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龍】卷10祝盟詩解2祈式誠敬祭楷恭哀盟者明處辭爲難題文詩:
至如黃帝,有祝邪文,東方朔有,罵鬼之書,
後之譴咒,務善罵唯,曹植詰咎,裁以正義.
禮儀祭祝,事止告饗;中代祭文,兼贊言行.
祭而兼贊,引伸而作.又漢代陵,哀策流文;
周喪盛姬,內史執策.策本書贈,因哀爲文.
義同於誄,文實告神,誄首哀末,頌體視儀,
太祝所讀,固祝之文.群言發華,降神務實,
修辭立誠,在於無愧.祈禱之式,必誠以敬;
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較.班固之祀,
涿山祝文,祈禱誠敬;潘岳之祭,庾婦之文,
祭奠恭哀:舉匯而求,昭然可鑑.盟者明也.
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方明,祝告神明.
在昔三王,詛盟不及,時有要誓,結言而退.
周衰屢盟,以及要劫,始以曹沫,終以毛遂.
秦昭盟夷,設黃龍詛;漢祖建侯,定山河誓.
義存克終,道廢渝始,崇替在人,祝何預焉?
臧洪歃辭,氣截雲蜺;劉琨鐵誓,精貫霏霜;
無補漢晉,反爲仇讎.信不由衷,盟無益也.
盟之大體,必序危機,獎忠孝德,共同存亡,
戮心齊力,祈靈取鑒,指天爲證,感激立誠,
切至敷辭,此其所同.然非辭難,處辭爲難.
後之君子,宜存殷鑑.忠信可矣,無恃神焉.
毖祀欽明,祝史惟談.立誠在肅,修辭必甘.
季代彌飾,絢言朱藍,神之來格,所貴無慚.
【原文】全文
至如黃帝有祝邪之文,東方朔有罵鬼之書,於是後之譴咒,務於善罵。唯陳思【詰咎】,裁以正義矣。
若乃禮之祭祝,事止告饗;而中代祭文,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伸而作也。又漢代山陵,哀策流文;周喪盛姬,內史執策。然則策本書贈,因哀而爲文也。是以義同於誄,而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頌體而視儀,太祝所讀,固祝之文者也。凡群言發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在於無愧。祈禱之式,必誠以敬;祭奠之楷,宜恭且哀:此其大較也。班固之祀涿山,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祭奠之恭哀也:舉匯而求,昭然可鑑矣。
盟者,明也。騂毛旄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在昔三王,詛盟不及,時有要誓,結言而退。周衰屢盟,以及要劫,始之以曹沫,終之以毛遂。及秦昭盟夷,設黃龍之詛;漢祖建侯,定山河之誓。然義存則克終,道廢則渝始,崇替在人,祝何預焉?若夫臧洪歃辭,氣截雲蜺;劉琨鐵誓,精貫霏霜;而無補於漢晉,反爲仇讎。故知信不由衷,盟無益也。
夫盟之大體,必序危機,獎忠孝,共存亡,戮心力,祈幽靈以取鑒,指九天以爲正,感激以立誠,切至以敷辭,此其所同也。然非辭之難,處辭爲難。後之君子,宜存殷鑑。忠信可矣,無恃神焉。
贊曰∶毖祀欽明,祝史惟談。立誠在肅,修辭必甘。
季代彌飾,絢言朱藍,神之來格,所貴無慚。
【原文】
至如黃帝有祝邪之文51,東方朔有罵鬼之書52,於是後之譴咒53,務於善罵。唯陳思【誥咎】54,裁以正義矣55。若乃【禮】之祭祀56,事止告饗57;而中代祭文58,兼贊言行,祭而兼贊,蓋引神而作也59。又漢代山陵60,哀策流文61;周喪盛姬62,『內史執策』63。然則策本書贈64,因哀而爲文也。是以義同於誄65,而文實告神,誄首而哀末,頌體而祝儀,太史所作之贊,因周之祝文也66。
【譯文】
相傳黃帝有對白澤獸的『祝邪之文』,東方朔寫過『罵鬼之書』,於是後來的譴責咒文,就極力追求善於責罵。只有曹植的【誥咎文】,才是正確的譴責咒文。
又如【儀禮】中所講祭祀死者的祝辭,其內容只是告請死者來享受祭品;到漢魏時的祭文,就同時還要讚美死者生前的言行。祭文中兼用讚辭,是從祭文的意義引伸出來的。此外,漢代的帝王陵墓,還有關於遷移帝王靈柩的哀策文流傳下來;周穆王的妃子盛姬死後,有『內史主持策命』的記載。『策』原只是寫明送葬之物,爲了表達哀傷之情才寫成文的。所以,哀策的內容和誄有相同之處,而這種哀文主要是稟告神靈的。它從讚揚死者的事跡開始,最後表達對死者的哀悼;內容上用近於『頌』的文體,卻以『祝』文的形式來表達。所以,漢代太祝所讀的哀策,其實就是同代祝文的發展。
【注釋】
51 祝邪之文:傳爲黃帝所作,今不存。據【雲笈七籤】卷一百【軒轅本紀】所載,『祝邪之文』是黃帝對一種通萬物之情而能說話的白澤獸的祝文。
52 東方朔:西漢文人,字曼倩(qiàn欠)。罵鬼之書,東漢王延壽在【夢賦】的序中,說他幼年『嘗夜寢見鬼物,與臣戰,遂得東方朔與臣作罵鬼之書』(見【古文苑】卷六)。
53 譴(qiǎn淺):責備。咒:祝告。
54 陳思:陳思王曹植。【誥咎】:曹植曾感於大風爲害,而借『天帝之命』作【誥咎文】(見【全三國文】卷十九),咎(jiù舊):罪過,災禍。誥:一作『詰』,詰咎即問罪。【誥咎文】中有對風神、雨神『害苗』、『傷條』等罪行的詰問。
55 裁:同『才』。正義:正確的意義。【誥咎文】的序中說:『天地之氣,自有變動,未必政治之所興致也。』文中經過對風雨之神的責問,最後使得風調雨順,『年登歲豐,民無餒飢』。所以說這才是『正義』的祝文。
56 【禮】:指【儀禮】,也稱【禮經】。祭祀:唐寫本作『祭祝』,指祭死者的祝辭。譯文據『祭祝』。
57 告饗(xiěng想):報請享受。饗:同享。
58 中代:本書【頌讚】篇稱晉代爲『末代』,可見這裡是以『中代』指漢魏時期。
59 引神:一作『引伸』。而:一作『之』。譯文據『引伸之……』。
60 山陵:帝王的墳墓。
61 哀策:亦作『哀冊』,文體之一。據【文體明辨序說·冊】,這是遷移帝王及太子、諸王、大臣靈柩時用的一種文體。
62 周:指周穆王。盛姬:周穆王的妃子。
63 內史執策:【穆天子傳】卷六:『西至於重璧之台,盛姬告病(郭璞註:『疑說盛姬死也』),天子哀之。……於是殤(未成年而死)祀而哭,內史執策。』內史:主管爵祿廢置的官。策:策命,這裡指贈死者之文。
64 書贈:唐寫本作『書賵』。賵(fèng鳳):送給死者之物。
65 誄(lěi壘):以列舉死者德行爲主的哀祭文。
66 『太史』二句:唐寫本作『太祝所讀,固祝之文者也』。譯文據此。【後漢書·禮儀志下】講帝王喪禮中曾說:『太祝令跪讀諡策。』太祝:官名,主管祝辭祈禱,漢代設太祝令。諡(shì市)策:據死者生前德行加以封號之文,亦作『諡冊』。這種文體也是因哀爲文,義同於誄。
【原文】2
凡群言發華,而降神務實,修辭立誠1,在於無愧。祈禱之式2,必誠以敬;祭奠之楷3,宜恭且哀:此其大較也4。班固之祀濛山5,祈禱之誠敬也;潘岳之【祭庾婦】6,奠祭之恭哀也。舉匯而求7,昭然可鑑矣8。
【譯文】
各種文章都表現出一定的文采,用於降神的祝文則要求樸實。祝辭的寫作必須真誠,要於內心無所慚愧。祈禱文的格式,須誠懇而恭敬;祭奠文的格式,應恭敬而哀傷。這就是寫祝禱文的大致要求。如班固的【涿邪山祝文】,就是誠敬的祈禱文;潘岳的【爲諸婦祭庾新婦文】,就是恭哀的奠祭文。列舉這些同類作品加以研究,其特點是顯而易見的。
【注釋】
1 修辭立誠:【周易·文言】中說:『修辭立其誠。』原指修理文教以立誠信,這裡借指寫祝辭的真誠。
2 式:指祈禱文的格式。
3 祭奠之楷:祭奠文的法式。
4 大較:大略,大概。
5 濛山:唐寫本作『涿山』。班固有【涿邪山祝文】,今存四句,見【全後漢文】卷二十六。涿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譯文據『涿山』。
6 潘岳:西晉文人。【祭庾婦】:指潘岳的【爲諸婦祭庾新婦文】。文殘不全,見【全晉文】卷九十三。
7 匯:類聚。
8 昭:明。鑒:察看。
【原文】3
盟者,明也。騂毛白馬1,珠盤玉敦2,陳辭乎方明之下3,祝告於神明者也4。在昔三王5,詛盟不及6,時有要誓7,結言而退。周衰屢盟8,以及要契9,始之以曹沫10,終之以毛遂11。及秦昭盟夷12,設黃龍之詛13;漢祖建侯14,定山河之誓15。然義存則克終,道廢則渝始16;崇替在人17,咒何預焉18。若夫臧洪歃辭19,氣截雲蜺20;劉琨鐵誓21,精貫霏霜22;而無補於晉漢,反爲仇讎23。故知信不由衷,盟無益也。
【譯文】
『盟』的意思就是『明』。用赤色的牛、白色的馬,盛放在珠玉爲飾的祭器中,祝告於神像前的文辭,就是『盟』。早在夏、商、周三代時的帝王,沒有盟誓,有時須要約誓,用一定語言約定就分開。到周代衰弱之後,就經常進行盟誓了;其流弊所致,竟出現要挾、強制的手段。開始是魯國曹沫迫使齊桓公訂盟,後來有趙國毛遂要挾楚王訂盟。到秦昭襄王和南夷所訂盟約,用珍異的『黃龍』表示決不侵犯夷人;漢高祖分封諸王侯的誓辭,用山河不變之意來寄望諸侯保持長久。但任何盟誓,只有堅持道義才能貫徹到底,道義不存,就會改變原來的盟誓。可見國家的盛衰,事在人爲,盟祝之辭有何相干?如漢未臧洪在討伐董卓時的【酸棗盟辭】,真是氣斷長虹;晉代劉琨的【與段匹磾盟文】,也寫得意志堅貞。但他們的誓辭,不僅未能挽救漢、晉的滅亡,當初訂盟的雙方後來反而成爲仇敵。由此可見,信誓之辭如不出自真心誠意,訂了盟也是毫無用處的。
【注釋】
1 騂(xīng星)毛:唐寫本作『騂旄』。相傳周平王東遷時,曾作『騂旄之盟』(見【左傳·襄公十年】)。騂旄(máo毛),赤色的牛。白馬:【漢書·王陵傳】載王陵說,漢高祖劉邦曾殺『白馬而盟』。
2 珠盤、玉敦(duì對):盟誓用以盛血、食的器具,以珠玉爲飾。
3 方明:用六面六色方木以象徵上下四方的神明,這裡泛指神像。【儀禮·覲禮】:『諸侯覲於天子,爲官方三百步,四門,壇十有二尋,深四尺,加方明於其上。』鄭玄註:『方明者,上下四方神明之象也。』
4 神明:神靈,天地諸神的總稱。
5 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帝王。
6 詛(Zǔ祖)盟:誓約。
7 要(yào腰):約。
8 周衰:指東周時期。
9 以及要契:唐寫本作『弊及要劫』。譯文據『弊及要劫』。弊:運用盟誓的流弊。要(yǎo腰)劫:要挾,強制,指下面所講曹沫、毛遂的行爲。
10 曹沫:春秋時魯國人。【史記·刺客列傳】載曹沫領兵與齊國打仗,三戰三敗,在魯國應許獻地求和的盟會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迫使齊桓公答應退還齊國已占領的魯國土地。
11 毛遂:戰國時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公元前258年,秦兵圍困趙都邯鄲,平原君帶毛遂等二十人去楚國求救。因長期談判未決,毛遂便按劍而上,要挾楚王說:『今十步之內,王不得恃楚國之眾也,王之命縣(懸)於遂手。』迫使楚王訂立合縱之盟,出兵救趙(見【史記·平原君列傳】)。
12 秦昭:戰國時秦國的昭襄王。盟夷:和夷人訂立盟約。夷:古代對我國邊疆民族的稱呼。這裡指巴郡閬(làng浪)中(今四川閬中)一帶夷人。
13 黃龍之詛:【後漢書·同蠻列傳】載秦昭襄王與夷人所訂盟文是:『秦犯夷,輸黃龍一雙;夷犯秦,輸清酒一鍾。』黃龍:指難得之物,用以表示秦人絕不侵犯夷人。
14 漢祖:漢高祖劉邦。建:封。
15 山河之誓:漢高祖劉邦的【封爵誓】中說:『使河如帶,泰山若厲。』(載【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厲:同礪,磨刀石。意思是希望所封爵位能長期保持,如黃河不會小得像一條帶,泰山不會小得像磨刀石。
16 渝始:指違背最初的盟誓。
17 崇替:興廢。
18 預:參與。
19 臧洪:東漢人,字子源。歃(shà啥)辭:指臧洪的【酸棗盟辭】(題目據【全後漢文】)。歃:即歃血,古代盟誓時以雞狗或牛馬之血含於口,以示信用。漢未董卓亂起,一些州郡首領在酸棗(今河南延津縣北)會盟,臧洪首先登壇,作了慷慨激昂的盟誓。
20 截:斷。蜺(ní尼):同『霓』,這裡泛指虹霓。
21 劉琨:晉人,字越石。鐵誓:堅定的盟誓。劉琨有【與段匹磾(dī低)盟文】(載【全晉文】卷一○八),與段匹磾相盟,共同效忠垂危的西晉王朝。
22 精:精誠。霏(fēi非)霜:雪霜,這裡喻堅貞之意。
23 反爲仇讎(chóu仇):臧洪後被同時起來討伐董卓的袁紹所殺,劉琨後被段匹磾所殺。讎:義同仇。
【原文】4
夫盟之大體,必序危機,獎忠孝,共存亡,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