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47|回覆: 0

[儒家學說] 【孟子】卷7離婁章句下詩解1古今聖通諫聽澤民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6 19: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子】卷7離婁章句詩解1古今聖通諫聽澤民
題文詩:
孟子:生於諸馮,負夏,卒於鳴條,
舜東夷人.文王也者,生於岐周,卒於畢郢,
西夷之人.地之相去,千有餘里;世之相後,
千有餘歲.二者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
先聖后聖,其揆一也.至聖真情,情通古今.
子產,鄭國之政,以乘輿於,溱洧濟人.
孟子:小恩小,不知爲政;歲十一月,
徒杠;十二月,輿梁,民未病涉.
君子平政,人可,焉得人人,而濟之也?
故爲政者,每人悅之,日亦不足.孟子告於,
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也,則臣視君,
如腹心也;君之視臣,如犬馬也,則臣視君,
如國;君之視臣,如土芥也,則臣視君,
如寇讎也.諫行言聽,膏澤於民;有故而去,
則君使人,導之出疆,先其所往;三年不返,
後收田裡.謂三有禮.如此,爲之服矣.
今也爲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民不膏;
有故而去,君搏執之,極之所往;去之日遂,
收其田裡.此謂寇讎.寇讎之君,何服之有?
【原文】
孟子曰:『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1,東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卒於畢郢2,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3,先聖后聖,其揆4一也。』
【譯文】
孟子說:『舜出生在諸馮,遷居到負夏,死在鳴條,那麼他是東方民族的人。文王生在岐周,死在畢郢,那麼他是西方民族的人。兩地相隔一千多里,時代相差一千多年。他們得志時在中國的所作所爲,幾乎一模一樣,古代的聖人和後代的聖人,他們的原則是一樣的。』
【注釋】
(1)諸馮、負夏、鳴條:這三處地名無考。(2)畢郢:郢在今陝西咸陽東;郢轄於畢。(3)符節:符和節都是古代表示印信之物,一般是剖爲兩半,各執其一,相合無差,以代印信。(4)揆:法則、法度。
【原文】

子產聽鄭國之政1,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2。孟子曰:『惠3而不知爲政。歲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輿梁成4,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5可也,焉得人人而濟之?故爲政者,每人而悅之,日亦不足矣。』
【譯文】
子產主持鄭國的行政,用他的專車幫助別人渡過溱水和洧水。孟子評論說:『是個好人,卻並不懂治國理政。如果十一月修成走人的橋,十二月修成走車的橋,百姓就不會爲渡河發愁了。君子只要修平政治,他外出時鳴鑼開道都可以,哪能夠一個個地幫人渡河呢?如果治國理政者一個個地去討好人,時間也就會不夠用了。』
【注釋】
(1)子產聽鄭國之政:子產,春秋時鄭國賢相公孫僑的字;聽,治理。
(2)以其乘輿濟人於溱洧:輿本義爲車廂,此處指車;乘輿,所乘之車;溱(zhēn),水名,發源於河南新密;洧(wěi),水名,發源於河南登封。
(3)惠:恩惠。
(4)徒杠成、輿梁成:槓,獨木橋;徒杠,走人的獨木橋;梁,橋;輿梁,行車的橋。趙岩在【從簡牘文獻看『橋』『梁』的更替】一文中說:『在戰國中期到秦朝時期的秦地文獻中,'橋」完成了對'梁」的替代。』傳世文獻到漢代以後,基本上便用『橋』而不用『梁』了。
(5)行辟人:辟,同『避』;古代上層人物出外,前有執鞭者開道。
【原文】

孟子告齊宣王曰:『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王曰:『禮,爲舊君有服,何如斯可爲服矣?』曰:『諫行言聽,膏澤1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使人導之出疆,又先2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後收其田裡。此之謂三有禮焉。如此,則爲之服矣。今也爲臣,諫則不行,言則不聽;膏澤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則君搏執之,又極之3於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裡。此之謂寇讎。寇讎,何服之有?』【譯文】
    孟子告訴齊宣王說:『君主把臣子看作自己的手和腳,那臣子就會把君主看作自己的腹和心;君主把臣子看作狗和馬,那臣子就會把君主看作一般的人;君主把臣子看作泥土草芥,那臣子就會把君主看作強盜仇敵。』
    王說:『禮制規定,已經離職的臣子還得爲過去的君主穿孝服;君主要怎樣做,臣子才會爲他服孝呢?』孟子說:『忠告接受,建議聽從,恩惠落實到老百姓;臣子有緣故不得不離開,君主一定派人引導他離開國境,又先派人到他要去的地方布置一番;離開好幾年還不回來,才收回他的土地和住房。這個叫作三有禮。這樣做,臣子就會爲他服孝了。現在做臣子的,忠告,君主不接受;建議,君主不聽從。老百姓也得不到實惠。臣子有緣故不得不離開,那君主還把他綁起來;還到他要去的地方把壞事做絕,叫他走投無路。離開那一天,馬上收回他的土地和住房。這個叫強盜仇敵。對強盜仇敵般的舊君,幹嘛要爲他服孝呢?』

【注釋】
(1)膏澤:恩惠,恩澤。(2)先:令人先去布置之意。(3)極之:得罪人到頂點,把壞事做絕。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