有哮喘,之前一直是顧大夫給我治療,還有一次藥等著他給我開。』說完,眼睛濕潤的老人,默默地坐在診所門口,視線透過雨水投向遠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