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41|回覆: 0

[儒學動態] 【春秋繁露】爲人者天41詩解天人情通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8-28 19: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情生天地,天地生人,爲人者天,人之爲人,
根本於天,至天至本,至本至始,人之始祖.
天人情通,人以類天,人之形體,化天數成;
人之血氣,化天志仁;人之德行,化天理義.
人之好惡,化天暖清;人之喜怒,化天寒暑;
人之受命,化天四時.人生有答,喜怒哀樂;
天生有類,春秋冬夏,春之答喜,秋之答怒,
夏之答樂,冬之答哀.天人相副,人天相應.
天地之性,人之性情.人主明道,省身之天,
法天擇地,如天出之,可生可殺,不可使亂.
非道不行,非法不言.君正國正,政有三端:
父子不親,致其愛慈;大臣不和,敬順其禮;
百姓不安,力其孝弟,孝悌安民,勉行身化.
天地之數,寒暑不歲,必有四時;聖人之道,
獨威難政,必有教化.先以博愛,教以仁也;
不貴難得,後教以義.天生地載,聖人教之.
君者民心,民者君體;心之所好,體必安之;
君之所好,民必從之.聖君至正,正己正民,
孝悌禮義,重仁輕利,躬親職上,民聽善生.
衣服中禮,容貌恭敬,應對謙遜,好仁惡惡,
就善遠鄙,目耳心悅,行思可樂,容止可觀.
爲生應作『爲生者』,負責生育的,指負責生育的父母不能爲人,爲人者天也。人之人本於天『人之人本於天』應作『人之爲人本於天』,人類做爲人是以上天爲本源的,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類天類似上天,與上天相類似也。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人之血氣,化天志而仁成仁。按董仲舒的觀點:『天志仁』(【天地陰陽篇】)。人的血氣流通(如同天心周溥,血氣流通不暢,則病麻木,謂之不仁;人之德行,化天理而義。人之好惡,化天之暖清溫暖和清爽。清:清爽,涼爽;人之喜怒,化天之寒暑;人之受命,化天之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之答,春秋冬夏之類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樂,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相符合,相稱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受、授古同字,這裡包括這兩種意思,由天之號命名也。爲人主也,道莫明省身之天,如天出之也。使其出也,答天之出四時而必忠其受也,則堯舜之治無以加,是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爲亂。故曰:『非道不行,非法不言。』此之謂也。
譯文負責生育的父母不能管理人,管理人的是上天。人所以成爲人是以上天爲本源的,上天也是人的曾祖父。這是人所以與上天相類似的原因。人的身體,是變化上天的法則而形成的;人的血氣,是變化上天的意志而成仁;人的德行,是變化上天規則而成義。人的好惡,是變化了上天的溫暖和清;爽人的喜怒,是變化了的寒暑;人受到的使命,是變化上天的四時。人生有喜怒哀樂的反應,是和春夏秋冬相類似的,喜是春季的反應;怒是秋季的反應;樂是夏季的反應;哀,是冬季的反應。上天相助的對象在於人。人的情感,本性是由上天賦予的。所以說,授與受,由上天命定。做爲統治者,原則沒有比省察自身的上天更明確,如同上天制定的一樣。假使是上天制定的,順應上天出現四季一樣一定忠實他的原則,那麼堯舜的統治沒有再好的了。這些事君者可以讓他,活也可以殺死他,卻不讓他製造動亂。所以說:『不符合規律的事不做,不符合上天原則的話不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傳】曰語見【禮記.表記】。董氏認爲【禮記】也是解釋【春秋】的著作: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一則國受命於君。君命順,則民有順命;君命逆,則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慶,兆民指數量很多的普通百姓賴之。』此之謂也。【傳】曰語不知所出:政有三端:父子不親,則致其愛慈;大臣不和,則敬順其禮;百姓不安,則力其孝弟。孝弟者,所以安百姓也。力者,勉行之身以化之。天地之數,不能獨以寒暑成歲,必有春夏秋冬。聖人之道,不能獨以威勢成政,必有教化。故曰:先之以博愛,教以仁也;難得者,君子不,貴教以義也。雖天子必有尊也,教以孝也;必有先意爲必有先後長幼也,教以弟也。此威勢之不足獨恃,而教化之功不大乎?
譯文解釋【春秋】的文字說:天子從上天那裡接受使命,天下人都由天子那裡接受使命,一國之內的人都從國君那裡接受使命。國君的使命遂順,百姓就有遂順的命運;國君的使命違逆,百姓就有違逆的命運。所以說:『一個人有了福慶,眾人都依賴他。』說的就是這個意思.解釋【春秋】的文字說:『政事有三件:父親和孩子不親近,就使他們親愛;大臣之問不和睦,就使他們彼此恭敬符合禮義;百姓不安穩,就努力鼓勵使他們具有孝悌的思想。孝悌是用來安定百姓的。力是努力鼓勵百姓並教化他們。上天的運行法則,不能僅僅有寒暑就構成一年,必須有春夏秋冬四季。聖人的辦事原則,不能僅僅用權威和勢力來組成政治,一定有教化。所以說:先用博愛影響,再用仁教化;難以得到的東西,君子不以爲貴重,要以道義教導他們。雖然天子一定有尊嚴,也要用孝道教導他們;一定會有兄弟長幼,也要用兄弟之禮教導他。這種威嚴權勢不可只依靠它,而教化的結果不是很大嗎?
【傳】曰語不知所出:天生之,地載之,聖人教之。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體也。心之所好,體必安之;君之所好,民必從之。故君民者,貴孝弟而好禮義,重仁廉方正,正直而輕財利,躬親職此於上,而萬民聽,生善於下矣。故曰:『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語見【孝經】。』此之謂也。衣服穿好衣服。衣:穿梳整貌者,所以說目(yuâ)目:使眼目愉悅。說:同『悅』也;聲音應對者,所以說耳也;好惡去就者,所以說心也。故君子衣服中合適,即符合禮儀而容貌恭嚴肅,恭謹,則目說矣;言理應對遜,則耳說矣;好仁厚而惡淺薄,人而遠僻鄙疏遠邪僻不正和眼光短淺的人。僻:邪僻,不端正,這裡指行爲不端的人。鄙:眼光短淺,這裡指眼光短淺的人,則心說矣。故曰:『行思可樂,容止容貌舉正可觀。語見【孝經】』此之謂也。
譯文解釋【春秋】的文字說:『上天養育他們,大地承載他們,聖人教導他們。國君是百姓的心臟;百姓是國君的肢體。心中所喜好的,肢體務必使之安穩;國君所喜好的,百姓一定跟從它。所以統治百姓的人,要以孝悌爲貴並愛好禮義,重視仁愛正直而輕視財貨利益,在上面親自執掌孝悌之義,百姓會聽從,在下面就會生出善來。所以說:『先王發現教導他們可以改變百姓的風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穿好衣服梳妝打扮,是爲了使眼目愉悅;聲音應和,是爲了使聽覺愉悅;對喜好的接近對厭惡的拋棄,是爲了使內心愉悅。所以君子穿衣服要合適而梳妝打扮要恭謹嚴肅,這樣眼睛就愉悅了;言談有道理,應對很謙虛,耳朵就會愉悅;喜好仁愛寬厚,厭惡淺薄,接近善良的人而遠離邪僻不正、眼光短淺的人,內心就會愉悅。所以說:『行爲思想可以使人快樂,容貌威儀可以讓人觀賞。』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