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咽中干、煩躁,明明是陰虛生熱,爲何用甘草乾薑湯治療?』『治療又用桂枝湯、又用甘草乾薑湯、又用承氣湯、又用四逆湯,這條到底是什麼證?』不少醫者常對【傷寒論】第29條提出質疑。筆者也曾對本條文理解不透,經反覆學習反覆思考,始悟胡希恕先生『不將仲景書始終理會先後合參,但隨文敷衍故彼此矛盾黑白不辨』訓戒中『始終理會』的深刻內涵,認識到讀仲景書不但要前後參照解讀,而且更要用經方理論來解讀。
【傷寒論】六經不同於【內經】六經
欲讀懂第29條,首先要明確【傷寒論】是經方醫學理論體系,是以方證理論治病的醫藥學體系,其主要理論六經,不同於【內經】的六經。
對此前賢已有很多論述,如章太炎謂:『按【傷寒】太陽等六篇,並不加經字,猶曰:太陽部、陽明部耳。柯氏【論翼】謂:「經爲徑界」,然仲景本未直用經字……【傷寒論】六經傳變是病位傳變,並非王叔和強引【內經】一日傳一經之說。』岳美中謂:『重讀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見其察證候而罕言病理,出方劑而不言藥性,准當前之象徵,投藥石以祛疾,直逼實驗科學的堂奧。【傷寒論】所論六經與【內經】迥異,強合一起只會越講越糊塗,於讀書臨證毫無益處。』胡希恕先生謂:『【傷寒論】的六經與【內經】無關,六經來自八綱。』
此外,【傷寒論】和【內經】的許多病證概念、術語的內涵不同,如【內經】的傷寒謂『傷於寒』;中風謂『中於風』,是以病因而論。而【傷寒論】的傷寒是『太陽病,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體痛、嘔逆、脈陰陽俱緊者』;中風是『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即以症狀反應而論。更有不少理念、術語是【內經】所沒有的,如『半表半里』、『陽』、『陽氣』、『陽微結』等。這裡要特別說明的是,【傷寒論】中多處出現這些概念,如第27條的『此無陽也』;第29條的『以復其陽』;第30條的『亡陽故也』;第46條的『陽氣重』;第147條的『陽微結』……後世注家在註解有關條文時,以【內經】概念附會,造成了混亂,就如岳美中所說『強合一起只會越講越糊塗』,讀不懂有關條文,第29條是典型代表之一。
胡希恕先生以『始終理會』讀【傷寒論】,終於悟出這些理念、術語是經方獨有的理論概念,即經方的陽、陽氣是指津液、體液、氣血、精氣。理解這一點,再讀第29條及諸條就較容易了。
要用經方理論分析【傷寒論】原文
對第29條的解讀,先要明了條文大意、原文結構,繼而用經方理論分析原文的實質。
第29條原文:『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反與桂枝欲攻其表,此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作甘草乾薑湯與之,以復其陽。若厥欲足溫者,更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若胃氣不和譫語者,少與調胃承氣湯;若重發汗,復加燒針者,四逆湯主之。』
本條是論述太陽病治療後出現的變證,是臨床急性病或慢性病常遇到的問題。再具進一步分析,是使用桂枝湯不恰當的病案記錄,亦可以說是對誤治病案的經驗總結。讀懂這個醫案,除了具備前述經方理論概念外,還要聯繫【傷寒論】前後有關條文。
首先看本文所述主證:『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這是本條論述的主要證候,理解其實質、特點,必須參考前第2條、第3條、第12條、第16條、第20條、第27條、第28條等條文。即本條冠首爲傷寒,但後接述『自汗出』,根據前已述傷寒無自汗出,中風才有自汗出,故本條主證當是中風之變證、類證。
對中風治療,前第12條已說明用桂枝湯。桂枝湯是發汗止汗的方藥,亦稱調和榮衛法代表方,胡希恕先生還特別引用【內經·素問·評熱病論】的『陰陽交』來說明溫中養胃生津液、扶正祛邪解熱、發汗止汗之理,很值得參考。這裡要強調的是,桂枝湯發汗力雖不大,但【傷寒論】在論述其適應證和煎服方法、注意事項時,有詳細記載和論述,如第12條在講解桂枝湯的煎服法時,囑『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即一劑藥只服其三分之一,唯恐服量大,使大汗出造成壞病,強調發汗要恰到好處,即『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如果發汗太過,則不但病不解反使病情加重成壞病,如第20條所述『太陽病,發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是說因發汗太過,由太陽病變成了少陰病。並強調桂枝湯證合併了水飲,治療時如仍單用桂枝湯發汗,則不但表不解,而使病情加重。如第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
綜上所述,再聯繫第30條所說『病形象桂枝』之句,可知本條的主證似是桂枝湯證,而又見『小便數、心煩、腳攣急』,實是桂枝湯變證的外邪里飲兼津液傷之證。太陽中風證合併里飲,單用桂枝湯發汗則病不愈,在【傷寒論】有多處論述,第28條已示其例,第65條:『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又是一再說明外邪里飲證只發汗不但表不解,還會激動里飲造成奔豚證。
這樣前後聯繫【傷寒論】有關原文,並以經方原有理論來解讀第29條,就易於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