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某,女,75歲,2019年1月5日初診。患者近3年來,雙下肢浮腫,按之凹陷明顯,伴有胸悶氣短,經中西醫治療後,未見明顯好轉。轉到我院中醫科求治,現症見:雙下肢浮腫,神疲乏力,失眠多夢,下肢浮腫,大便難解稍干,小便不利。 既往有高血壓病、冠心病病史,余無特殊病史記載。體格檢查:BP160/90mmHg HR52次/分 頸部軟,心律齊,未及雜音,雙肺呼吸音粗糙。腹部軟,肝脾肋下未及,雙腎無叩擊痛。舌淡,苔白。脈遲緩。輔助檢查:血脂檢查:膽固醇9.44/L,甘油三酯3.75mmol/L,心電圖偶發室性早搏。
辨證:氣虛下陷,水濕停聚。
治法方藥:補中益氣,利水祛濕。治療以補中益氣湯加減治療。
處方:生黃芪15克,太子參20克,炒白朮10克,陳皮10克,澤瀉20克,茯苓皮24克,茯苓24克,當歸10克,柴胡10克,升麻3克。七劑。水煎服,分三次溫服。
2019年1月14日複診,藥後患者雙下肢浮腫明顯減輕,胸悶氣短自覺症狀明顯減輕。再以原方續用,效不更方,以鞏固療效。
按:患者爲老年女性,水腫,下肢爲甚,辨爲脾腎兩虛,陽氣虛陷,水濕下注而成。蓋天地之間,氣生於水,水化爲氣,氣升則水散,氣陷則水停。若以上腫治風,下腫治濕,純用滲濕之法,雖然可見效,但虛者更虛,下濕者更濕,難以取得長久療效,故老年患者需以升氣爲第一要務,輔寓滲濕之法。補中益氣湯爲李東垣的【脾胃論】中的方劑,原用於『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睏倦少食,不耐勞累,動則氣短』等證,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功效。本方用補中益氣湯補中益氣,昇陽舉陷,加澤瀉、茯苓皮、重用茯苓加強滲濕。故收效顯著。(陳博)
(文中所載處方、治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