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9主術訓詩解2仁誠自治情假苛亂題文詩:
昔者神農,之治天下,神清氣正,不馳胸中,
智信自誠,不出四域,懷仁誠心,真誠所至,
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月省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谷,祀於明堂.
堂制有蓋,而無四方;風雨不襲,寒暑不傷.
遷延入之,養民以公.民朴端愨,財足不爭,
功成不勞,因天地資,而之和同,情真是故.
威厲不殺,刑措不用,法省不煩,其化如神.
南至交阯,北至幽都,東至暘谷,西至三危,
莫不聽從.當此之時,法寬刑緩,囹圄空虛,
天下一俗,莫懷奸心.末世之政:上取無量,
下貪無讓,民貧忿爭,力勞無功,智詐萌興,
盜賊滋彰,上下相怨,號令不行,報政有司,
不務返道,矯拂其本,事修其末,削薄其德,
曾累其刑,欲以爲治,無以異於,執彈來鳥,
捭梲狎犬,亂乃逾甚.水濁魚噞,政苛民亂.
是上多故,則下多詐;君上多事,則下多態;
君上煩擾,則下不定;君上多求,則下交爭.
舍本事末,譬猶揚垛,而以弭塵,抱薪救火.
【原文】
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甘雨時降,五穀蕃植,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月省時考,歲終獻功,以時嘗谷,祀於明堂。明堂之制,有蓋而無四方;風雨不能襲,寒暑不能傷。遷延而入之,養民以公。其民樸重端愨,不忿爭而財足,不勞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資而與之和同,是故威厲而不殺,刑錯而不用,法省而不煩,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阯,北至幽都,東至暘谷,西至三危,莫不聽從。當此之時,法寬刑緩、囹圄空虛,而天下一俗,莫懷奸心。
【譯文】
過去神農氏治理天下,精神沉靜而不躁動馳騁於胸中,智慧藏匿而不顯露於身外,只懷著一顆仁愛真誠之心。因而自然界甘雨及時降落,五穀繁茂生長,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月檢查,每季考察,到年底向祖宗神靈匯報豐收成功的喜訊,按季節嘗吃新谷,在明堂祭祀祖宗神靈。明堂的建制式樣,有天穹一樣的圓形頂蓋而無四面牆壁,但風雨卻不能侵襲,寒暑也不能傷害。每當祭祀祖宗神靈時,懷著公心養育民眾的神農氏率領隨從胸襟坦蕩步履從容地進入明堂。他的民眾樸素穩重、正直誠實,不用互相爭奪,因爲財物富足,不用過分勞累身體而能大功告成。他憑藉著大自然的資助,而與天地自然融會一體。所以,他儘管身處威厲地位,但卻從不逞威逞凶;制定刑法政令,但卻不必動用;法令簡略而不煩雜,所以對民眾的教化功效神奇。他的管轄範圍南到交趾,北到幽都,東到暘谷,西到三危,各處無不聽從歸附。在這個時候,法律寬厚,刑罰輕緩,監獄空虛,而天下風俗卻純一,誰也不懷奸詐之心。
【原文】
末世之政則不然,上好取而無量,下貪狼(很)而無讓,民貧苦而忿爭,事力勞而無功,智詐萌興,盜賊滋彰,上下相怨,號令不行,報政有司,不務反道矯拂其本,而事修其末,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而欲以爲治,無以異於執彈而來鳥,捭梲(baizhuo)而狎犬也,亂乃逾甚。夫水濁則魚噞(yan),政苛則民亂。故夫養虎豹犀象者,爲之圈檻,供其嗜欲,適其饑飽,違其怒恚,然而不能終其天年者,形有所劫也。是以上多故則下多詐,上多事則下多態,上煩擾則下不定,上多求則下交爭。不直之於本,而事之於末,譬猶揚垛而弭塵,抱薪以救火也。
【譯文】
而晚世的政治就不是這樣了。君主熱衷於索取而沒有休止,官吏貪婪得不懂得半點謙讓;民眾因貧困而被迫互相怨恨爭奪,費盡辛勞而不得報酬;智巧奸詐從此萌發興起,盜賊從此滋生泛濫;上上下下互相怨恨,法規號令不能推行實施;政府各級官員不致力於歸依天道,而是違逆治國的根本,只注意修飾枝節、小事;這時德政受到砍削,而刑罰卻得到加強增重,而想這樣來治理好天下,無異於手拿彈弓卻想招引鳥雀,揮動木棍卻想與狗玩耍,那只會亂上添亂。水混濁則魚兒就會浮出水面呼吸喘氣,政令煩瑣苛刻則民眾煩躁不安。所以那些馴養虎、豹、犀牛、大象的人,儘管給這些動物修建了柵欄,供給這些動物喜愛吃的食物,並適時投放不讓這些動物挨餓,改變這些動物的暴怒性情,使之馴馴服服,但就是不能使它們享儘自然壽命,原因何在?這是因爲這些動物的身體受到了強制的約束和脅迫。因此,在上的君主多智巧,在下的臣民就多奸詐;在上的君主多事情,在下的臣民易生事;在上的君主好煩擾,在下的臣民必受干擾而不安定;在上的君主多貪慾,在下的臣民好爭鬥。不立足根本而去追求末節,就好像揚起塵土去制止飛塵、抱著薪柴去救火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