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路問:『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白話譯文 子路向孔子請教到:『怎麼樣才能稱之爲士呢?』孔子說:『要能切磋相勉,彼此和悅,可以稱得上是士了。朋友切磋共勉,兄弟和悅相處。』
注釋 切切偲偲:切責相勉、切磋琢磨。朱子:『切切,教告懇惻而不揚其過;偲偲,勸勉詳盡而不強其從。』鄭汝諧:『切切,情切至也;偲偲,交相勉也。』【正義】:『凡以物相摩按謂之「切」,故「切」有「責」訓。(切切,責勉。)』 怡怡:和悅、和順、謙順的樣子。馬融:『切切偲偲,相切責之貌;怡怡,和順之貌。』錢穆:『朋友以義,兄弟尚恩,若混施之,則兄弟有賊恩之禍,朋友有善柔之損矣。然亦不當拘說;朋友非全不須怡怡,兄弟亦非全不須切切偲偲。』
前賢註疏 【論語註疏】曰:此章問士行也。切切偲偲,相切責之貌;朋友以道義切瑳琢磨,故施於朋友也。怡怡,和順之貌;兄弟天倫,當相友恭,故怡怡施於兄弟也。 唐文治曰:夫子特以其所不足者告之。曰『切切偲偲,怡怡』,蓋以士之氣象而言。夫子蓋矯子路行行之敝,因以三者進之,俾之涵詠於【詩】【書】,磨礱其德性,自能有此氣象,所謂『高明柔克』也。 【論語正義】曰:朋友以義合,兄弟以恩合,處之各有所宜,此盡倫之事,非凡民不學者所能。故如此,乃可稱士也。 張栻曰:朋友之間不越是二端而已。至於兄弟,則特可言怡怡焉。以怡怡爲主而所謂『長善救失』者,蓋亦在怡怡之中矣。若有害於怡怡,則爲先失所以處兄弟之道矣,而余何言乎? 鄭汝諧曰:兄弟非不切偲,以和樂爲主;朋友非不和樂,以切偲爲主。以待朋友者施之兄弟,則傷愛;以處兄弟者施之朋友,則非忠。是以別白言之。 【大戴禮記】曰:宮中雍雍,外焉肅肅。兄弟憘憘,朋友切切。遠者以貌,近者以情。友以立其所能,而遠其所不能。苟無失其所守,亦可與終身矣。 徐英曰:同一『問士』,而夫子所答與子貢之問又異。蓋子路奮厲直前之人,不免粗中率易,故夫子告之如此。因材施教者然也。 陳祥道曰:【詩】曰『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切切偲偲之謂也;『兄弟既翕,和樂且耽』,怡怡之謂也。蓋閨門之內,恩掩義;閨門之外,義掩恩。孔子言『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孟子言『責善朋友之道』。父子之間不責善,是皆不以恩廢義,不以義賊恩。子路之爲人喭而行行,其於朋友兄弟必不能然,故孔子告之【棠棣】之詩。 蔡節曰:切切者,誠意之懇到也;偲偲者,思慮之詳審也;怡怡者,意氣之平夷、容色之和悅也。此皆子路所不足,故夫子因其問士而告之。復借朋友兄弟以發明其指,所謂『切切偲偲』者,若朋友之篤誠意、審思慮,以相成也;所謂『怡怡』者,若兄弟之平意氣、和容色,以相親也。 【松陽講義】曰:大抵士行也者,雖淺深高下不同,必能以學問變化其氣質。使一味氣質用事,則亦不可謂士矣。『朋友切切偲偲』,非謂朋友不必怡怡也,但當以切偲爲主。『兄弟怡怡』,非謂兄弟不必切偲也,但當以怡怡爲主。如醫之用藥,這一劑某藥爲君,那一劑某藥爲君,絲毫不爽。說至此,真是十分細密,一毫也粗不得,一毫也浮不得。切偲怡怡,猶當善用之如此,而況一味行行者乎?今日學者讀了幾篇濫時文,便儼然以士自居,試想與這切偲怡怡氣象有幾分相似?真是可恥。 附錄 唐文治曰:【論語】凡言『如』者,皆謂氣象,如『申申、夭夭』之例。 【毛詩傳】曰:兄弟尚恩,熙熙然;朋友以義,切切節節然。(【論語正義】引孔疏云:兄弟之多則尚恩,其聚集則熙熙然;朋友之交則以義,其聚集切切節節然。『切切節節』者,皆切磋勉勵之貌。) 【論語正義】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謂士矣』,夫子語止此。當時皆習見語,故夫子總言之。記者恐人不明,故釋之曰:『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所謂『七十子之大義』也。
本章參考書目 【大戴禮記】【論語集解】【論語集注】【論語註疏】【論語全解】【論語學案】【論語新解】【論語正義】【論語意原】【癸巳論語解】【論語集釋】【論語集說】【論語大義】【論語會箋】【毛詩傳】【松陽講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