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13|回覆: 0

[儒家學說] 【文心雕龍】卷29通變詩解1文體有常必資故實文法常變數酌新聲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9 11:1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心雕龍】卷29通變詩解1文體有常必資故實文法常變數酌新聲
題文詩:
文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何以,明其然耶?
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有常之體;文辭氣力,
通變則久,無方之數.名理有常,必資故實;
通變無方,數酌新聲;能騁,無窮之路,
飲不竭源.綆短銜渴,足疲輟途,非文理之,
數盡,通變術疏.論文之方,譬諸草木,
根干麗土,而同性也,臭味晞陽,而異品矣.
至常遵古,真情不變,文法常變,變以適情,
守正創新.九代詠歌,志合文則.黃歌斷竹,
質之至也;唐歌在昔,廣於黃世;虞歌卿雲,
文於唐時;夏歌雕牆,縟於虞代;商周篇什,
麗於夏年.序志述時,其揆一也.暨楚騷文,
矩式周人;漢之賦頌,影寫楚世;魏之篇制,
顧慕漢風;晉之辭章,瞻望魏采.榷而論之,
黃唐淳質,虞夏質辨,商周麗雅,楚漢侈艷,
魏晉淺綺,宋初訛新.從質及訛,彌近彌澹,
由是何則?競今疏古,風昧氣衰.捨本逐末,
隨波逐流,充耳目欲,爲文造情,情假文偽.
【原文】全文1
通變第二十九  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數也。名理有常,體必資於故實;通變無方,數必酌於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然綆短者銜渴,足疲者輟途,非文理之數盡,乃通變之術疏耳。故論文之方,譬諸草木,根干麗土而同性,臭味晞陽而異品矣。  是以九代詠歌,志合文則。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唐歌在昔,則廣於黃世;虞歌【卿雲】,則文於唐時;夏歌"雕牆",縟於虞代;商周篇什,麗於夏年。至於序志述時,其揆一也。暨楚之騷文,矩式周人;漢之賦頌,影寫楚世;魏之篇制,顧慕漢風;晉之辭章,瞻望魏采。榷而論之,則黃唐淳而質,虞夏質而辨,商周麗而雅,楚漢侈而艷,魏晉淺而綺,宋初訛而新。從質及訛,彌近彌澹,何則?競今疏古,風昧氣衰也。
【原文】
 夫設文之體有常1,變文之數無方2。何以明其然耶3?凡詩、賦、書、記4,名理相因5,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6,通變則久7,此無方之數也。名理有常,體必資於故實8;通變無方,數必酌於新聲9: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然綆短者銜渴10,足疲者輟塗11;非文理之數盡12,乃通變之術疏耳13。故論文之方,譬諸草木:根干麗土而同性14,臭味晞陽而異品矣15。 【譯文】
作品的體裁是有一定的,但寫作時的變化卻是無限的。怎麼知道是這樣的呢?如詩歌、辭賦,書札、奏記等等,名稱和寫作的道理都有所繼承,這說明體裁是一定的;至於文辭的氣勢和感染力,惟有推陳出新才能永久流傳,這說明變化是無限的。名稱和寫作道理有定,所以體裁方面必須借鑑過去的著作;推陳出新就無限量,所以在方法上應該研究新興的作品。這樣,就能在文藝領域內馳騁自如,左右逢源。不過,汲水的繩子太短的人,就會因打不到水而口渴;腳力軟弱的人,也將半途而廢。其實這並不是寫作方法本身有所欠缺,只是不善於推陳出新罷了。所以講到創作,就好像草木似的:根干附著於土地,乃是它們共同的性質;但由於枝葉所受陽光的變化,同樣的草木就會有不同的品種了。  
 【注釋】

  1 體:體裁。常:恆常。
  2 數:方法。無方:即無常。【禮記·檀弓上】:『左右就養無方。』鄭註:『方:猶常也。』
  3 然:如此。
  4 書、記:兩種文體名。書:書札、信函。記:指下對上的奏記、箋記。參看【書記】篇。
  5 名:指文體的名稱。理:指各種文體的基本寫作原理。如【明詩】篇所說『詩言志』、詩者,持也,持人情性』等,【詮賦】篇所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等。
  6 氣:指作品的氣勢。力:指作品的感人力量。
  7 通:指創作的繼承方面。變:指創作的革新方面。【周易·繫辭下】:『變則通,通則久。』
  8 資:憑藉、借鑑。故實:指過去的作品。
  9 酌:斟酌。新聲:新的音樂,這裡借指新的作品。
  10 綆(gěng耿):汲水用的繩子。銜渴:即口渴。銜:含在口中。
  11 輟(chuò齪):停止。塗:路途。
  12 文理:寫作的道理。
  13 疏:粗疏,不精通。
  14 麗:附著。

  15 臭味:指氣類相同。【左傳·襄公八年】載季武子的話:『今譬於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杜註:『言同類。』晞(xī西):曬。
 【原文】2

  是以九代詠歌1,志合文則2:黃歌【斷竹】3,質之至也4;唐歌【在昔】5,則廣於黃世6;虞歌【卿雲】7,則文於唐時;夏歌【雕牆】8,縟於虞代9;商周篇什10,麗於夏年。至於序志述時11,其揆一也12。暨楚之騷文13,矩式周人14;漢之賦頌,影寫楚世15;魏之策制16,顧慕漢風17;晉之辭章,瞻望魏采18。榷而論之19,則黃唐淳而質20,虞夏質而辨21,商周麗而雅,楚漢侈而艷22,魏晉淺而綺23,宋初訛而新24:從質及訛,彌近彌澹25。何則?競今疏古,風味氣衰也26。
  【譯文】
 所以過去幾個朝代的詩歌,在情志的表達上是符合於寫作法則的。黃帝時的【彈歌】,是非常樸質的了。唐堯時的【在昔歌】,比黃帝時有所發展。虞舜時的【卿雲歌】,文采較唐堯時爲多。夏代的【五子之歌】,比虞舜時文采更豐富。商周兩代的詩篇,較夏代又華麗得多。這些作品在述情志、寫時世上,其原則是一致的。後來楚國的騷體作品,以周代詩篇爲模範。漢代的辭賦和頌,卻又學習【楚辭】。魏國的詩篇,大多崇拜漢代風尚。晉代的作品,又欽仰魏人的文采。把這些情況商討一下,可以看出:黃帝和唐堯時候的作品是淳厚而樸素的,虞夏兩代的作品是樸素而鮮明的,商周時期的作品是華麗而雅正的,楚國和漢代的作品是鋪張而尚辭采的,魏晉兩代的作品不免淺薄而靡麗,劉宋初年的作品更是不切實際而過分新奇。從樸素到不切實際,越到後來越乏味。爲什麼呢?因爲作家們都爭著模仿近代作品,而忽視向古人學習,所以文壇上的風氣就日益衰落了。

 【注釋】
  1 九代:指下面所講黃帝、唐、虞、夏、商、周(包括楚國)、漢、魏、晉(包括宋初)九個朝代。

  2 志:指詩言志。則:法則。

  3 黃:即黃帝。這裡指黃帝時期。【斷竹】:指【彈(tán談)歌】,其首句爲『斷竹』二字。古代詩歌沒有題目的,後人往往以首句或首二字名篇。

  4 質:樸質。【彈歌】全首隻四句八字:『斷竹,續竹;飛土,逐肉。』(見【吳越春秋】卷五)

  5 唐:指唐堯時。【在昔歌】今不傳。

  6 廣:擴大、發展。

  7 虞:指虞舜時。【卿雲】:【卿雲歌】全首四句,第一句是『卿雲爛兮』。見【尚書大傳】卷一,是後人偽托的。

  8 【雕牆】:指【五子之歌】,其中有『峻宇雕牆』一句。五子是夏太康的弟弟。歌辭見【尚書·五子之歌】,是後人偽造的。

  9 縟(rù入):文采繁盛。

  10 什:【詩經】的【雅】、【頌】十篇稱爲一什,後泛指詩篇。

  11 序:敘述。

  12 揆(kuí奎):道理。

  13 暨(jì計):及。騷文:以【離騷】爲代表的【楚辭】。

  14 矩(jǔ舉)式:模仿、學習。

  15 影寫:也是模仿的意思。

  16 策制:一作『篇制』,即詩篇。

  17 顧慕:欣羨,追慕。

  18 瞻望:與上句『顧慕』意近。瞻:往上看。

  19 榷(què卻):商討。

  20 淳(chún純):樸實,淳厚。

  21 辨:明。

  22 侈:鋪張。

  23 綺(qí起):一種有花紋的絲織品,引申指詩文的靡麗。

  24 訛(é俄):錯誤,這裡指違反正常的新奇。【定勢】篇說:『自近代辭人,率好詭巧,原其爲體,訛勢所變,厭黷舊式,故穿鑿取新;察其訛意,似難而實無他術也,反正而已。』

  25 彌澹(dán但):范文瀾註:『應作彌淡。』引【說文】:『淡,薄味也。』

  26 味:一作『末』,末,衰微。『風末氣衰』,和【封禪】篇的『風末力寡』意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